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红色历史文化网络展览

以下文章来源于诏安钱币学会

诏安县革命时期的部分红色革
命旧址图片和红色文物史料

 

(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诏安人民积极响应,纷纷成立了各种革命团体,开展救民救国活动。1926年4月,余佩皋等左派进步人士组织诏安农民运动考察团前往广东海丰学习参观。诏安在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影响下,纷纷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发动广大群众,开展革命斗争。1926年7月诏安有了党的组织(隶属于中共汕头地委领导)。1926年11月,诏安第一个党支部在沈公书院成立。

01:1926年6月成立的诏安农民协会地址——玉兔公厅(现南诏镇县前街34号)。

02:福建省早期的农民协会诏安县农民协会证章。(原件诏安县钱币学会收藏)。

03:1926年11月, 中共诏安支部成立,图为中共诏安支部旧址——南诏镇沈公书院。

(二)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诏安人民决不屈服于反动统治者的淫威,他们踏着先烈的血迹,继续勇敢地投入了新的战斗。1928年底,中共诏安虎坑支部成立。1929年春,中共闽粤边工委(不久改称为中共饶和埔诏县委)与饶和埔诏县苏相继诞生,建立了红军四十八团。诏安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土地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诏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土地革命,发展了革命武装。革命烽火在北起官陂、秀篆,东至梅洲、上湖,西至西潭、美营一带的广阔地区熊熊燃烧起来。红色区域上接靖和浦,下连潮澄饶,使闽粵边区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与此同时,闽西红九团三下闽南,诏安广大群众大力支持,军民协同作战,使闽粤边根据地与闽西革命根据地紧密相连。这一时期诏安党组织得到了蓬勃发展,建立了上百个支部,发展党员近500名。

04:1927年春在秀篆虎坑成立党小组,组长王克希,1928年底在婴谷堂成立中共虎坑支部,书记王慎益,有六名党员。图为秀篆虎坑村婴谷堂旧址。

05:1928年春,罗时元在诏安官陂浮山村与张鸿猷等在张家“百顺居”开办拳头馆,以教拳为名开展革命活动,招收学员100多名,为发展诏安革命武装奠定了基础。图为“百顺居”旧址。

06:1929年春,中共闽粤边工作委员会在霞葛厚安村文圃学堂成立,同年6月饶和埔诏县革命委员会也在此成立。图为“文圃学堂”旧址。

07:1929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十八团成立于官陂镇与秀篆镇交界的龙伞岽大山。

08:红四十八团曾驻地旧址——官陂镇马坑楼仔村。

09: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十八团使用的望远镜。(原官陂镇光亮村尚墩楼张公应先生收藏)

10:1929年中共饶和埔诏县委在秀篆伯公前建立的后方医疗所——济和堂药店。

11:1929年到1930年间,红军游击队后方医疗诊所——霞葛南陂“益寿堂中药店”。图为药店木制印章。

12:1931年3月,饶和埔诏县委扩大会议在犁头壁山召开,作出了整个苏区重点区域向诏安境内转移的战略决策,会议选出以刘锡三为书记的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图为秀篆石下犁头壁山。

13:上图为赤竹坪村,是老苏区之一。早在1928年余登仁等即在此进行革命活动。建立农会组织,领导农民开展抗捐抗税活动。1932年起连遭国民党三次“围剿”,乡村被毁坏。1934年饶和埔诏县委曾驻于此。

14:1930年,饶和埔诏县革委会主席谢卓元夫妇在秀篆溪背楼开展革命活动时住过的房子。

15:1930年,饶和埔诏县革委会主席谢卓元夫妇在秀篆溪背楼开展革命活动时使用过的棉絮。

16:1931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饶和埔诏第三连在秀篆石下村汶子头祠堂成立时连队队部和操练场的旧址。

17:中国工农红军饶和埔诏第三连成立时连队的臂章。

18:1931年饶和埔诏县第二区区委会所在地旧址——太平景坑景福庙。

19:1931年饶和埔诏县第二区农民协会旧址——太平景坑“积庆堂”及农民协会木牌。

20:1931年初,为解决当时县委和部队的物资匮乏问题,饶和埔诏县委设消费合作社。上图为合作社旧址——官陂马坑楼仔村。下图是1997年2月25日老红军张水淼在已倒塌的合作社遗址发现的小瓷碟。

