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贱别人还是作贱自己,在流量面前都不是问题
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什么能吸引眼球,什么就能引来流量,流量带来的就是金钱。
能吸引眼球的还是那老三样:国色天香、热闹不嫌事大、为了发泄的争论,搬到互联网上,花样翻新,五花八门,光怪陆离,让人涨了见识,受了教育。
这年月,学历不值钱,大学生满天飞,毕业就失业,就连硕士毕业也不好找工作,博士找工作是没得说,但要想赚大钱,还得另想办法。
这不,小贾硕士毕业了,刚考上博士,看着同学们一个个人前人后光鲜亮丽,自己灰头土脸,就一心想着多赚点钱。
一天傍晚,酒足饭饱的小贾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刚转到德胜门,就发现路边的一辆三轮车上的一整车书被码得整整齐齐,两三个人围着挑挑拣拣。打眼一扫,不是成功学就是厚黑学,要不就是宫廷秘闻,养生偏方,夹杂着几本大众菜谱,花花绿绿。小贾嘴角咧了一下,心想,这老板还挺了解大众需求的,食色性也,现在人闲着没事,怕死,就操心怎么养生,日子过得紧,就想尽办法找门路赚钱,看看自己比比同学同事,就老想着怎么成功,小日子过得平淡了,就惦记着别人活得如何,没机会参与大事,就总想着参乎参乎,发表些真知灼见,人忙了一天,看看这些权当消遣。这些书组合起来,整个一盘精神套餐。如果在几年前,这些书还有人看,现在都抱着手机,谁还愿意看这个,网上比这激烈的标题多的是。
小贾随手拿起一本杂志,封面上红黄白绿,美女野兽,印满惊人标题:“xx局秘闻”、“宫廷秘史”、“迈向成功的……”,《安禄山如何成功,就两个字,见效特快》的标题吸引了他,闲着没事,拿回家看看吧。“老板,多钱?”“10块钱”“微信行么?”“行,您扫这个”,说着老板拿出个塑封的纸片,上面印了二维码,小贾掏出手机,扫码付款,拿起书,晃晃悠悠地回到小区。
躺在沙发上,小贾翻开刚买的那本书,果不所料,安禄山如何成功这篇文章,就是一篇野史,但故事还是挺吸引人的。故事里讲安禄山如何用大肚子作贱自己,博得杨贵妃的喜欢,唐玄宗爱屋及乌,如何又信任了安禄山,而安禄山老谋深算,安史之乱后唐朝一路直下。虽是民间野史,但作者深谙世道,功底不浅,特别是文中总结了两个字“作贱”,就是成功的秘诀。正是安禄山作贱自己,才把那些什么都见过,唯独没见过作贱自己的人逗乐了,从此安禄山一步登天。古为今鉴,小贾很聪明,突然灵光一现,眼前浮现出互联网时代的一幕幕,多少人不就是靠着“作贱”吸引了眼球么,有的人作贱自己,有的人作践别人,这倒是个快速成名的捷径,不过这代价就是放弃底线。
合上杂志,躺在沙发上的小贾思前想后,又捋了一遍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一个大男人长得也不好看,不是小鲜肉,显然不能靠出卖色相吸引眼球,又不能像早几年“牡丹姐姐”那样,自己放不下自尊,到底受了点教育,唯一剩下的就是还有点儿知识,有点文学功底,看了点历史,懂一些专业知识。剩下的,只能是靠作贱别人,吸引眼球。不过这作贱也得有创新才行,要作贱得不露声色,作贱得理直气壮,得蹭热度,找话题,博眼球。想快速成名,也只能有这一条路了。
紧接着,小贾又将自己的知识捋了一遍,看起来小贾适合以科普姿势进入大众视野,蹭热点发表专家观点,树立权威形象。文章一定要堆砌大量的专业术语,夹带着贬低不同观点者的文字,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扣帽子。其实,文章的点睛之笔就是那几句贬低别人的语录。这样,以博士和普通人的知识落差,形成“科学”的威压,几句贬低话语就可以成功地兜起普通人的愤怒情绪,引起吐槽,然后小贾再用所谓的专业知识回击,如此这般,就可以引来更大的争议。在此过程中,必然有人支持他,他很自信,因为在中国,大学生的比例只有4%,何况自己是在读博士,光这个头衔就是个不小的光环。那些支持他的、那些反对他的,都不过是工具罢了。
路边的车灯照进房间,又退了出去,小贾沉思良久,正式告别了心理底线。说干就干,在昏暗的灯光下,小贾打开了手机,登陆ID:博士论天下,这媒体号注册了一段时间,不温不火,粉丝涨得很慢,原想着写点自己擅长的东西,可一直没什么起色。
此后,“博士论天下”博士文中常出现的关键词是“反智、民科、意淫”的标签,树立了一大群对立面,而自己贴上了“客观、科学、天赋正确”的标签,慢慢地,流量来了,人气旺了,火了起来。
几日没打开app,发现网上又多了几个“小贾”,都是一样的套路,这是互联网的新现象,仔细想想,这,古已有之,不过是收割了些智商税、情绪税。
(故事新编,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