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有120多种,分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

​【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有120多种,分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

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一般指人类乳头瘤病毒

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科乳头瘤病毒属病毒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人体的一种病毒。属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科(papovaviridae)乳头瘤病毒属。

易感染人类表皮和粘膜鳞状上皮,HPV感染表皮引起的增生性病变称为“疣”,感染粘膜鳞状上皮引起的增生性病变称为“乳头瘤”。

发病部位

易感染人类表皮和粘膜鳞状上皮

病毒历史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在人和动物中分布广泛,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只有人类会被HPV感染,长期以来,已知HPV可引起人类良性的肿瘤和疣,如生长在生殖器官附近皮肤和粘膜上的人类寻常疣、尖锐湿疣以及生长在粘膜上的乳头状瘤。自从1976年zurHansen提出HPV可能是性传播致癌因素以来,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成为肿瘤病毒病因研究的热门课题。公元610年(隋代),我国著名医家巢元方撰写的《诸病源候论 瘿瘤等病诸候疣目候》中记载:“疣目者,人手足边或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对疣目(寻常疣)的好发部位和皮损形态进行了描述。

1907年发现乳头瘤病毒是皮肤疣的病原。

1933年Shope在绵尾兔体内首次发现乳头瘤病毒(cottontial rabbit papillomavirus,CRPV),随后相继在人和各种动物中发现了乳头瘤病毒。

生物性状

电子显微镜下的人类乳头瘤病毒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小的DNA病毒,直径45~55nm,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含72个壳微粒,没有囊膜,完整的病毒颗粒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34g/ml,在密度梯度离心时易与无DNA的空壳(密度1.29g/ml)分开。

HPV基因组是一闭环双股DNA,分子量5×106道尔顿。按功能可分为早期区(E区)、晚期区(L区)和非编码区(NCR)三个区域。E区分为E1~E7开放阅读框架,主要编码与病毒复制、转录、调控和细胞转化有关的蛋白。L区分L1和L2,分别编码主要衣壳蛋白和次要衣壳蛋白。NCR是E区与L区间-6.4~1.0bp的DNA片段,可负责转录和复制的调控。

通过对HPV克隆基因的DNA杂交试验及酶谱分析,以核苷酸同源性少于50%定为新型别,至今已鉴定出70多型HPV。每一型别都与体内特定感染部位和病变有关。HPV各型之间有共同抗原,即属特异性抗原,存在于L1蛋白,它与牛乳头病毒(BPV)有交叉反应。L2蛋白为型特异性抗原,各型间不发生交叉反应。

HPV在体外细胞培养尚未完成。它具有宿主和组织特异性,只能感染人的皮肤和粘膜,不能感染动物。HPV感染后在细胞核内增殖,细胞核着色深,核周围有一不着色的空晕,此种病变细胞称为空泡细胞(Koilocytoticcell)。

病原特征

HPV为乳多空病毒科A属成员,是一类感染表皮和粘膜鳞状上皮的小DNA病毒。

直径52-55nm,无被膜,正20面体结构,表面有72个壳体。病毒基因组是双链环状DNA分子。

具有高度种属特异性,人类皮肤角质形成细胞/黏膜鳞状上皮细胞的是其天然宿主。

具有特殊嗜上皮性,仅在一定分化程度的上皮细胞内增殖。

不经血流扩散,不产生病毒血症,也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

根据HPV的同源性,已发现120多种型别。

癌相关型

低危型(非癌相关型): HPV1、2 、3、4、7、10、27、40、42、43等。

高危型(癌相关型):

①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V)-HPV相关型: HPV5、8、9、12、14、15、17、19-25等。

② 生殖道癌前病变/癌-HPV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等。

病发部位

临床诊断好发部位 主要HPV型别

寻常疣手、足 HPV1、2 、4、7

扁平疣颜面、手、足 HPV3、10、28、41

深部掌跖疣手掌、足跖 HPV1

屠夫手部疣 手 HPV7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面、手、足 、躯干HPV3、5、8、9、12、14、15、17-25、36-38、46、47

