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生中很多努力做出的改变既无效果,...

为什么人生中很多努力做出的改变既无效果,也无必要?如何才能做出有效的改变?

我们会看到身边很多的人并不懒惰,都在积极努力地想去改变自己的人生现状,但是你会发现,若干年过去了,他们还是在原地打转,并没有发生多少质的改变,包括我们自己也是一样,很多信誓旦旦努力做出的改变,最后发现既没有效果,仔细想来也没有改变的必要,那么这里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一下。

“ 努力折腾吧!变比不变好!”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些人生成功学的话语,话本身没错,但是具体怎么做,从来没有具体地给出答案。改变分为两种,其一是内容的改变,其二是应对方式的改变,也可以称之为思维方式的改变,很多人热衷的改变其实是内容的改变,而真正重要的却是思维方式的改变。

我的一位朋友的妻子在我认识的二十年来频繁地在换公司,从青年换到了中年,几乎什么领域她都尝试做,做过销售,做过管理,做过编导,从事的行业不下数十个,几乎每年都在换工作,朋友倒是认识了不少,但是事业没见有什么起色,基本都是浅尝辄止。

这种改变就是内容的改变,俗语说,树挪死,人挪活,但是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变化就可以了,如何能挪活,挪到哪里合适,从来不会有人告诉你,这需要你自己去领悟。

相对于工作内容的变化,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对待工作思维方式的转变,你要明白自己擅长什么领域的工作,不擅长什么领域的工作,如何处理工作能够效率最高,自己的收入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晋升空间有多大,天花板在哪里,这才是切换赛道之前需要仔细认真考虑的事情。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就换了一份工作,表面上有一种奋斗的假象在感动自己,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欺骗和敷衍。

另外一个维度,我们人生中总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我们解决,我们要理清哪个问题才是真正需要花时间重点去解决的问题,而哪些问题其实根本就不重要,没有必要去解决。

我之前在文章中经常引用一个观点是相比于金钱和时间,注意力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同样一天24个小时,花费同样的时间工作,为什么有的人事业有成,日进斗金,有的人却有天壤之别。关键在于注意力花的地方不一样,人生的产出效率自然不同。

史蒂芬.柯维博士在《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要事第一”的时候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个瓶子里放石子,如果你放的都是小石子,那大石子自然没有地方放。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是这样,都是被一些无谓的琐事牵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真正重要的事情根本无从考虑。日本有一个著名的森田疗法指出,“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在自己最重要,最擅长,最想做的事情上,而那些人生中的很多问题在成长中自然而然就获得了解决。”比如我们运动的时候哪里破了,我们只需要简单处理伤口之后,不去管它,几天之后,伤口自然就会愈合。人生中很多我们烦恼的问题都是这样,在关注于最重要的事情解决之后,我们回头再看看,那些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是事。

我们很多人到了中年,都觉得上有老,下有小,对内是家庭,对外是工作,哪哪都是问题,把自己的人生搞得焦头烂额。但是仔细想想,所有的这些问题其实不就归结于两件事吗,头脑空空,口袋空空,当我们将注意力持续专注在学习上,几年之后,当我们发现头脑丰盈,看问题的态度和角度不一样了,口袋鼓起来了,不需要太多为物质生活担忧了,当年那些烦恼的事情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终于明白了,真正有效的改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思维方式的改变重于内容的改变,其二,将时间专注于改进那些最重要,最擅长,最想做的事情上。

举几个例子我们再来论证下,我自己毕业刚到一个国企上班的时候,身边都是一些中年人,对于那些社交人际关系,我是浑然不知,一些好心的领导告诉我,要花时间在人际关系上,多和一些老师傅多相处,和他们搞好关系,对此,我不置可否,我知道我不愿意,也不想花时间在这个上面,下班后的业余时间,我都用来学习新的技能,让自己不断成长,几年后,我学成离开了这家企业,我对于那些社交场合的人际关系仍然并不擅长和热衷,但是并不妨碍我自主创业。

再比如在我现在做的自媒体和投资这两件事情上,重要的不是我改变自己擅长写作的内容去一味追求热点,提升阅读量,粉丝增长数,也不是我看着投资标的A暂时不赚钱,就从标的A换成标的B,而是通过持续不断地阅读,思考来为用户输出独特,有价值的观点,有独立思考的写作内容,通过投资知识的学习,运用到实战中,通过反思,复盘来不断升级我自己的投资思维方式。

最后“改变”唯一的原则就是,一定是基于尊重自身感受的改变才有意义,改变之后,自己变得更快乐,更自信。换句话说,改变的初心是尊重自己的感受,改变的目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快乐,更自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