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译文】
我以为疾病发展迅速,病情十分危急,要想在仓促间内寻求到辨证治疗的要领,是不容易做到的,故重新收集各种可与不可的诊治原则和方法,整理成可与不可诸篇。这与三阴、三阳篇中相比,更容易查找。同时,还有三阴、三阳篇中没有的内容,也补充在可与不可各篇中。

【评析】
本条说明重集可与不可与诸篇的动机和目的。
本条主要说明重新收集整理,编写可与不可与各篇的目的意义,旨在便于了解和掌握汗、吐、下等法的宜忌,从而有助于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同时并补充了六经病篇没有涉及的部分内容,更有利于解决仓促寻按,要者难得的困难。

【原文】
脉濡①而弱②,弱反在关,濡反在巅③,微反在上④,涩反在下⑤。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⑥,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

【注释】
①濡(rú):脉搏浮而无力。
②弱:脉搏沉而无力。
③巅:这里是指关脉的部位,即高骨也,故名曰“巅”。
④上:寸脉的部位。
⑤下:尺脉的部位。
⑥无血:阴虚血不足,不是谓没有血。

【译文】
关脉濡而弱,寸脉反见微,尺脉反见涩。微主阳气不足,涩主阴血亏虚。阳气虚弱而又阴亏,则易出现中风多汗、烦躁不安、形寒怕冷、四肢厥冷。阳虚发汗,就会引起亡阳,出现烦躁、不得安眠的变症。

【评析】
本条说明脉见濡弱微涩,不可发汗。
脉象濡弱,含有柔和之意,即《内经》“脉有胃气”,但必须寸、关、尺三部均濡弱而不弦硬,方为无病。今濡弱仅见于关部,不能上及于寸,下至于尺,是为胃气不足,所以说“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寸脉在上主阳,寸脉微为阳气不足;尺脉在下主阴,尺脉涩是阴血虚少。阳气不足则卫虚不固,是以中风多汗,汗出则阴阳更虚,遂致躁烦。血少不能荣于四肢,于是肢厥且寒。阳气已虚,再误用发汗,必致阳气更虚,所以躁扰不得安眠。

【原文】
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瞤。

【译文】
脐左有气筑筑然跳动,是肝气虚,不能发汗。误发其汗,则会引起头晕目眩、汗出不止、筋肉跳动的变症。

【评析】
本条讲肝气虚误汗的变症。
动气在左,是为肝气虚,故不可发汗。肝为风木之脏,藏血而主筋。误用发汗,必致肝气更虚,虚风上扰,则头晕目眩,即《内经》所说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汗出不止则阴液阳气俱伤,筋脉与肌肉得不到温煦和濡养,则发生筋惕肉。

【原文】
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

【译文】
动气在脐的上部,不可发汗。误汗就会发生气上攻冲,正当心端。

【评析】
心气虚误汗的变症。
动气在上,乃心气虚弱,心阳不振,所以不可发汗。误用发汗则心阳更虚,势必导致下焦水寒之气,上逆凌心,故气向上冲而直抵心端。

【原文】
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疼,目运恶寒,食则反吐,谷不得前。

【译文】
脐下有气筑筑然跳动,是肾气虚,不能发汗。误发其汗,则会出现汗闭不出、心中烦躁厉害、骨节疼痛、头晕目眩、怕冷、进食即吐、食物不能进的变症。

【评析】
本条讲肾气虚误汗的变症。
动气在脐之下,是肾气虚,故不可发汗。肾主水,为闭蛰封藏之本,虽用发汗方药,亦不得汗出,反致肾气愈虚,肾水不能上交于心,而心火无制,因而心中大烦;肾主骨,肾虚寒滞,故骨节苦疼;骨之精为瞳子,肾虚而精不荣于目,故目运眩;肾虚火衰,故恶寒;火衰无以生土,则食人反吐而不得下行。

【原文】
咽中闭塞,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微绝,手足厥冷,欲得踡卧,不能自温。

【译文】
咽中闭塞不利,不可发汗。误汗会发生吐血,气微欲绝,手足厥冷,喜欢蜷卧,不能自动回复温暖。

【评析】
本条讲咽中闭塞误汗的变症。
少阴之脉循喉咙,系舌本。咽中闭塞,是少阴之气不能上通,所以不可发汗。如误用发汗,就会损伤阳络,随虚阳浮越而吐血。少阴之根本被夺,则气微欲绝。手足为诸阳之本,少阴之阳大虚,故手足厥冷,欲得蜷卧而不能自温。

【原文】
诸脉得数动微弱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中干,(一云小便难胞中干)胃躁而烦。其形相象,根本异源。

【译文】
凡是见到动数微弱脉象的,不能发汗。误发其汗,就会导致肠胃干燥,出现大便难以解出、心烦不安等变症。其表现虽然相似于阳明腑实症,但病源却有本质的区别。

【评析】
本条讲阳盛阴虚误汗的变症。
脉数动而按之微弱,多属于阳盛阴虚,或表实里虚,因此不可发汗。假使只据数动,认为邪势盛实于外,忽略了按之微弱的里虚病机,而误用发汗之法,必致津液更伤,肠干胃燥,发生大便难、躁烦等变症。

【原文】
咳者则剧,数吐涎沫,咽中必干,小便不利,心中饥烦,晬时而发,其形似疟,有寒无热,虚而寒栗。咳而发汗,踡而苦满,腹中复坚。

【译文】
咳嗽剧烈,频频吐出涎沫,咽喉干燥,小便不通畅,腹中感觉饥饿,心中烦躁不安,一昼夜一发,似疟疾,但只有畏寒甚至寒战而并不发热,这是肺虚寒饮内停所致。若把咳嗽当做表寒而发汗,就会出现身体蜷曲而卧、胸中满闷、腹中坚硬的变症。

