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莫道相知只求“知”
莫道相知只求“知”――品读胡兰成
那个一生苍凉,却又名声赫赫的大才女说他: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他是张爱玲的前夫,是伪满时期的文化部长,是一个背负汉奸之名、浪子之骂的大才子。他一生经历了数十个女人,有人骂他浪荡子,但他却自以为是一个“永结无情契”的高人。他才通古今,学贯中西。他是一个不同于平常人的异人,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一个没有一般道德负担的人。
他是一个深得女人之爱的男人,虽然一再负心于女人,但他负过的女子却不曾牵愁惹恨,没有现今男女感情破裂时的声讨、相骂、千金赔偿、万般苦痛、恨声不断、反目成仇。
他与女人,与其说是爱,莫如说是欣赏和品味,而在那懂得的前提之下,他是各类女人的“知”者,这一个“知”字,便使得各种各样的女人一样的将那柔情与感激由内心不断升发出来,如泉水般甘甜清澈,源源不断,直至终生。
他在《今生今世》一书里,逐一回顾了他与所爱的女子共同走过的情感历程。他爱过并且爱过他的女子真是燕瘦环肥、千姿百态,这其中,有大字不识的结发妻子如玉凤,有才华盖世的才女如张爱玲;有年青少女的护士如小周,有徐娘半老的家庭妇女如秀美;有一无所求的日本女子如一枝,有独立要强的热烈女子如爱珍……
他懂得欣赏各色各样的好女人,不问年龄,不问职业,不同特点,不同境遇,他可谓 “品味甚广”,一概“知之甚深”。
婚姻与他,仿佛毫无约束,他的恋爱倒比工作换得还要多,或者是因为分离,或者是因为遇着新的恋情,在时光的穿梭中,想象着他的故事,竟是一页接一页的新人、新婚,仿佛永远都在恋情里甜蜜着,过去的就过去,到来的就到来,一点儿不相碍,岂止是今生今世,简直就是此时此刻。他总是活在这一刻,而那过去的,总没有了爱,也没有了恨。还有,羞愧、遗憾、内疚、悔恨、担忧全是没有的!
这样负心的一个人,何以竟得到如此之多的好女子的厚爱呢?而他所历经的那些女子,几乎个个没有得着他的经济支持或是名份安慰,除了他那个结发的妻,只因为早逝,才没有落得被抛弃的命运。而那一个个他爱过和爱过他的女子们,只因为遇着他,只因为爱了他,便将心底里的柔情倾泄奔涌,女性各色各样的“美”情不自禁地生发出来,却是为何?
他与这些女子的“知”不是“相知”,只是他这一面的,那一个“知”字,一个“赏”字,真是用到尽头。他用情虽不专,却也真。
也许正是他这一个“真”的“知”与“赏”,每一个女子的好处、妙处,他全真心真意地爱怜着、品味着、享受着,而那个被欣赏的女子,便由衷地感激了。想必女性最看重男人的并非什么财富和成功,而是一个“知”字。只是因为被懂得了,尤其是那深藏着的女性之美,个性之美全被那个人明白并且欣赏,便是千金不换的幸福了啊!而世人以为女人爱男人,只为爱那钱财、爱那地位、爱那才华或者爱那堂堂的相貌,真是谬之千里了。
就这样一个不高大不威猛的男人,不用钱不用力,便博得各色女子的深情,真叫世上男儿心意难平啊!
胡兰成的女人们:玉凤(旧式婚姻,结发之妻,不识字的)、于四小姐、齐小姐、李文源(只可做情人不可做妻子的女子)、慧文、英娣、爱玲(才女)、小周(温婉深情的少女)、秀美(柔美明理的中年妇女)、一枝(日本女子)、爱珍……
还有还有……
(这篇旧文写于2004年,因玉红讨论说是多情其实无情的胡兰成,再把此文发到这里,是我从前的观点。现在看来,也多半同意。为什么浪子胡兰成能得到这样多女子的心?相比那些直男,他是更懂得追求和欣赏女子的男子吧。)
张爱玲也不是一般女子,她爱时纯粹,不爱的时候决绝。她决定放下胡兰成之后,余生再不肯与他有一丝牵连。
胡兰成文采是真的好,做人与张爱玲相较,就远不在一个层面了。他此后在文章中纠缠,以张爱玲的名声赚取流量,也可见他的世故与无情。
ᴹᵉᵉᵗ ⁱⁿ ᵗʰᵉ ˢᵉᵃ ᵒᶠ ᵖᵉᵒᵖˡᵉ / ᶠⁱⁿᵃˡˡʸ ʳᵉᵗᵘʳⁿ ᵗᵒ ᵗʰᵉ ˢᵉᵃ ᵒᶠ ᵖᵉᵒᵖˡᵉ.
相识于人海/最后还是要归还于人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