21、22: 1932年6月,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敦敬堂召开,选举产生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余登仁,委员谢卓元、陈明昌等。从此诏安作为饶和埔诏苏区的中心长达四年之久。图为秀篆石下村朝源楼敦敬堂。

23: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印章及印鉴(该印章为青铜所铸,重425克,直径9.5厘米。1976年由霞葛镇五通陈坑村人黄显凸捐献给福建省博物馆收藏)

24:秀篆石下村朝源楼敦敬堂原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当年使用的石砚台。(原诏安县人民检察院办公室主任黄草宏先生收藏。)

25:1932年中共饶和埔诏中心县委机关所在地——官陂马坑坪坑村。

26:1932年5月至1937年7月,中共饶和埔诏县委机关迁驻秀篆石下村后的磜头斜。

27:1932年5月石炉乡苏维埃政府、农会同时成立于秀篆炉坑村学耕楼。

28:1932年饶和埔诏县第四区马东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官陂栗竹头村。

29:1933年至1935年间,地处闽粤边界的建设坪路村(上图),先后是饶和埔诏游击队、潮澄饶红军的革命活动中心之一。

30:1934年4月饶和埔诏游击队和潮澄饶红三大队联合攻击闽粤边界黄牛山的反动会道门“白扇会”打通了闽粤边游击通道。图为攻打黄牛山的指挥地点——白洋乡白鹤寺。

31:太平景坑景福庙下祠堂边是当年潮澄饶红三大队的操练场。

32:当年红三大队队员使用的双合刀。(霞葛五通村丰田洋黄辉耀先生收藏)

(三)1934年,为了配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中共闽粤边特委,积极开展游击战争,牵制国民党兵力。

红军长征后,中共闽粤边特委和新组建的中共云和诏县委以乌山为依托,领导边区人民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这一时期,诏安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革命武装也不断壮大,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潮澄饶红军、闽粤边独立营、闽南红三团、闽西红九团的许多英雄足迹,使乌山地区成为南方八省十五块革命根据地之一。   

33:1934年饶和埔诏县委所属的一区区委所在地——白洋乡深湖村顶馆旧址。

34:1935年,潮澄饶县委驻地——建设乡坪路村龙兴庙。

35:1935年,潮澄饶红三大队驻地——建设乡坪路村安盛楼。

36:建设乡坪路村大祠堂。1935年7月饶诏临时工委在此成立。

37:1934年,篆北苏维埃政府成立于秀篆磜头彩云楼。

38:1935年初,中共饶和埔诏县委机关曾驻秀篆磜岭黄泥坑村。

39:1935年,饶和埔诏县委机关曾驻秀篆岭下溪村。

40:1935年,饶和埔诏县委机关曾驻秀篆尖岽子村。

41:1935年6月,闽西红九团进入诏安境内,在秀篆与饶和埔诏县委及游击队会师。图为会师地点——秀篆石东村清凉庵。

42、43:红色文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钱币。(纸币:诏安县人民银行林一辉先生收藏;铜币:罗少琼女士收藏。)

44、45:闽西红九团在饶和埔诏游击队的配合下,于一九三五年农历六月二十八至七月初五连战七昼夜,攻下了秀篆山区的一大反动据点——隔背坑坝楼。上图为坑坝楼全景。下图是当年作战的指挥部旧址——朱湖棉子间。

46:1935年10月初,中共闽粤边特委代理书记何鸣在乌山十八间召开潮澄饶县委扩大会议,决定撤消中共饶诏临时工委,成立中共云和诏县委,由蔡明、陈耀潮、陈老诏组成第一届县委,张敏任特派员,下辖四个区委。年底,饶和埔诏县委撤消,其辖区划入云和诏第五区。图为乌山十八间旧址。