尖锐湿疣生殖器、肛周 HPV6、11、16、18

口腔灶性上皮增生口腔 HPV13、32

喉部乳头瘤 喉部 HPV6、11、16、30

生殖器乳头瘤/癌前病变/癌 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

(包括宫颈乳头瘤病变、宫颈癌、男性生殖器Bowen’s病、巨大尖锐湿疣、阴茎癌/肛门癌)

年龄分布

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率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许多研究发现性活跃的年轻妇女HPV感染率最高,高峰年龄在18-28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但大部分资料报道均未区分高危和低危型别。大多数HPV感染可在短期内消失,机体通过自身免疫系统使病毒逐渐清除,尤其是低危型别HPV更容易被机体清除,大约持续18个月左右,因而低危型别HPV感染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但对于高危型别HPV感染,许多研究报道其感染的高峰年龄是20-30岁,此阶段感染为暂时性,感染率较高,可达到25-30%,此后,感染率逐渐下降,35岁后5-10%为高危HPV持续感染状态。对于HPV感染的阳性率在40岁之后是否开始上升或下降还存在一些争议,尚需更详细的资料加以验证。

致病免疫

致病性

人类乳头瘤病毒DNA

HPV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品或性传播感染人类。病毒侵入人体后,停留于感染部位的皮肤和粘膜中,不产生病毒血症。临床常见的有:寻常疣(主要为1,2,4型)称刺瘊,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手部最常见。跖疣(主要为2,4型)生长在胼胝下面,行走易引起疼痛。扁平疣(主要为3,10型)好发于面部,手、臂、膝、为多发性。尖性湿疣(主要为6,11型),好发于温暖潮湿部位,以生殖器湿疣发病率最高,传染性强,在性传播疾病中有重要地位,且有恶性变的报道。研究资料证明HPV与宫颈癌、喉癌、舌癌等发生有关。如HPV16,18,33等型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用核酸杂交方法检出癌组织中HPVDNA阳性率60%以上。

免疫性

有关HPV免疫反应研究较少。在感染病灶出现1~2月内,血清内出现抗体,阳性率为50-90%,病灶消退后,抗体尚维持续数月到数年,但无保护作用。用白细胞移动抑制和淋巴细胞转化等试验检测细胞免疫(CMI)的结果不一致,有人观察到病灶消退时CMI增强。

病理原因

发病机制

HPV感染与致癌机制与感染的HPV型别、病毒致癌产物、病毒基因与宿主细胞的整合、机体的免疫状态、病毒的免疫逃逸以及紫外线照射等因素密切相关,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早期HPV通过皮肤黏膜微小损伤侵入有增殖能力的基底细胞。

具有增殖能力的基底干细胞的感染是导致复发或持续性病变的前提条件。

病毒以染色体外或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的方式存在。

病毒E6、E7蛋白抑制正常凋亡过程,诱导细胞分裂周期加快,出现乳头瘤改变。

病毒主要集中在颗粒层中的细胞核内,在表皮的颗粒层出现挖空细胞。病毒随表皮更新而排除体外,可造成自身接种传染或人与人之间的传染。

病毒通过释放某些蛋白影响皮肤局部抗原呈递,导致病毒的免疫逃逸。

高危型HPVE6、E7蛋白能与p53等抑癌物质结合并促其降解,而诱发皮肤癌。

病毒DNA整合进入宿主染色体,导致宿主染色体不稳定、DNA复制转录紊乱而引发肿瘤。

暴光部位的皮肤损害,由于紫外线长期照射可使癌变过程加速。

从被感染到发生疣状/乳头瘤状损害的潜伏期为数周到数年,平均约3个月。无症状亚临床感染亦多见。疣的自愈率为:2个月23%、3个月30%、2年65-78%。

病理改变

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呈外生性乳头瘤样增生。

棘层上部和颗粒层内见灶状空泡化细胞(挖空细胞)。

基底膜完整。

HPV免疫组化检测:棘层上部、颗粒层细胞核和角质层角化不全细胞核阳性。

真皮单一核细胞浸润,疣消退时明显。

挖空细胞形态:

