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盯着美联储前瞻指引没用 时代已经变了
相信在很多篇关于美联储货币工具的文章,你都能看到“前瞻指引”这几个字。以前投资者们格外看重这份指引,因为这反映了美联储的政策观点,而往往,措辞中一个微小变动可能也会被市场放大理解,引发行情波动。
市场是不确定的,经济是不确定的,而这份前瞻指引则为不确定的世界带来一丝光明,让美联储的决策变得有迹可循。
另外,近几十年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趋势:央行行长自身反而对货币政策走向的了解越来越模糊。而前瞻指引的作用则是提供一种更加开放的沟通方式,通过在执行之前发出信号,从而使政策后续的推行更加有效。
然而,有分析师认为,现在前瞻指引工具已经没用了。
纽约大学全球事务中心政治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普莱斯指出,去年夏天美联储宣布了新框架之后,美联储正式“和要确定性的世界挥别”。
在之前的模式中,美联储总是将基于最大化就业的计量经济模型作为货币政策考量的核心,即按照菲利普斯模式制定货币政策运作,但这个模式饱受诟病。
去年9月,美联储宣布推行灵活平均通胀目标(FAIT),终于推翻了这个时代。它允许美联储追求略高于目标的通胀率,但没有规定一个具体范围。这样做的目的是锚定两个期间的通胀,使其平均值为2%即可,为通胀浮动留下很大的灵活性,并且使美联储有更大的政策空间来应对更高的通胀率。
众所周知,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实行了很多年。虽然市场知道收紧政策是迟早的事,但就是猜不到具体哪个时点。当提到这个问题时,美联储的回应总是类似“持续一段时间”,但具体这个“一段时间”是多长?没人知道。如今交易员各有各的押注,债市随之出现明显波动。
导致整个现象的出现原因就是美联储的新框架。
在灵活平均通胀目标这个新框架之下,美联储的未来行为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如果通胀慢慢复苏了,达到2%,那么政策目标可继续维持不变;但如果通胀稍微过度增长,那么适度高于2%也是允许的;而如果通胀刹不住车,美联储才需要采取行动。
由此,爱德华·普莱斯认为,灵活平均通胀目标似乎终止了“前瞻性指导”的时代,也宣告美联储“开放性决策”的时代结束(政策动作变得没那么好猜)。尽管灵活平均通胀目标会产生不确定性,但它也是不确定性的产物。
他认为,美联储这个做法无疑是对的,毕竟我们无法衡量我们想要衡量的一切。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就业市场,按照之前的政策框架,近期的低失业率应该可以解读成一个好信号,一旦这个信号出现,交易员或者需要提防美联储有没有开始准备收紧政策。但事实是,尽管就业市场强劲,但它未能产生经济学家所预期的通胀压力,因此美联储得以维持政策目标不变。
事实上,无论是2008年金融危机,还是去年爆发的疫情,其实都很好地为我们上了一课,那就是,在一个充满各种可能的世界中,依赖概率推理最终往往适得其反。摆到政策制定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过于机械化。
“不要和美联储对赌”已经成为一句至理名言,问题是,你以为美联储动作这么好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