47:1935年12月,中共闽粤边特委在红星北蔗村寨内埕成立闽粤边独立营。图为营部旧址——红星北蔗村内埕。

48:中国工农红军袖章

49:1936年,闽粤边独立营在官陂洋坑岭与国民党广东军战斗。

50:闽粤边独立营在官陂洋坑岭战斗中缴获了军号,后为闽粤边独立营使用。

51:1936年独立营拔掉官陂敌据点——凤狮凤山楼,并打开楼内仪式祠谷仓,赈济群众。

52:1935年冬,涂屏南、许辉星、沈万五等组成的内线工作组与云和诏县委的联络点——东溪堤紫峰庙旧址。

53:1936年,云和诏县委在胡厝车村建立地下党支部,后为内线工作组的联络点。

54:1935年云和诏县委工作组李才炎、罗贵炎、文永视的住处——长埔村下脚祠堂。1937年春,云和诏县委机关也曾驻于此地。

55:1936年云和诏县委指派许碧张(一区区委委员)到花墩建立党支部,书记沈细母。图为花墩村。

56、57:1936年夏秋间,闽粤边特委、云和诏县委曾三次攻打国民党江亩坑区公所(上图)。其中有一次从暗沟(下图)进入寨内直攻区公所。当场击毙保长陈丑先,活捉敌团长康连项等官兵8人,并烧毁簿籍,缴获10余支枪及一小批弹药。

58:闽南抗日义勇军臂章。

59: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抗日第五支队为筹集抗日经费而发出的捐款通知书。

60:1936年冬,闽南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在旧宙杨梅山头伏击反对抗日的国民党保安队,获得全胜。

61:1936年秋,闽南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攻打官陂乡井头楼,击毙官陂联防队长张而行于树下池塘,并活捉了恶霸地主张永春。

62:1936年,闽南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队长卢胜率部攻打国民党东湖区公所。右图为作战指挥处——九侯岩。

63:1936年秋,闽南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在地方武工队和自卫队的配合下,智取圆林灰寨。图为圆林灰寨。

64:1936年12月,闽南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攻打湖内龙冲村延庆楼,活捉保安大队长沈东海之兄侄等人。图为湖内龙冲村延庆楼。

65:1936年闽南抗日支队活动点——湖内长田村歪嘴寨。

(四)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抗战初期,中共闽南地方组织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民族大义为重,迅即投入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与国民党当地驻军进行了多次谈判,达成“六·二六”政治协定。但是,国民党顽固派竟然背信弃义,连续制造了“漳浦事变”与“月港事件”,致使闽粤边、云和诏一带党的组织和武装力量遭到较大损失。

但是,革命的大火是扑不灭的,乌山红旗不倒。中共云和诏县委在上级党组织支持下,很快恢复起来,继续积极地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2月27日 ,闽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开赴苏皖抗日前线,再立新功。而留在闽南坚持团结抗日的各级党组织,在加强抗日统战工作的同时,不断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组织民众对窜入诏安县境的日寇、伪军奋起反击,积极配合了闽南抗日战场,为抗战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66:1937年6月26日,中共闽粤边特委代理书记何鸣与一五七师全权代表陈浚在漳州九龙饭店正式签订闽粤边国共合作抗日的政治协定(即“六·二六”政治协定)。之前数日,在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闽南抗日第一支队事先在诏安金溪与国民党驻军谈判联合抗日。图为金溪谈判旧址。

67、68:1937年7月16日,中共闽粤边特委代书记张敏在月港村达三祠堂主持召开云和诏县委扩大会议,遭国民党顽固派沈东海保安队突然包围袭击,与会13人先后遇难。图为达三祠堂旧址和张敏在祠堂墙上书写的标语。

69:抗战期间诏安军民在凤山古道抗击日寇的战场。(资料来源:诏安县档案馆)

70:日本侵略者逃跑时,遗落在诏安的“大东亚从军记念”章。(诏安县人民银行吴燕明先生收藏)

71:闽粤边区红军游击队乌山伤兵处旧址。

72:闽南地委机关旧址位于乌山大石巷。

73:1944年2月,闽南特委整编云和诏县委的武装队伍,在官陂豆畲村成立闽南政保队,队长卢炎,政委卢叨。1945年7月改编为王涛支队第四大队。图为官陂豆畲村全景。