寻常疣:挖空细胞灶状分布,核较小、深染。表皮上部细胞质内有明显角质透明颗粒聚集。

扁平疣:挖空细胞弥漫性分布,大小一致。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挖空细胞弥漫或灶状分布,细胞质空泡化或泡沫化,细胞核固缩、核染色质边缘分布、核内空泡,细胞大小不一,呈“发育不良”外观。表皮基底部可见角化不良细胞。

尖锐湿疣:挖空细胞胞体和胞核均较大,核深染,呈猫眼状。

深部掌跖疣:挖空细胞灶状分布,表皮细胞的胞质中含有大量嗜酸性透明角质颗粒。

生物诊断

疣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对不能确诊的病例,可选下列各种方法辅助诊断。

染色镜检

将疣状物作组织切片或生殖道局部粘液涂片,用帕尼科拉染剂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到特征性空泡细胞或角化不良细胞和角化过度细胞,可初步HPV诊断。

检测HPVDNA

根据不同标本采用点杂交或原位杂交检测HPV-DNA。亦可选择适当的特异序列,合成引物做PCR后进行杂交,PCR具有敏感,特异及可选择不同型别的引物扩增后分型等优点。

血清学试验

应用重组技术表达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lgG抗体。或抗原免疫动物制备免疫血清或单克隆抗体检测组织或局部粘液中HPV抗原。

防治措施

1.可根据HPV传染方式,切断传播途径,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小的皮肤疣有自行消退的可能,一般无需处理。尖性湿疣病损范围大,可施行手术,但常规外科切除有较高复发率。一些物理疗法如电烙术、激光治疗、液氮冷冻疗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用干扰素治生殖器HPV感染,结合上述一些辅助疗法,认为有广阔前景。

2.预防疫苗。全球首支HPV疫苗已2006年在美国上市,7年间,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HPV疫苗,大幅降低HPV患病率和癌前病变发生率。在中国大陆已上市两种HPV疫苗,一种是四价疫苗,针对HPV-6、HPV-11、HPV-16和HPV-18这4型病毒(药监局只批准了针对HPV16和18的适应症);另一种是二价疫苗,针对HPV-16和HPV-18,其中HPV-16和HPV-18都是会引起宫颈癌的高危型HPV。[1][2]

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权威机构都强调,在适龄人群中尽早接种疫苗,并合并定期宫颈筛查,将大大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2]

流行因素

人类乳头瘤病毒

由于HPV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检出率因各种方法而异,对于HPV感染流行因素的分析就很难确定。但HPV感染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与性行为因素有关,这一点已经明确。而个体的卫生状况好,注意经期卫生,同房前后卫生,使用宫内避孕环等均可以使感染HPV的几率降低。

性行为

大部分研究表明妇女的性伴侣数,性交频率,性伴侣患有生殖道疣等均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尽管有些研究表明初次性交年龄与HPV感染也有关,但这种因素受性伴侣数的影响,调整性伴侣数后,其危险性无显著性意义。

免疫因素

宿主的免疫力对HPV感染及病变的进展有很大的作用。有研究发现肾移植的免疫抑制者HPV的感染率是正常人群的17倍。HIV感染的人群中HPV感染率也增高。由于HIV感染人群性行为比较混乱,伴侣数较多,初次性交年龄小等因素,使HPV感染几率增加。但有些研究并不能证明免疫抑制与HPV感染有直接的相关性,HIV人群可能由于自身暴露的危险性高或机体抵御潜伏病毒的能力降低而使HPV感染率增高,这一人群的HPVDNA检出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这表明机体抑制HPV感染的能力降低。

