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肾病水肿反复, 中医用一药方扶正祛邪治好, 治疗水肿有4法

点击加载图片

水肿通常指皮肤及皮下组织液体潴留,体腔内体液增多则称积液。根据分布范围,水肿可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全身性水肿时往往同时有浆膜腔积液,如腹水、胸腔积液和心包腔积液。

水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症状,轻者眼睑和面部水肿,重者全身水肿或并有胸水、腹水。水肿的程度可轻可重,轻者无可见浮肿,仅有体重增加或在清晨眼睑稍许肿胀。重者可全身明显水肿,甚至有胸、腹腔积液,致体重增加数十公斤(重度浮肿)。最常见的应该是指凹性水肿,即用手指按下去你会看到出现凹陷。

肾性水肿原因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肾小球滤过下降,而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尚好,从而导致水钠潴留,常伴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间隙中水份潴留,多见于肾炎。二是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过低所致,多见于肾病综合征。由于水肿会影响人的多项生理功能,控制水肿是治疗肾病的重点之一。

男子患肾病8年,中医扶正祛邪控制水肿

病例:患者xxx,男,30岁,大约3年前,因长期加班劳累,加上饮食不节、休息不规律,经常疲劳乏力,后来发现尿液泡沫、浮肿,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尿蛋白高、血肌酐高、尿酸高,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开始吃激素、抗生素等西药,后来停药出现反复,也过吃中成药,但效果都不理想。近来因为浮肿和尿少症状加重,想到让中医专家看看。

在北京某医院中医专家门诊,患者呈现库欣综合征状态,浮肿尿少,咽喉疼痛,反复感冒。舌苔黄白而腻,脉象:脉浮滑数。尿蛋白(++++)、

点击加载图片

中医辨证认为水毒内闭、脾虚湿困,急则治其标,用“升降散”作为基础药方加味,缓解咽痛等症状,选用药物包括:蝉蜕、僵蚕、姜黄、大黄、白茅根、连翘、紫苏等中药组方,水煎服,每日1剂,配合西药,服药2个月二诊复查,咽喉疼痛好转,尿常规尿蛋白(++),管型消失。患者外邪解除,治疗转为扶正为主。选用黄芪、当归、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地、苍术、茯苓、泽泻、丹皮等中药补气养阴,利湿清热,继续服药4个月三诊复查,患者浮肿消退,尿量增加,感冒次数减少,无咽痛症状,尿蛋白转阴。

随后逐渐减少激素用量,并坚持中医药调理,半年后激素减量到零,门诊随访5年,患者病情稳定,未出现复发,坚持定期复查尿常规,尿蛋白阴性。

专家点评:中医治疗慢性肾病立足于患者整体,并不只是针对某一个症状,而是从患者五脏功能入手,通过调整五脏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肾功能达到扶正固本,标本兼顾,治疗效果虽较慢,但毒副作用较小,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肾病复发。

药方中有黄芪、当归二味药物是君药。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当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抗自由基,对于肾病综合征导致的高胆固醇血症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可以用于防治各种肾炎,肾病及肾衰。当归有活血化瘀作用,有助于增加肾脏血流量,改善肾脏微循环,对淋巴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可助患者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中医如何认识肾病水肿?

慢性肾病多以水肿为特征,在《黄帝内经》中提出水肿相关疾患:“开鬼门,洁净腑,去苑陈莝。”的治疗法则。即用发汗、利小便,攻逐之法去治疗水肿。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根据病因脉症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其认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中医认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膀胱气化不利为主。治疗的关键“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其位在膀胱。

中医治疗水肿分为四个阶段,有四种治疗方法

1、逐水消肿。高度水肿的患者,体内之水就像洪泄一般,患者身体出现严重的指凹性水肿,需要“逐水消肿”,用车前子、黑丑、白丑等中药进行治疗。

点击加载图片

2、淡渗利湿。中等程度的水肿患者,体内之水就像田间积水一般,身体出现较为严重的指凹性水肿,需要“淡渗利湿”,即将面上的积水排出,剩下的水分可慢慢渗透。药物选择上,用车前子、黑丑、白丑等中药减量使用,也可选择茯苓、猪苓等排水效果相对较小的药材。

3、祛风胜湿。体内之水非常少,只有轻微水肿,甚至根本没有水肿,就像衣物潮湿一般,需要“祛风胜湿”,上述药物可减量使用。

4、芳香化湿。仅止于湿气程度,完全没有水肿出现,多称之以“着凉”、“受寒”,需要“芳香化湿”,可使用藿香、麝香、佩兰、荷叶等药材,甚至拔火罐。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1700字)

点击加载图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