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青春期,谨防这3大困扰,毁掉他的进取心!

我们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很讨厌,叛逆、冲动、压抑、封闭,口不择言......让你一夜之间,忽然感觉,仿佛不认识他了。
但是赵老师今天要告诉你的是:
不要只顾自己受伤,自己累,这个时候,不带偏见的看看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在这场成长的跋涉中,他比你更辛苦,更无措,也许更受伤。
就像鲍勃迪伦的一首歌:
一个男孩要走多远的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
青春期,就是这段旅程中,最艰难,最漫长的一段路。这其中的艰难、磨砺,甚至会让一个最爱做梦的少年,放弃斗志,如一只蜗牛一般龟缩起来。
所以,“别让这3个困扰毁掉孩子的进取心!”,送给所有的父母。
第一大困扰:人际交往
各位父母,每次走心,面对这些一脸渴求的孩子,赵老师都会产生一种深深的失落:
为什么对人生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我们的父母,师者却从来都不教呢?
人际交往的教育就是其中之一。
面对这样一件人生大事,我们的父母往往以下面这几种粗糙的言辞打发孩子:
1、其他的都别管,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就好了!(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
2、你只要对人好,别人就会对你好......(小白兔型社交观)
3、要多跟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在一起,少跟那些不学无术的交往!(功利性社交)
4、老师讲你的不对,你一定是有问题,要检讨自己!(耻感教育)
......
如此复杂的一件事,却如此轻率简单化的了结。于是,几年之后,我们就培养出了很多这样的孩子,比如:
去年一位高三的妈妈给我打电话,马上就要高考了,可是孩子依然在为一些莫名的事情而劳神。妈妈很不解,老师,为什么我的孩子就这么无心呢?
她讲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孩子有一个好朋友,两人经常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可是,人家孩子的脑袋很清爽,玩归玩,学归学,再怎的亲密,也不会拿自己的隐私出来分享。自己的孩子却粘滞的很,就像藤蔓缠在树上,什么小秘密都会告诉对方。本来每天放学,是先到她家,后到朋友家,可是她常常会过家门而不入,陪朋友再走半个小时路,把人家送回去,才返家。
第二件事,之前一直有一个男孩追求女儿,女儿同意了。但是,交往不过一个月,那孩子忽然讲,咱俩分手吧,我们现在还小,精力应该用在学习上,如果有缘,上了大学,我们再谈。这孩子说到做到,然后就真的好好学习去了,现在成绩提升很快,可是自己的傻姑娘呢,还在那里纠结,他为什么不跟我好了呢?
我想,这样的孩子,这样困惑的父母,比比皆是。
人际关系困扰对一个孩子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成年人的想象。
据调查,至少有80%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为人际关系所困扰,导致厌学,害怕上学或者产生自我怀疑,进而丧失进取心,成绩开始下滑。
之前有一个高一的男孩,高高的个子,很阳光,很善良,可是数学只考30多分,为什么?女生失恋了,找他倾述;男生是哥们,出去打游戏,一叫,就跟着去......人家讲他烂好人,他就呵呵一笑,称自己是妇女之友。妈妈认为他没恒心,没斗志,随波逐流。
其实,他不是随波逐流,他只是不懂如何拒绝。
李波老师跟他讲,等你什么时候,眼神中有了光,你的成绩就上去了。
有光,就是有了主张,知道了拒绝与坚持自我。
他坚持了半年,数学考到全班前五。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他这么幸运。
有一个孩子,出国旅游一趟,回学校后,穿了一双时尚新奇的鞋,同学没见过,问他从哪里买的,他讲国外,然后大家就开始挤兑他,说他是富二代,跟他们不是一个阶级。孩子在这种排挤中痛哭流涕,每天上学都很痛苦。
他说,我长这么大,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认可过我?