74:1944年春,闽南政保队在禾仓岽击毙官陂公田反动联防队长张阿钦(绰号老虎钦)。图为伏击战旧址。

75、76:1945年8月,王涛支队一举攻下国民党“云和诏三县联防办事处剿共指挥中心”——官陂公田炮楼,活捉办事处主任张建雄及以下官兵二十多人。上图是当年战斗地点;下图是炮楼(摧毁)旧址;

77、78:抗战期间,诏安军民曾三次在分水关与日军展开激战。图为1945年9月建立的“胜利亭”,碑刻纪念当年的抗日事迹。

(五)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当局派重兵“围剿”乌山。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和平协议,诏安人民在闽南地委的领导下,成立了云和诏四路工作团,并相应建立了四个武装大队,分赴各地开展游击活动。在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下,采取迂回包抄、内外夹攻等机智灵活的战术,不断地打击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47年8月以后,新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闽南支队(后改编为纵队八支队)与云和诏革命武装协同作战,使乌山革命根据地持续扩张,革命势力发展到广东三饶、黄冈一带,革命烽火越烧越旺。

79:1946年冬,云和诏县委实施“保卫乌山,开展反封锁斗争”的策略,建立四路工作团,而后又组建了四个武装大队,协同作战,开拓了以乌山为中心的大片红色区域。图为解放战争时期云和诏县委机关驻地——官陂龙磜村。

80:中共闽南特(地)委机关驻地——北蔗村前的三角洞旧址。

81、82:闽南地委机关驻地之一——乌山山寮和乌山看守所。

83、84:乌山闽南地委机关秘密通道和乌山警卫哨。

85:1946年11月16日,国民党保安团林凤祥部100多人进犯乌山,进至雷公陂石门石时被游击队埋设的地雷炸伤10多人。此战,游击队俘敌5人,同时缴获枪支5支,子弹500多发。图为石门战场。

86、87:1948年4月,云和诏第一武装大队和民兵一举攻下国民党保安队自吹是“铁城”的彩下楼,消灭张东秀联防队。图为彩下楼,图中的楼墙为当年武工队攻入处。

88:云和诏县委在诏安县城的联络点——南诏雨伞厝沈士春(时任云和诏第三武装大队副大队长)住家。

89:云和诏地下党联络人员沈士春印章(此章现沈士春后人收藏)。

90:云和诏第三武装大队联络点——深桥镇后岭村启佑堂。

91:1948年8月,云和诏第三武装大队摧毁的闽粤交界分水关庙后山上的国民党保安队哨楼旧址。

92: 1948年7月1日,闽南支队第一、第四大队在云和诏武工队和民兵配合下,在诏安太平走马塘全歼国民党保安二中队第一分队,俘敌分队长沈素成以下官兵23人,缴武器、弹药和其它物资一批,从而使云和诏与饶诏游击区联成一片。图为当年战地——太平走马塘。

93:1947年8月1日,闽南地委将钟骞支队在乌山北蔗西山岩葱仔寮进行集训整编后,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总队闽南支队”,支队长李仲先,副支队长王汉杰,政委卢叨,副政委陈文平,参谋长吴扬。右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总队闽南支队使用的望远镜。

(六)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第五大队一中队南下抵乌山与云和诏县委会师,在红星坪林村举行南北干部会师大会,宣告中共诏安县委与诏安县人民政府成立,同年12月12日,诏安县城解放。诏安人民经过长期的英勇斗争,终于获得了伟大的胜利。

94:1949年10月20日,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第五大队第一中队的48名指战员与云和诏地方同志120人在坪林召开南北胜利会师大会。宣布正式成立中共诏安县委、诏安县人民政府。图为会师大会及诏安县委、县政府成立旧址——红星坪林村私塾学堂。

95:红星坪林村私塾学堂当年使用的石砚台。(红星乡许惜容女士提供。)

96:诏安解放初期使用的人民币。(红星乡许惜容女士转诏安县钱币学会收藏)

