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老子》的断舍离,被一个日本女人活用了其中的奥义,真实用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词火了起来:断、舍、离。

其实"断、舍、离"这个词一开始是出自《老子》。后来却被一个叫山下英子的女人活用了其中的奥义。

她说:"《断舍离》所有的思想根源都来源于《老子》的48章,这是中国人的智慧,用日本文化加以阐释又得出了新的禅意。即通过"断"和"舍"的外在行动带来心灵上"离"的状态。"

那么什么是断舍离?它主要讲述了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我们先来看看"断"

我曾经过这样一部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影片讲述女主人公丽贝卡从一个冲动消费,债务累累的人,到最终学会理性消费的励志故事。

影片女主人公丽贝卡因为购物成瘾的缘故,虽然大学毕业后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却一分钱没攒下,反而因为疯狂购物而债台高筑。

这样的事情,现实中其实并不少。

比如汪涵的妻子杨乐乐产后崩溃,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太大,她只能通过买东西来宣泄,但是买了很多都没用,家里反而越来越乱。她每次看到就很愧疚,情绪又变得很糟,于是......

她知道自己状态不对,便开始寻找名师,最终终于让她找到了,山下英子。

山下英子用自己的断舍离"拯救了"杨乐乐。大明星陈数也变成了山下英子的小迷妹。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舍"的意思是要学会规划,狠心扔掉你不会用到的东西。从未用过的崭新的东西,送人也不会浪费。还有就是你要学会整理你自己的房间,学会整理收纳。

居住环境是凭藉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环境,要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想一想因为不扔东西而造成的损失,你的感觉就会好很多。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只集中于一点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觉地打开收拾的突破口。

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

人有的时候不要太去在意那些身外之物,还是向上面说的,没用的东西该扔就要扔。

作者主要是教我们物尽其用,追求更小的物质欲望,避免成为消费主义者。只有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才会购买,更注重品质而非数量,这三点是真的实用。

山下英子不仅提出了这个观点,还把它编写成了一本书——《断舍离》

与其说"断舍离"是一种整理收拾的生活方式,不如说是一场自我的人生修行

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说:每次当你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本书通过对日常家庭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人们的意识,让人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