还有一个女孩,上高中没有考到如愿的中学,她以前是极刻苦的,可是,自从上了普通中学,都不敢勤奋了,因为怕周围不学习的同学,排挤自己。
好也不行,歹也不行,只要你没有学会人际关系这一课,无论怎样,都是错。
更可怕的是来自老师的嘲弄:
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女孩,她的家教就是要有好的形象,每天都会穿漂亮的裙子去上学。有一天却被老师骂:“你要把换裙子的心思多放在学习上点,你的数学也不至于这么差!”
下了课,孩子的头低得很低,周围的小朋友都异样地看着她。
讲实话,为什么不可以穿得又美,学得又好?学习不好就谈学习的事,扯衣服干嘛?这样的人身攻击,这样片面、机械的世界观,让一个孩子从6岁起,就丧失了追求美的勇气,充满了羞耻之心。
于是,为了在群体中不成为异类,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开始“流俗”。
流俗:流于世俗
人家生日请客,我也请客,有同学过生日,我要送一份大礼,不要让人瞧不起我,同学穿耐克,我也要一双,塑料花姐妹,我也要两个,同学都有人追,没人追我没面子,别人玩世不恭,我也要......
底层的逻辑是,我要永远跟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这样我才能赢得多数人的好感。
我们有多少孩子,在原本应该奋力上游,仰望星空的年华,却堕入末流,坠入世俗?想想都心痛。
不敢坚持该坚持的,不敢摈弃该摈弃的,不敢主张该主张的,也没有勇气和反思,反思我们该反思的,以开放之心,接纳自我,和欣赏他人的独特。
人际交往的核心在于:“我”。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我要追求怎样的人生,成为怎样的人?
以此为圆心,来界定与周围的关系。
以这样的观念出发,引导他们,我们才会收获到一大批头脑清晰,主张明确,行动明智的孩子。
就像上面讲的那个高二女孩,最困惑的时候,她来走心。走心中,她对人生有了更高层次的领悟,从那里,俯视现状,她获得了一份超脱和勇气。
回去后,她就可以在同学异样的眼光中,坦然地勤奋。
现在她高三,全校排名前三。
还有一位参加过两次走心的男孩子,之前他倔强,冲动,狭隘,但现在,他从容,明智,充满了洞察,他这样反思自己的进步:
通过对学习上的钻研与思考,我同样在生活中受益匪浅,我能够认识到每一个问题的本质所在......与周围人的相处也更加融洽。矛盾通常不可避免,但自己的怒气有所消减,当自己主动解决面对,并且与人交往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亲切感,并习惯以微笑相待。周围人喜欢跟我交朋友的也变多了。
但我仍会认真筛选他们......
第二大困扰:学习
一位妈妈跟我讲,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学习很不错,初中进入实验班,成绩一下子落到二十多名,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情绪不稳定,她感觉在学校呆不下去了,有时还头疼,时常请假回家,一回家,就好了。
18年寒假走心,一位高一的孩子,之前也很优秀,但上了高中之后,半年以来,数学一直没有起色,总在4、50分徘徊,孩子压力大的脸都发黑了,来北京之前,带着中药。
还有一个孩子,从小父母,老师都讲他聪明,但是成绩从来没有优秀过,他现在高中,不起不落地维持在及格线,怎么回事?他搞不懂。
“也许是我不够勤奋吧!”
其实不是不够勤奋,而是不会勤奋,从小投机取巧的他,从来没有学会怎样勤奋。
所以,李波老师总在苦口婆心地跟父母们讲一个真相:
每一个孩子,他的底层都是向上的!
无论他是在挣扎,还是在放弃,还是振振有词的讲,学习没用,这都是假象,真相就是他们很在乎,在乎到学习不好,会影响他们一生对自我的评判。
不信,我们把一本,二本,三本的毕业生排一排,你看一下气质,风貌,越往一本,越自信,对人生越有企图心,越往三本,越放任自流,越自卑封闭,越要求低微。
对孩子们而言,求学应考是他们实现阶层跨越唯一的,也是成本最低的一个通道。
你清楚,孩子也清楚。
所以,他的随波逐流里有痛苦,有自卑,他的放弃敷衍里,有痛苦有不舍,他也挣扎过,奋进过,但是没有结果,于是,他把自己归结为一类人,三个字:失败者!
