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全世界,扛上了自己
真正的
去做你想做的
《谁的青春不迷茫》这部电影早已上映,当时的我没有去看,觉得青春类的电影太多,我不需要鸡汤了。后来的我把它下载到了电脑,却一直丢着也没看,想着把它当做消磨时光的片子就好,遗忘了就算了吧。
今天下午,我把它看完了,没想到,喝了很多鸡汤的我还是自愿地喝下了这一碗,心里不免有些触动,而最触动我的点,莫过于里面所说的,“不要把全世界放在自己的肩上,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电影的点点滴滴虽然有戏剧效果,但是演绎正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看着剧情,我依旧在里面看到了很多生活中的点,甚至于我自己身上的点。
林天娇是一个标准的乖乖女形象,她所谓的人生目标,其实一直都是她妈妈为她设好的人生定位,她努力维护着自己的三好学生形象,却也只能被迫隐藏自己的所有爱好和自己真正喜欢的,向往的人生目标。很幸运的是,她遇到了解放她的高翔。于我,很遗憾的是,当年的我不是高翔。
老实说,我曾经一度后悔,高中分文理科时,我选择了理科。我能学它,但是我打心底里不喜欢它,因为这份不喜欢,我很难用心去接受关于它的所有知识。我怪我自己,没有听从我的心——高一时我的文科成绩已经突出,同时我一直喜欢着文学,英语,历史故事,政治事件,分科时我却想着爸妈说的,“理科分数线低”“我们家还没有一个学理科的呢”。
我高中的每一天都为理科知识苦恼着,当身边的人在为算出一道题而激动不已的时候,我只会为老师又把我的文章当做范文而开心。我知道我不属于理科,我也只能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幸运的是,我苦恼却也有动力,我的动力,是考上大学后选科的自由。
也许真的应了高翔的那句话:“越是沉重,越要飞翔。”于是老天给了我遗憾:即使我五个志愿学校的所有专业都报了文科,我却依旧被所读学校分配到了理科,我无可奈何,却也只能接受。我知道,我还有转专业的权利,但是,我没有用它。我清楚我需要的是什么,我知道我喜欢的是什么,我去做就好。所在专业,能拿到毕业证的话,怎样都行。
我喜欢文学,所以我总是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我喜欢写作,所以我和他们创立了我们自己的公众号;我喜欢做生意,所以我自己到图书馆看营销的书,上营销的公选课,同时还进行自己的商业尝试。挂科了,没事,我补过就好。“因为年轻,所以没有选择, 只能试试。”这是电影里的话,但是我不喜欢,我喜欢的是,因为年轻,所以什么都应该试试。
做什么能让自己觉得开心,能让自己觉得幸福就去做,梦想本来就没有高低之分,即使以后有人去到了巅峰,他却不一定过得比我们满足,快乐。很喜欢陆田甜的那句话:“我没有你们那么远大的理想。我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家庭主妇,能好好的家庭主妇,我觉得当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并不是比考大学低级的事。”
“以前我以为成功了才能自由,现在我知道做自己就是自由。”——林天娇
也许,现在的我更能理解这句话。曾经的我也纠结在了成功即为自由这句话上,我立下了自己的目标,却总担心着目标能否实现,我拼命地给自己的肩膀加着压力,慢慢地却不再是我支配着自己的梦想,而是梦想束缚着我的思维。明明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我却给了自己大到快要窒息的压迫感。
当我快要把自己压垮的时候,我明白了那句话的后半句,做自己就是自由。我并不需要努力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的我,我只要做自己想要的就好。我们具有群体性,我们却也是独立的,所以,没有谁离开谁就会死,去哪都是活着,即使有着物质上的区别,我依旧有我的开心。
现在,我很独立,我很自由,不必担心我,我会一直好好过,因为我不开心会死。
看完电影的我立刻登上了公众号,写下了这些感受,我怕拖着,我的感受就没有这么强烈了。然而,立刻记录的话,思路不一定顺畅,文章会显得杂乱,但是,我不想修改,这些就是我感受最强烈时思想的反映,我要保留着。
望见谅
余后杂谈
还有感受强烈的部分,其实我没写出来。再留一点余地吧,留给自己慢慢感受。
盔甲再厚也无用,伤疤硬实才能防身。——《谁的青春不迷茫》
文案:偏执的精神病患者
扫描二维码让我们一起思考青春
如果你也对青春若有所思,欢迎你若有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