怀孕

有研究表明,妇女怀孕次数增多,分娩次数,流产次数等并不增加HPV感染的危险性,畸胎的个数却与HPV感染相关。有些研究表明孕期妇女HPV感染率高,而且病毒检出量也增高,但这可能是由于孕期病毒水平增高而使检出效率提高所致。一项应用PCR法检测HPV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PCR法检测HPV病毒不依赖病毒的含量,结果发现孕期与非孕期妇女的感染率无显著差(9.6%/10.9%)。

口服避孕药

尽管口服避孕药可以增加宫颈癌的危险性,但它是否影响HPV感染还存在很大争议。有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确实能增加HPV感染的几率,但有人认为口服避孕药对宫颈低度病变的发生无影响,却可以增加高度病变的危险性,因此认为口服避孕药是通过改变疾病的进展状态,而不是直接影响HPV感染率。

病毒关系

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最初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许多流行病学和分子学研究均毫无疑问的证实了HPV与宫颈癌的病因学联系。Bosch和Manos等通过收集来自22个国家的宫颈癌活检标本作PCR检测,发现99.7%的肿瘤中都可以检测到HPVDNA,而且各国间无显著差异。这是迄今为止所报道人类肿瘤致病因素中的最高检出百分数,同时表明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具有普遍意义。

病例-对照研究是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分析流行病学方法。不论是在拉丁美洲采用准确性较低的检测技术(FISH)进行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还是采用较高灵敏度检测技术(PCR,HC-II)的研究,所有的结果均显示HPV感染与宫颈癌有明显的相关性(OR=3.6-254.2),尤其是HPV16型和18型。Muňoz等在哥伦比亚和西班牙(宫颈癌发病率前者比后者高8倍)进行的人群基础上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包括436例组织学确诊的病例和随机抽取的387例来自病例所在人群的对照,同时采用了三种HPVDNA检测技术(ViraPap、SH和PCR)。这一研究避免了人群和地区的选择性偏移,同时又考虑到检测技术间的差异,在调整了一些混杂因素后三种检测方法都得出相同的结论:在两个国家中HPV16,18,31,33和35型与宫颈癌均呈强相关性,提示HPV与宫颈癌具有病因关系。队列研究是用来验证疾病病因假说另一种重要的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它能够直接体现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时序性,更有力地验证病因假说。Campion对100例轻度宫颈上皮内病变(CINI)随访了两年多,56%的HPV16,18阳性者进展为重度宫颈上皮内病变(CINIII),而HPV6阳性的对象仅20%发生进展。Murthy等用原位杂交方法的研究显示,63例宫颈不典型增生发展为原位癌,对组织标本检测HPV16/18,阳性率为68.3%,而44例非进展性不典型增生其阳性率为27.3%,相对危险度为5.9(95%CI:2.5-14.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此外,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也获得了人乳头状瘤病毒致癌的有力证据。1995年WHO和IARC已将HPV确定为是宫颈癌的病因。

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见的型别即16,18,6,11型。HPV6和11型经常感染外阴、肛门、阴道等部位,属于低危型别,湿疣或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妇女中多常见,与宫颈浸润癌无明显关联;而16和18型则属于高危型别。来自世界各国的宫颈癌组织标本的研究发现,HPV16和18型感染率最高,在检出的所有型别中,HPV16占50%,HPV18占14%,HPV45占8%,HPV31占5%,其它型别的HPV占23%。HPV的型别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有关,在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中HPV16占主要地位(51%的鳞状上皮细胞癌标本),而在宫颈腺状上皮细胞癌(56%腺状上皮细胞癌标本)和宫颈腺鳞细胞癌(39%腺鳞细胞癌标本)中HPV18占主要地位。HPV16、18型感染很普遍,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有些HPV型别有地理位置的差异。中国HPV感染型别中52和58型检出率较高。在台湾进行的一项研究也表明,52和58型较常见。HPV45型在非洲西部宫颈癌组织中很常见,而HPV39和59型仅在美洲的中部和南部宫颈癌组织中出现。