我们常常以为是因为没有学习热情,所以学习才不好,其实,更真实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学习不好,所以才毁掉了他的学习热情!
也因为学的好,所以才拼命学。
就像一位妈妈跟我的惊呼:赵老师,我真没想到我儿子现在上培优,一坐就能坐3个小时,上完还继续做作业,他以前可是多一点都不干的!
当然,上次数学他多考了20分,能不斗志昂扬吗?
所以,如果你见过一个数学考45分的孩子,考到了85分时的快乐和奋起,你就真正明白了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埋藏着怎样的对学习的渴望!
第三大困扰:父母
每次看到在成长中挣扎的孩子,赵老师的头脑中就会有一个声音不停地回响:
父母别添乱,父母别添乱,父母别添乱!
可是,添乱的父母还是很多。
很多父母都在打着爱的旗号在添乱,在给孩子施压,因为他们觉得孩子没压力。怎么可能没有压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惑痛苦。
以前缺吃少穿是痛苦,现在衣食无忧,却竞争惨烈也是痛苦。
以前为生存而痛苦,现在因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焦灼。
其实,现在的大多数孩子只是父母笼子里的一只鸟,既喂养你,宠爱你,又苛责你,束缚你,依赖你,还要提着你四处炫耀。
所以,34岁的北大硕士不婚不育不见父母,他写万字长文与父母绝交:
如果教育的目的就是控制孩子,那我的父母真是出类拔萃的模范......
他在学校,父母就伸手到学校,他走到北京,父母就把手伸到北京,委托北京小姨照料他;他走到美国,父母就伸手到美国,委托国外一个自私傲慢的阿姨照顾他。
他烦不胜烦,却软弱到不知道该如何拒绝,只好流放自己。
经常有父母问我,赵老师,孩子现在出现一些问题,不想学习了,我要不要找心理医生给他看看?
我在想:孩子是你养大的,为什么出了问题,要他一个人看心理医生,为什么不应该是你去看?
我们原本应该是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是他的战友和老兵,可是,现在,我们却成为他们的困扰和麻烦。面对成绩下滑,我们比他们还承受不住,面对人际困境,我们比他们还恐惧焦虑.......
我们看上去是长辈,但做的除了控制和施压,我们无计可施。
当孩子陷入困境时,很多父母没有成为助力,反倒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给了孩子致命的一击:
你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你怎么这么差劲?我宁愿没生过你!
别人家的孩子都给父母争气,再看看你!
我们比孩子还委屈,还玻璃心,还狭隘,脆弱。
就像高中被性侵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当她的父母知晓她被性侵的遭遇后,第一反应是骂她贱,破坏人家家庭!父亲的咆哮母亲的尖声哭泣充斥房间,仿佛被性侵的是他们。
于是,她只好自杀。
所以,我佩服很多母亲,强大明智包容而行动果敢的妈妈们,她们就像大地一般,用自己的胸襟气度涵养着孩子,哺育着孩子。
就像去年一位中考的妈妈跟我讲的,女儿11月份的时候成绩下滑,在家里大哭大闹,情绪崩溃,骂起她来口不择言,那一刻,她知道,女儿心里的痛,远甚于她。
女儿哭闹够,搂着她沉静下来。
她拍着女儿的背,跟她讲,没关系,妈妈知道你的理想,知道你的追求,你想考大学,想做建筑,我们一起想办法,我来帮你。
走心一次,在线培优半年,孩子的数学从90稳定在115,意气风发!
最后,父母们,请守护好孩子们的梦想,别让世事的艰难,阻碍他迈向理想的步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