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林黛玉隐喻大明王朝!
林黛玉身上的隐喻更多的时是指他是明末崇祯皇帝朱由检。玉指明朝,清朝贾宝玉是传国玉玺,代表皇权,就是大清大明天下。这一点虽然蔡大师的说法被胡适讥讽为猜笨,但这个也能够自圆其说的,蔡元培更多说的是《红楼梦》的主题,对具体隐喻其实语焉不详。我要做的就是从文本出发,从文本找证据,找证据来一一解读论证。
也有的朋友说你这是受袁腾飞这样的愤青老师所影响。在他们的眼里明朝皇帝都是王八蛋,神仙般的林妹妹,你说那个暴怒的亡国之君,崇祯是的,说实话我也不愿意看到林黛玉,隐喻的是崇祯,以我愚见,崇祯的情商智商都不高,为人刻薄,在面对明末乱世,可谓是昏招迭出,不但没有挽救危局还带有自毁长城,他不是个心智成熟的皇帝,更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但这也与他没有系统的接受帝王教育有关。我们都知道他是因为哥哥朱由检年纪轻轻死了,意外的做了皇帝。哥哥也是意外做皇帝,因为他们的老爸朱常洛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死了,以至于他父亲还没来得及为他们安排帝王术治国术的教育就死了。他哥哥文化程度不高,连看奏折都费力,于是也懒得费那个心,将国家大事交给内勤魏忠贤来处理,其实崇祯比他哥哥的水平高不到哪里去,也跟他哥哥一样,做皇帝的时候才16岁到他自杀殉国才34,就算是秦皇汉武这样牛逼的人物,年轻时都需要宰相大臣,可年轻的崇祯,对内面对的是明末宦官专权,百官党政,对外是女贞大军,连年压境,而全国天灾人祸,当时的局面。呼啦啦大厦将倾,昏惨惨油灯将枯,面对这样的局面,他要是能将朝廷上下团结一心共度危难,那倒还能扶大厦于即倒,那他肯定也是个圣君。然而年纪轻轻的他选择了意气用事,他内勤外勤都不相信,无论大事小事都抓在手里,刚愎自用,又好走极端,派出的将领吃了败仗,二话不说就直接杀了!他不是成熟理智的政治家,还知道了冤杀袁崇焕的著名冤案,以至于到了后来都没人敢出兵打仗,爱去清剿农民军的军队,经常出现哗变,将你们带领士兵大量加入农民军。驻守辽东对抗清军的将领跟崇祯也是离心离德,连洪承畴这样的后来都投降了。满清正如他临终时的忏悔一样,他是罪孽深重,愧对祖宗和江山社稷,最后去冠冕批发上吊而亡,他这样的亡国之君怎么能跟林妹妹相比,就这个问题啊,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解答,第一我们说了隐喻不等于原行,不能说林黛玉的生活原型,历史原型就是崇祯朱由检,他只是隐喻,只是从林黛玉的性格悲惨命运来隐喻历史中的崇祯,或者来隐喻那个多灾多难的明代。
我们所了解的崇祯并不代表是作者心目中的崇祯。或许在作者的眼里,崇祯并不是像我们说的那样,事实上在明朝的遗臣心里,崇祯是个很有作为的人上台后励精图治,清除了阉党,一度让人们看到了明朝中兴的希望。明朝灭亡的祸根,其实是从万历他爷爷后期就埋下了,加之天灾人祸,内有流寇,外有榕江,回天乏术。
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的话,那他把年轻的崇祯皇帝比作阆苑仙葩的林黛玉,从情感上是可以理解的,他是崇祯四年进士,翰林崇祯对他有知遇之恩,可以说深受皇恩,1644年崇祯自杀殉国,他在老家呢也要自杀殉,但被家人死死拦住,可以说。崇祯自杀给他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心灵沉痛,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在悼红轩里将满腔的悲愤,对故国和君主的投资都倾注在《红楼梦》的人物故事中,以至于对歌一曲一诗一词都是字字泣血,所以作者是重点将林黛玉的悲惨命运来隐喻崇祯以及明王朝的悲惨结局,同时兼顾两者在性情上的类似,至于林黛玉是怎样的阆苑仙葩是多么的多愁善感,多么的才思敏捷,这些呢跟崇祯关联不大。文中更多的是通过林黛玉来展现明王朝的多才多情,犹如阆苑仙葩,而具体的生活故事细节自然不能跟崇祯一一对应上,如果这些都能对应说那就成了刘心武的揭秘,他就是从生活细节去寻找所谓的曹家生活原型。咱们不能住曹家沟。
林黛玉隐喻崇祯的证据,前面已经提到林黛玉是绛珠草红色的草木是赤心木,也就是喻指他姓朱,代表了朱明王朝,正应该遇事多愁多病,身病西施,有咳嗽的就愈是著明王朝,早就多灾多难,沉疴难起,将林黛玉比作西施,当然不是说她是红颜祸水,而是说它和西施一样经历亡国,但是崇祯是亡国之君。在鸳鸯三宣牙牌令时,林黛玉抽到的牙牌揭示了他的天子身份,当时只有林黛玉和贾母第一张是天牌,上六点下六点叫天牌才是老祖宗,玉指出家老祖宗,应该隐喻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贾母抽的签牌时说的排列很有气势,头上有青天,最后一张更有气势,一轮红日出云霄,而林黛玉第一张也是天牌,但他说的是完全是一副末世景象,良辰美景奈何天。处处透露出自己的力不从心,无可奈何,的确明朝到了他手里时已经是积重难返,当年气势雄伟的大明天下,如今已是奈何天了,这句诗是出自牡丹亭。
下面还有一句,林黛玉,听过这段戏书中23有提到,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心下自私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这让我又想到了那一句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这两个师联系起来看更具有对比效果,纵然是良辰美景,已经是无可奈何,天竺楼辉煌已成,昨夜梦幻,如今赏心乐事的是谁?原来已经换作了水国人在欢歌吟唱。
还有80回前最重要的证据,那就是葬花,关于黛玉葬花历来的解读非常多,但很多将其解读为如何唯美的行为艺术,那我觉得这实在是玷污了作者呕心沥血的笔墨,当然更多的都知道葬花是林黛玉对自己命运的悲叹,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很多人觉得林黛玉太多愁善感无病呻吟了吧?就算贾府的王夫人元春更欣赏薛宝钗不让你嫁给贾宝玉,但没有人想害死你啊,你怎么能胡思乱想,看到桃花落了就想到自己花落人亡两不知呢,年纪轻轻的怎么老想着自己悲惨死去了。就算你不幸死了,贾府也会将你风光大葬,不可能把你像落花一样丢进臭水沟吧,林黛玉当然不知道自己日后的命运,但作者知道作者已经亲眼目睹了林黛玉所隐喻的对象,悲惨的命运,大明朝轰然坍塌,君王上吊殉国,汉家天下被鞑子流寇蹂躏,山河飘絮,白骨如山,这样的悲惨境地。这是汉民族身上的历史沉痛,但作者无处申诉无处发泄,只有化身林黛玉这个角色身上,于是他才会展每天泪水连连,与其说是林黛玉在哭,不如说是作者在哭,不如说是千千万万的明朝遗民在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他们为故国明朝而哭,为逊国君王,为汉家子民的累累白骨如山而哭。
预知更多详情,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