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书法与艺术之关系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心须首先弄明白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叫书法?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叫艺术?只有将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我们才能再去讨论中国书法与艺术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结和的问题。

顾名思义,所谓书法,其实就是:指中国传统的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包括执笔、用笔、结构、布局等。

又何谓艺术呢?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形象地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由于表现手段和方式不同,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等。

将书法和艺术的定义归纳起来理解,我们可以很明了的得出如下的正确表述。

书法是中国传统汉字用中国特(色)有的毛笔,按照一定的书写规则书写汉字的方法,就叫书法。

艺术是用表演、造型、语言等方式,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种艺术源之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性表现,反映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和精神世界上,人们对审美需求上的一种满足!

正如当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阐述的那样,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其本质属性是艺术的人民性。确立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此必须提醒一下,在艺术定义中,沒有在狭义范畴中列入中国书法,但从广义范畴来讲,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和精神世界上,对中国书法审美需求上的一种满足,我们为此亦看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身影。

新上任的第八届中书协主席孙晓云,面对当前书坛现状,提出“书法不是纯艺术”。这句话中,我们又如何去正确理解呢,而不被人误解了一个字,那就是“纯”字。

前面我已简述了艺术的一般含义,那么什么又是“纯艺术”呢?一般是指纯粹的艺术,不掺杂任何艺术形式表现法则之外的活动。是一种对艺术高度主观、脱离现实、去追求主观上的自我精神。

由此可见,孙晓云主席提出的“书法不是纯艺术”的观点,就是告诉我们学习书法不能脱离历史传承,不能脱离现实社会,不能脱离社会主义,不能脱离人民大众的审美观。现代书法要符合中国书法历史发展过展,只有在前人书法发展的进程中去学会书法,看懂书法,创新书法。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一般书写方式已被科学技术的替代的现实中,去探索出一条中国书法承传的正确路径,避免以汉字为基本的中国书法出现可怕的断层、断代而被湮灭的难堪境地!

很显然,孙晓云主席並沒有去否定中国书法的艺术性,而生强调了一个正确的理念: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语言文字的最高表现方式,是勤劳勇敢的华夏人民几千年来社会活动的结晶瑰宝!中国书法现实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不可分割,其表现在每一个社会形态里,汉字的一般认读识字,书写使用的社会活动中,同时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中国书法创新发展进程中,在各个社会历史时期里书法艺术生命源泉绵绵注入进书法人的血脉里,推陈出新,造就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书法风云人物来!

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

隶书包括:汉简和汉隶

真书包括:魏碑和楷书

草书包括:行草、章草、今草、狂草等。

篆书的代表作有《石鼓文》(大篆)、《峄山碑》(小篆);代表人物有秦代的李斯、唐代李阳冰、清代邓石如、吴昌硕等

隶书代表作有《张迁碑》、《曹全碑》等汉碑,代表人物汉代人已不可考,清代的金农、邓石如等

真书代表作有《张猛龙碑》(魏碑)、及唐楷中欧、颜、柳作品

行书有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

草书有二王的草书帖及张旭、怀素的狂草字帖等。他们的书法艺术成就都没离开过中华汉字的根本!

中国书法的现实实用性和中国书法的精神世界上,满足了每一个社会阶段人民大众对中国书法的欣赏满足感。这就是中国书法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性则是书法创新演进过程中的助推剂。它们是相互相成,相互依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孪胞兄弟。形象地描述,书法是大哥,艺术是小弟,沒有大哥何来小弟耶。

当中国书法被“纯艺术”所包裹,脱离了历史承传,脱离了社会现实生活意义,只在单纯的“精神”层面上,发挥“自我”意识,这样的书法就没有了灵魂,而是一具早已腐烂的尸体躯壳,在污染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其所散发出的恶臭,却在侵袭着大众精神上的审美意识。任由其蔓延,中国书法千年晴朗就会被所谓的书法“纯艺术”之雾霾所笼罩,幸甚?悲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