HPV感染生殖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潜伏在细胞内若干年,一旦机体免疫力降低,潜伏的病毒可恢复活动。HPV感染过程通常分为潜伏感染期、亚临床感染期、临床症状期和HPV相关的肿瘤期。宫颈癌也有一系列的前驱病变,即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在病理上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通常又根据严重程度分成三级: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CINI)、宫颈上皮内中度瘤变(CINII)和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CINIII),这些癌前病变均有可能发展为宫颈浸润癌。

在某些自然的或实验条件下,HPV病毒诱发的乳头状瘤虽具有转化为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倾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HPV感染者和CIN都会进展为癌。对于大多数乳头状瘤,这种转化还需要其它辅助因子的存在,例如吸烟、化学物质、宿主因素(例如HIV感染)和环境协同因素等,均对疣、乳头状瘤转为恶性肿瘤有致突变及启动作用。有学者提出了HPV与HSV协同作用诱发宫颈亚性转化的假说:特异性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正常细胞导致乳头状瘤细胞增生,在HSV感染的启动下,引起宫颈表皮内恶性转化的发生,最后导致浸润癌。这一假说还需进一步验证。

有关HPV感染和CIN对象转归的研究有很多。一些前瞻性研究显示,HPV感染阳性的妇女在2年内有15-28%进展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尤其是HPV16和18型感染危险性更高。HPV阳性妇女能否进展到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和癌症,与HPV的型别有很大联系。有研究显示在宫颈低度病变的妇女中,高危型别HPV感染阳性的妇女宫颈病变进展的危险性大于低危型HPV感染或HPV阴性的妇女。此外,HPVDNA剂量水平、HPV首次感染的时间等也很重要。

总之,生殖道HPV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性活跃妇女可能有50%感染过至少一种型别的HPV。由于HPV感染是宫颈癌的病因,因此必须重视这种感染,加强HPV病毒疫苗的研制,消除其对人类的危害。

机理探讨

虽没有研究资料证实依曲替酸有直接抗HPV作用,但很多文献报告认为口服依曲替酸或依曲替酯对多发、巨大疣有显著疗效。依曲替酸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对疣治疗作用。

1、依曲替酸具有调节表皮细胞分化和增殖作用:抑制表皮细胞的终末分化,缩小表皮细胞的体积。改变角元蛋白的合成方式,抑制细胞膜的形成,影响膜蛋白的合成。能减少表皮细胞角蛋白前身物的量,并使桥粒缩小、发育不良,从而减弱角层细胞粘着力,使角质变薄而抑制角化。经数周治疗后,表皮可恢复正常,出现正常角化的上皮,轻度棘层肥厚,细胞内张力微丝、细胞间桥、角化小粒均恢复正常。

2、依曲替酸具有抗增生、抗肿瘤的作用:可中止、抑制、甚至可使癌细胞逆转。可抑制作为肿瘤发展特征的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此酶参与生成聚胺)。还可直接抑制化学致癌物的活性,增强生理性自身修复能力。通过进入细胞,在细胞内与受体结合,形成维甲酸—受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又与DNA中的特异性因子结合,通过靶基因表达,从而修饰分化过程,优先允许正常表皮分化,抑制发育异常的表皮细胞。使恶性肿瘤细胞转化成较成熟细胞。

3、依曲替酸具有调节免疫作用:能使皮损中已减少的朗格汉细胞数目增加; 激活巨噬细胞; 辅助抗体产生;增强同种异体排斥反应。

(0)

相关推荐

  • 宫颈甲基化检测和TCT,HPV的区别

    传统的宫颈癌筛查技术有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瘤病毒筛查(HPV),但自此宫颈甲基化检测出来过后,医生都推荐做甲基化检测,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呢,请看敬善基因为您分析! 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采用 ...

  • 【认识】分分钟带你了解尖锐湿疣

                          一.什么是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又称生殖器疣,性病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 ...

