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效翻倍,不良反应轻!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做基因检测费用高,医保不报销,除了找出靶向药物,还有什么意义?难道不是“黑心医生”想多赚钱?这是很多对基因检测一知半解的癌友们共同的疑惑。
当然,有一部分对基因检测比较熟悉的人可能知道,通过基因检测,可以识别致癌的驱动突变,匹配最适合患者的靶向药;也能够预测部分免疫治疗的疗效。除此之外,基因检测对于传统的化疗也至关重要!
UGT1A1基因多肽性指导伊立替康用药,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UGT1A1基因与伊立替康
UGT1A1基因多肽性与伊立替康的毒性反应,一直在医学界备受关注。
伊立替康(CPT-11,商品名为艾力、亿迈林、开普拓等),对多数肿瘤均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特别是转移性结直肠癌。另外,还会用于小细胞肺癌、胰腺癌的一、二线治疗,以及胃癌、食管癌等的晚期治疗。
UGT1A1这个基因分为很多种亚型,不同亚型对应不同的解毒功能。其中,一项对241例中国肿瘤患者UGT1A1基因分布频率的研究显示,UGT1A1*1*1占74.7%,UGT1A1*1*28占23.2%,UGT1A1*28*28占2.1%[1]。
经验丰富的医生,多会建议患者在使用伊立替康之前,进行UGT1A1基因的检测,以指导用药:
01
如果患者的基因类型为UGT1A1*1*1(解毒功能强大),可以足量使用伊立替康。
02
如果患者的基因类型为UGT1A1*1*28(解毒功能中等),伊立替康则建议减低剂量。
03
如果患者的基因类型为UGT1A1*28*28(解毒功能较弱),医生可能建议不用伊立替康。
不久前,一项研究更加证实了:UGT1A1基因多肽性在指导伊立替康用药方面的重要作用!
研究方法
这项试验纳入了356名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临床T3-4和/或N +),入组患者基因检测类型均为UGT1A1* 1 * 1或UGT1A1** 1 * 28(之所以排除了UGT1A1*28*28基因型的患者,是因为这类患者不能耐受伊立替康,入组之后只能放在对照组,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所以排除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178人。
对照组患者
给予对照组患者放射治疗+卡培他滨化疗,然后安排手术治疗。
实验组患者
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了伊立替康。
1、基因检测为UGT1A1 * 1 * 1的患者:放射治疗+卡培他滨化疗+80mg/m2的伊立替康化疗;
2、基因检测为UGT1A1 * 1 * 28的患者:放射治疗+卡培他滨化疗+65mg/m2的伊立替康化疗。
3、然后安排手术。
研究结果
疗效
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15%,实验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30%,翻了一倍。究其原因,是加用了伊立替康后产生的疗效。
不良反应
增加了一种化疗药,疗效翻倍,那不良反应会不会也加重了呢?
3-4级最常见的毒性反应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腹泻。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3-4级毒性分别为11例(6%)和68例(38%)(P <.001)。
但实验组中,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2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20%,腹泻的发生率为13%,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增加,但总体还在可控范围内。
手术并发症
两组患者均在放化疗后安排了手术,两组的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1%vs 15%;P <.001)。看来,加用依立替康之后,并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以卡培他滨为基础的放化疗中,将以UGT1A1基因型为指导的伊立替康添加到治疗中,可以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可控!
写在最后
结直肠癌患者除了在使用依立替康前需要做基因检测外,下述情况也需要做基因检测:
氟尿嘧啶类药物:检测MSI或者MMR,可预测氟尿嘧啶类药物的疗效。
铂类药物:检测ERCC1表达水平,可预估铂类药物的疗效。
由此可见,基因检测在肿瘤治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喆,蔡卫民.UGT1A1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和临床作用影响的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8.
[2]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of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 With Capecitabine and Irinotecan Guided by UGT1A1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DOI: 10.1200/JCO.20.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