97:诏安解放后,县委机关第一次的办公地点——县城育婴堂(养生堂)。

98:进城后县委机关第二次办公地点——原林学渊住家。

99:1950年元旦,诏安各界在中山公园召开庆祝诏安解放大会。

100:1954年11月,诏安县人民政府在城关西南面建成的革命烈士墓(现八一服务社)。

参考资料:《诏安革命史影册》、《诏安人民革命史》、《饶和埔诏苏区革命史》、《漳州革命史》、《福建中央苏区-诏安卷》、《漳南泉声》等。

来源:诏安钱币学会

(0)

相关推荐

  • 峄图记忆//听老秦讲述咱老峄县往事(三)

    地方文献是一地文化的重要财富,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变迁.文化发展.自然资源.生产实践.风土民情等.承载着宝贵的地方文化,肩负着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责任,对于研究当地人文.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很 ...

  •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之39】学角医务所:一个小诊室,铭记一段火红年华

    在揭阳学宫围墙外的东南角,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有一处"吴凯痔疮医务所",一位共产党人在此以开医务所为名,开展革命活动.这里,也曾是抗战时期中共揭阳县委的机关所在地. 虽然,21世纪的城 ...

  • 王阜板桥福华庵

    7月24日,大暑第二天赴王阜乡板桥村参观中共淳安县委旧址. 早就听闻板桥之名,这是淳安名茶"严家大方"的故乡,这是淳安"石板屋"最集中的村庄,这是解放前中共组织 ...

  • 寻访日照红色记忆(5):红色小店

    编者按: 日照是一个革命老区,是山东省建立中共地方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许多革命先辈曾在此工作战斗过.为了更好地追寻红色记忆,缅怀先烈,大众网日照联合日照市文旅局推出<寻访日照红色记忆>栏目 ...

  • 滕州这个村了不得

    庄里游记 乡村始终我们难忘的记忆,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和喜欢历史文化的一位同学象当年抗日青年一样怀着崇敬之情再次前往抗战年代为被誉为"滕县小延安"的羊庄镇庄里村接受红色教育,并在村中 ...

  • 【历史文化】安州:从东晋一路走来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6期 安州:从东晋一路走来 清 吟 军事重地: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 安州区的前身,即人们所熟知的安县,在1404平方公里广袤土地上,有着1600多年建县历史. ...

  • 武威历史文化故事:三国魏置大凉州 文帝特颁葡萄诏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次年刘备在成 ...

  • 【九重堰历史文化谈】连载之习诏作品:关于《九重阁》命名之我见

    该图片为习诏老师三十多年前在淅川县文化馆时期的工作照 作者简介 习诏,河南淅川老城人,河南大学編辑学在职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故事期刊协会秘书长.<故事家·微型经典故事>主编.巜躬耕·天下豫 ...

  • 历史文化古村落——道太乡锦安村迎神文化节

    7月19日,农历六月初四,历史文化古村落--龙泉市道太乡锦安村一年一度的迎神文化节隆重举行,传承数百年的传统节日吸引四面八方的来客前来祈福. 道太乡锦安村,地处龙.松交界处,海拔800多米,距离市区6 ...

  • 打造“二安”文化旅游节!济南将推动超然楼申报历史文化名楼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程凌润  通讯员  聂晶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是济南的根和魂.当前,"五个济南"建设中,"文化济南"建设更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

  •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绍兴安昌镇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浙江绍兴安昌镇 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 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境内西北端,与杭州的萧山相接,南靠柯桥,北邻杭甬高速公路. 始建于北宋时期, ...

  •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福建安溪湖头镇

    湖头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地处闽南金三角,位于安溪县西北部,东与蓬莱镇接壤,西与长坑乡相连,是安溪县北部中心城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小泉州"之称. 湖头镇旅游 ...

  •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闽安村

    闽安村位于闽江下游北岸,东临闽江,西靠半山,南与马尾青洲毗邻,北与西边村接壤,面积6.6平方公里,辖六个自然村,人口5000余人.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唐朝设巡检司,宋朝为福建四大古镇之一.解放后  ...

  • 【历史文化名人】复兴清代四川文化的一面旗帜——李调元 ‖ 赖安海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四川历史名人"专刊 复兴清代四川文化的一面旗帜 --李调元 赖安海 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罗江人,李化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