  • 全球首个14价HPV疫苗进入临床!神州细胞能否成为HPV疫苗赛道领跑者

    近日,神州细胞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4价HPV疫苗SCT1000已进入临床I/II期研究,并完成全部80例受试者入组.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14价HPV疫苗. 据悉,神州细胞已于6月 ...

  • 如果你有出现这个请及时做好基因甲基化检测

    宫颈癌的病变之前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所以我们建议每一位女性都能定期做宫颈癌甲基化检测.但是如果你身体出现以下情况,请务必马上去做基因甲基化检测! 当你发现你的皮肤上突发奇奇怪怪赘生物的时候!要当心了 ...

  • 健康|打了HPV疫苗,还需要做HPV筛查吗?

    医生,我已经打了九价的HPV疫苗,还需要做HPV筛查吗? 医生,HPV容易感染哪些部位? ----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HPV. 1.什么是人乳头瘤病毒(HPV)? HPV属于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科乳头瘤病 ...

  • HPV病毒感染后,有多大可能会得宫颈癌?

    ▼本文作者▼ 宫颈癌是影响全球女性健康的第四大恶性肿瘤,也是我国第二大女性恶性肿瘤. 作为目前唯一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疫苗,HPV 疫苗一直以来被高度关注,已经被反复科普.但对于HPV感染,很多人还是 ...

  • 女性案例(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女性案例(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近日公司的一位VIP健康定制客户拿着最新的体检报告书来找我,她有点恐慌,因为报告中显示她的HC2 HPV DNA检测结果呈阳性,她也知道HPV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她 ...

  • 福建省造铜元的两大类 四大版式 你知道几种?

    福建机制铜元铸造起源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福建续广东之后,我国早期成立机制铜元的省份之一,其名为"福建铜元局",后来设立了三处造币厂,次年正式开始铸 ...

  • 思维模式有横向和纵向两大类,共四种模式。...

    思维模式有横向和纵向两大类,共四种模式. 横向:孤立思维和系统思维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和很多事物都有关联,存在于一个系统之中.如果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只孤立地看待某个事物本身,完全忽略其他 ...

  • 女人谈虎色变的HPV阳性(人乳头瘤病毒简称 HPV )不要怕不要慌甘露消毒饮搞定

    小叔又一位粉丝用中药调理好了HPV阳性,这个方子就是小叔之前分享的甘露消毒丹.对于一些好的方子小叔会重复分享,为了让更多人受益,小叔今天再分享一下这个甘露消毒丹.目前来说这应该是最好的调理HPV感染的 ...

  • 干燥综合征患者能否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 ——这份疫苗接种“告知书”请收好!

    众所周知,干燥综合征患者本身存在免疫功能紊乱,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均使患者抵抗力比较低下,发生HPV感染的风险增加,且一旦感染也比常人更严重.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 ...

  • 换一身穿搭想配一块新表?这个巴黎人有上百种表带

    今年的巴塞尔表展刚刚落幕,每年3月,全球最顶尖的手表品牌和各个角落的机械发烧友都会涌入这个瑞士小城. 一般用石英机芯的"时装表"像是另一个"平行宇宙"里潮人的游 ...

  • 请牢记:人在这一种情况下,千万不能讲理!心情说说

    扒拉一个人的灵魂,需要思维频率,更需要自己的管理态度,不同的对赌,出现不等的人,人的语言,人的心态,人的表达方式,都是需要时间来计算的,当时间勾画不一样的世界,总能找到属于你的答案. 伤害一个人的命运 ...

  • 人与人,有一种距离,写的真好

    优秀的人,是因为努力培养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思维.孤独的人,是因为建设自己的思维基础,未来基础,准备自己的未来,人生的规律,不能躲开孤独.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时代不同了,一年十二个月, ...

  • 人活着, 三种人不能解释

    不能给聪明的人解释,这样耽误自己,还会影响自己,毕竟别人已经聪明,何必自己再解释呢.聪明的人,不喜欢解释,也不会解释,知道解释都是多余的,了解付出都是感恩人. 多一份解释,就多一份无奈,少一份解释,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