249.城市里的故事
249.城市里的故事
文∣杜若东
导读
从古文字的角度出发:城和市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文化秘密?城和市究竟有何不同?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里的“城”是什么意思呢?
是城墙,英文译作The Great Wall。而我们一般理解的“城”应该是城市,和农村相对。
城的本义就是城墙,在《左传隐公元年》中有郑伯克段于鄢的事,当时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住在京地,建造的城墙超过了标准,大夫祭(zhài)仲提醒庄公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雉”是长度单位,高一丈,长三丈就是一雉。共叔段造的城墙超过了郑国国度城墙的三分之一,这样人力物力财力容易集中起来,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因此祭仲提醒庄公,这会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
城作城墙讲,至今保留在成语中,诸如:金城汤池,城狐社鼠,众志成城。
许慎《说文解字》城:以盛民也,从土,从成,成亦声。许慎这个解释,从声训的角度说明了城得名的语源,因为像容器一样能盛东西,这里指的是百姓,故名盛。这和韭的释义方式相同。《说文解字》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
说到城,一般“城市”连起来说。但“城”和“市”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城可以认为是从的篱笆发展而来,开初主要是为了防野兽的侵扰,后来逐渐成为一种军事目的上的防卫。从原始聚落的遗址来看,聚落周围会挖出一条壕沟,壕沟内侧设有栅栏,作为防御敌人的屏障,后来随着人口的逐步增加,特别是步入阶级社会后,城墙作为军事防御的作用凸显出来。市古文字演变如下:
的市场,整个字会意人往市场交易之意。《易经》中有“日中而市”的记载。 “市”作为交易的场所是随着社会分工出现的,由于城市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很多,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权力和经济实力,这就使城市成为物资的集散地,城和市逐渐融合在一体,商人的活动变得活跃起来,城市也由军事政治中心变为兼有经济中心。
“市井”一词也比较常用,为何“市井”连用呢?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说井是人们汲水的地方,位置重要,因此就在井边交易。二种说是人们到市场中交易,常需要井水汰涤是货品清洁鲜亮,这样便于出售。三种说是古代二十亩为一井,一井就有一市。
是郭的金文写法。《管子》里说 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青山郭外斜”的诗句,姓氏中也有东郭,南郭的。
也就是城墙分两重,最外边的叫郭,里面的才是城。郭这个区域住的是老百姓,而城里住的则是贵族。城门是城市的进出口,设计的十分巧妙。
来人并不能直接进入二道城门,先要经过瓮城,一旦发现问题内外门同时落锁,则敌人就会成为瓮中之鳖,束手就擒啦。同时瓮城突出于城墙之外,可以减缓大型攻城器械对城门的冲击。
下面咱们来说说古代城市的专称“邑”,“邑”的字形演变如下:
郑、郢、邢都是古代都城,也是国家。说到“都”与城不太一样,虽然也是人口聚居区,但是“都”一般比“邑”大,更重要的是城内必须有先君的宗庙,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政权的核心所在地。
在这里咱们再看一个“鄙”字,先看古文字演变:
藏粮食的地方,整个字会意郊外收藏谷物的地方。后来,小篆字形增加了“邑”旁。
《说文解字》中说,鄙,五酂为鄙。就是说五百家的人口单位叫鄙,这应该是引申义。既然有粮仓就会有人口聚居,也就引申为边邑,就是边境上的城市。
《左传》中郑国的老臣烛之武劝说秦军退兵时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国以鄙远”的意思是:越过晋国把我们远方的郑国当做贵国的边邑。
拓展练习
宋代张俞有首名为《蚕妇》的诗,诗曰: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此诗中“城市”连用,是古今异义,此处意为: 城中卖(丝) 。
读友您好:本文由本公众号独家原创,如果对您有用,烦请打赏。希望您将本公众号gkgushiwen(古诗文鉴赏与解题)介绍给您的同学朋友老师,咱们共同学习进步。欢迎您提出宝贵建议,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gkgushiwen(杜若东)
扫码了解我的更多古诗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