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落榜后不服气,给主考官写了首诗,不卑不亢流传了1000多年

年轻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答案可能因人而异,有人说是吃苦耐劳,有人说是勤奋好学,有人说是要会处理人际关系,交游广阔……其实,有一项品质,对少年而言更加可贵,那就是不卑不亢。

年少轻狂的年纪,更应该做到不自傲,为人谦卑、诚恳。遇到挫折的时候,要沉得住气,为日后的成功默默做准备,下功夫。不卑不亢不仅是一种优良的品质,也是一个人高情商的重要体现。空说无益,唐代有一位诗人,用他落榜后的经历以及一首诗,向我们诠释了何谓高情商,何谓不卑不亢。

据史料记载,唐代诗人高蟾,年轻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无奈名落孙山。高蟾心中十分不服气,于是给主考官写了一首诗。就是这一首诗,让主考官对高蟾刮目相看。不仅如此,这首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不得不说,这首诗实际上写作的难度极大。因为这不是一首普通的诗,而是承载着诗人对于人生的期望和慨叹。不仅如此,这首诗还是一首拜谒诗,通俗而言就是一首社交性质很强的作品。而且这种社交性质,还是下对上,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地举子希望主考官,当朝侍郎能够高看一眼的作品。因此,这首诗不仅在诗歌艺术上,要充分体现才华;在措辞方面,也要相当考究。总而言之,这首诗28个字,目的就是让侍郎大人看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仅就诗本身而言,这首诗前两句对仗工整,巧妙运用比兴手法,将内心的遗憾和不满,充分体现出来。后两句则在前两句的基础上,一扫颓唐、自怨自艾的气息,表达了自信的态度和进取的姿态,同时也展现出不卑不亢的潇洒风神。

首句,天上碧桃,比的是那些高中的进士们,就像天上的碧桃,架上了天梯,成为天子门生。此句,日边红杏,也是比喻那些得到恩宠与荣光的进士们。可见,对于落地的高蟾而言,对于高中的进士,内心其实是确实有所艳羡。

然而,高蟾的内心并不自卑,也没有显露出低人一等的姿态。不仅如此,高蟾还别有深意地指出新科进士们乃是承雨露之恩,倚靠青云而直上。这里的露和云,其实就是暗指皇家权贵的庇护和恩泽。说白了,古代科举考试高中者,也有一些并非全因才华,而是关系户,靠着家族势力上位。

高蟾之所以这么写,当然是因为内心有不甘,有不服气。但是如果只写这么多,那么就未免显得格局过于狭隘。一个人不成功,并不能把一切原因都归结于自身以外。就如高蟾,他也许出身并非豪门,因此无缘雨露之恩。但是如果就此自暴自弃,自怨自艾,那么就永远不可能成功。不过高蟾之所以会给侍郎送去这首诗,就证明他是一个十分自强,也十分求上进的读书人。

诗的三四句,写得极为大气,读完让人对诗人肃然起敬。“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芙蓉花不在露下,不在日边,而是在环境险恶的秋江边上。但是,这芙蓉并不愿意去攀附东风,更不会自怨自艾。虽然现在芙蓉还未开放,但它一定有怒放的一天。

这首有水平,有情商的绝妙好诗果然让侍郎刮目相看。而高蟾所言的科考的关系户,也并非是出于一己不服。高蟾所处的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晚唐的诗歌中对当时的社会不公,包括科考弊端有大量反映。这说明,高蟾不仅才高,而且能够敏锐捕捉到当时的弊病。这样的人,当属国家可用之才。

终于,高蟾因高侍郎之力荐,终登进士。进士及第之后的高蟾,不仅官声卓著,而且在诗学方面,也卓有建树。他的“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之句,堪称千古绝句。后世纳兰容若对高蟾的这句诗爱不释手,在悼念爱妻的《南乡子·为亡妇题照》中,直接引用此句:“泪咽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话不成”。

这位曾经自叹“颜色如花命如叶”的高蟾,因为他的诗,终于实现了人生的转变。

中国诗词短小而精悍,拥有这无穷无尽的力量

古人写诗最注重讲究“练字”。“练字”即诗人运用简练、生动、含蓄、优美的字词进行锤炼与搭配,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精妙,将诗人的情感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

很多父母让孩子学古诗,就是觉得古典文化里有太多的营养,能锻炼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等等。

读诗词既可以无形中培养一个人 的气质;

同时也能增加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

如今新教改的 内容变动,也足以说明 这一点。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

语文题目难度也在 悄悄上升。

特别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

人人都在感叹,本来就不好背诵的 古诗词

现在又增加了比例,以后古诗词学不好,会严重的为 成绩拖后腿。

除此之外,对古诗词的考察,也不仅仅局限于 诗词本身

还会继续延续到诗词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等等的 延伸知识

更加重视诗词整体的考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