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情绪案例分享:抗压能力差,暴怒脾气坏,该当如何应对
情绪这个话题说得再多也说不完,看看朋友反馈的生活故事,值得我们学习。
一、懂得也不好做到。
“前两天送孩子上学,还有八分钟就迟到了,发现忘了带口罩,到商店买口罩,付款时候有客户司机打电话,匆匆出来,这时候店老板扯喉咙叫,说没收到钱。恰巧的是,熟人这时也打电话,于是——马上吼了!”
这个场景很生动形象,“要迟到、买口罩、客户电话、熟人电话”,这四件压力源事情同时发生,这时候情绪爆发很正常,一般人不要说到了第四件事才发作,两件事就乱套了,因为“重叠性压力”很容易击垮人。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无辜,好比这个被大吼的熟人,估计难以理解,一个普通电话如何引发这个大反应。反过来说,当我们了解朋友遭遇,作为熟人接到这个吼叫电话,要有共情意识,知道这是对方情绪,而不是对自己的移情成见,需要主动关心问一句,“发生什么事情了?需要我帮些什么不?”
二、先接受再处理。
“这是个不错的方法。昨天我碰到一个女人在打她的儿子,可能是因为孩子说了一句顶撞的话,非常的愤怒。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无法接受孩子的母亲,小孩子非常的惊恐,在母亲的暴怒之下,孩子被迫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说法。
孩子原来的愤怒当中应该包含着某种需求,妈妈没有看到,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得不压抑自己的需求,做到符合妈妈的要求,孩子需要表达的东西,没有表达出来。
在这里我看到了情绪稳定是多么重要。在这一刻,如果母亲能够妥善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弯下腰来问问孩子需要什么,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会用同样的方法,弯下腰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暴力可以暂时消灭孩子的情绪,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不得不说,分享的这个故事以及故事分析真是太棒了,尤其这句“暴力可以暂时消灭孩子的情绪,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这个故事有几点启发:
1、这个打孩子的妈妈能听进去劝阻与道理吗?首先这个时候心理已经不正常了,任何劝说无效,试图讲道理一定无效。如果这个妈妈不能自我反思,事后平静下来也许会听进去道理,也依然是知道做不到,遇到发怒情境无法压抑,外甥打灯笼——照旧。
2、这个孩子表现的恰恰是妈妈的“妈妈”。“小孩子非常的惊恐,在母亲的暴怒之下,孩子被迫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说法”,也就是说,孩子在照顾妈妈的情绪,而不是被妈妈照顾。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没有亲密依恋关系,自然不会对妈妈有情感,当这些妈妈年迈了,对着周围人痛斥孩子不孝顺不亲热时候,你会如何感受,假如你是这个妈妈的孩子,又会如何感受?——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以上这两个故事,压力小事接二连三出现,破坏性大小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关。同样,一个由于一句话就动手打孩子的妈妈,首先看到的是心理健康问题非常严重,这时候道理是无用的。
可见,心理建设多么重要,建设要点先接受自己不堪特性,如抗压能力差,如暴怒脾气坏,保持这个觉察意识,那么即便再失控也能自我负责,自我负责是改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