【评析】
本条讲寒饮剧咳误汗的变症。
寒饮所致的咳嗽,当咳剧时,多频频吐出涎沫,由于津液停聚为饮,不得输布上下,所以咽中必干,小便不利。寒饮阻于胸膈,胸阳被遏而失展,所以心中饥嘈繁杂。同时为气血流注大会于肺的时刻,与停饮相搏,故晬时而发,好像疟疾的定时发作。不过,是寒饮为病,不是外邪,所以有寒无热,寒饮既停,阳必不足,所以虚而寒栗。这种剧咳,自然不可发汗,不可发而误发,势必阳气更虚,不能外温肢体,则身体蜷曲;寒饮凝聚更甚,则胸中苦满而腹中胀硬。

【原文】
厥,脉紧,不可发汗。发汗则声乱咽嘶①,舌萎②,声不得前。

【注释】
①声乱咽嘶:语声散乱,咽喉嘶哑。
②舌萎:舌体萎软无力。

【译文】
手足厥而脉紧,不可用发汗法。误用发汗,就会语声散乱,咽喉嘶哑,舌体萎软无力,声音不能发出。

【评析】
本条讲寒盛阳虚误汗的变症。
手足厥冷,脉紧,症属阴盛阳虚,自当禁用发汗。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手少阴之脉,从心系上挟咽,舌为心苗,言为心言,不应汗而误发其汗,则心肾之气大伤,因而咽喉嘶哑,舌萎无力而声难外发。

【原文】
诸逆发汗,病微者难差,剧者言乱,目眩者死,(一云谵言目眩睛乱者)死命将难全。

【译文】
各种四肢厥冷症,不能发汗。若误发其汗,病变轻的,不易治愈;病加重的,就会导致神昏语言错乱、目眩等变症,难以保全其性命。

【评析】
本条讲阴盛阳衰厥逆误汗的变症。
诸逆,应是指各种厥逆,一般都不可发汗,而阴盛阳衰的厥逆,尤其不可发汗。如果误用发汗,轻者,阳气更虚,比较难治;重者,阳气外越,精气衰竭,出现语乱目眩,成为死候。即使暂时未死,命亦终难保全。

【原文】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发汗。汗出则四肢厥逆冷。

【译文】
咳嗽而小便多,或小便失禁的,不可用发汗方药。如误用发汗而汗出,就会发生四肢厥逆。

【评析】
本条讲阳虚咳嗽,误汗的变症。
咳为肺气失于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而下输膀胱,理应小便少而不利。今咳而小便自利,或咳时小便失禁,乃因下焦阳虚,膀胱不能约束所致。治当温下焦之阳为主,而严禁发汗。倘使误汗,则下焦之阳虚更甚,不能温煦肢体,四肢失温,必致手足厥冷。 [下一章>>]

(0)

相关推荐

  • 『古方新解』《金匮要略》论下利病及转归

    □ 艾华 历飞 王守岩 辽宁中医药大学 正确辨病识证是治疗疾病的前提,是立法处方的依据,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所在.<金匮要略>所论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两个方面,内容较多,现就下利病辨病思路与 ...

  • 少阴经前篇

    ​  [凡本经宜温之证,悉列此篇] (一)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原文] \脉沉为在里,证见少阴,不当复有外热,若发热者,乃是少阴之表邪,即当行表散之法者也,但三阴之表法, ...

  • 《伤寒论》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大法,春夏宜发汗. [译文] 在春夏季节,适宜发汗,这是使用汗法的一般原则. [评析] 本条讲概言治法运用当结合时令. 春天阳气初升,夏天阳气旺盛.在春夏季节,人体的阳气也应之而浮盛于外,感 ...

  • 《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大法,秋宜下. [译文] 就一般的治疗原则而言,秋季适宜使用攻下法. [评析] 本条讲适宜用下法的季节. 秋季属燥金司令,其气主降,万物开始渐入收藏之令,人体随着秋令的到来,也相应地起着变化 ...

  • 《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则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硬. [译文] 关脉濡而弱,寸脉反见微,尺脉反见涩 ...

  • 《伤寒论》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译文] 发汗过多,导致阳气外亡而谵语的,不可攻下,可用柴胡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和解少阳,使邪气得散,经气得畅,且通津 ...

  • 《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①,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注释] ①引阴中拘挛:牵引阴部拘急痉挛. [译文] 伤寒病后因男女交 ...

  • 《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问曰:病有霍乱①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注释] ①霍乱:病名,形容病势急而变化快,挥霍之间便致撩乱,因而名为霍乱. [译文] 问:什么叫霍乱?答:呕吐与腹泻并作,病势急骤,倾刻间 ...

  •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厥阴之为病,消渴①,气上撞心②,心中疼热③,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④.下之利不止. [注释] ①消渴:饮水多而渴仍不解. ②气上撞心:此处之心,泛指心胸部位.病人自觉有气向心胸部冲逆. ③心中疼热:胃脘 ...

  •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①,但欲寐②也. [注释] ①脉微细:微是脉的搏动轻微无力,属于阳气衰弱:细是脉的形态细小,属于营血不足. ②但欲寐: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状态. [译文] 少阴病的症候特征,为脉象微细 ...

  •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①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④. [注释] ①自利:不因攻下而自泻利. ②胸下结硬:胃脘部痞结胀硬. [译文] 太阴病的主要症候特征是,腹部胀满,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