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晚饭时这样跟孩子聊“废话”,能解决80%的亲子问题
上周,我们推送了一篇经常对孩子说这几句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粉丝群和后台我们收到不少留言,都表示自己跟孩子之间几乎“无话可说”,孩子也根本不愿意把自己心里的事情告诉父母。
每当我们在新闻里看到#借校园贷/高额网贷无法还款,#孩子离家出走,#压力太大,xxx选择自杀……的时候,总会叹息:我们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即便每天跟孩子住在同一屋檐下,跟孩子吃同一锅饭,但因为缺乏沟通,我们总是不知道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大多数父母都有同样的烦恼: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还愿意和父母说说一些自己的事情,但是慢慢孩子就单方面拒绝交流了。
实际上,身心健康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会“陪聊废话”的父母。
其实每天的晚餐,都是一个绝佳的亲子聊天时间,在每天晚饭时跟孩子这样聊“废话”的家长,很少会遇到亲子问题。
1
耐心地听孩子把“废话”说完
家长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一个现象就是,当听到孩子的表述在家长看来是“废话”时,就会从“聊天”变成“说教”。
例如,当孩子说:“今天的英语课好无聊,一点兴趣都没有,我不喜欢”时,家长一般都会开始说教:“英语课是主科,怎么会无聊呢?即使没有兴趣、不喜欢也得好好学,你知道1分就能和同学差好远吗?你看看XXX,英语那么好,ta怎么就不会感到无聊呢?”
当家长一旦开始说教,相信我,这个话题就戛然而止了,孩子再也不会像你吐露任何自己的想法。
但如果家长说:“是吗?具体是怎么样的,会让你觉得如此无聊?”,那孩子或许还会继续这个话题:“有些单词感觉很早之前就学过了,但还是要反复教……”
这样你就知道了孩子内心的想法,原来ta不是真的觉得无聊、不喜欢,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保持一个倾听者的心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这样我们才是跟孩子站在一起的。
家长要知道,和孩子聊天的时候,有时候孩子的表达不会像我们家长一样完整,当ta的回答让我们觉得是“废话”甚至不可思议时,可以再多给一些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
“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听到这个回答,当时在现场的观众全都笑得东倒西歪,林克莱特也在想,这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孩子。
然后林克莱特接着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呀?”
小孩子很真诚地回答:“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当听到这样一个答案,现场的观众都沉默了,因为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真正地听懂了孩子的话。
所以,不要急于否定孩子或者说教孩子,保持中立的语调,多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与孩子的聊天才能愉快地持续下去。
2
对孩子说的“废话”
要表现出“兴趣”
跟孩子聊天时,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说的内容表现出很强的“兴趣”,即使孩子说的是“废话”,这样聊天才会持续下去。
只有当孩子觉得你很重视ta,想要认真地和ta聊天,孩子也就很愿意分享自己的事情。
用启发式提问或者开放式提问,让孩子说ta自己容易表达的事情,处于一个分享者的状态,再加上父母的积极回应(兴趣),那么就会很轻松打开孩子的话匣子。
孩子对于肢体语言是很敏感的,父母可以通过平行的目光或时时看ta的表情,适当地点头等,让孩子知道你对ta说的内容很感兴趣。
即使孩子在分享班级里的琐碎日常,比如谁和谁做了新同桌呀,谁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让ta觉得很有趣呀,同桌和ta借橡皮/尺子呀......父母也要对此类的“废话”表现出兴趣,千万不要只是用“是吗”“这样啊”等简单的话语来敷衍孩子,或是一边盯着手机一边听孩子讲话。
当父母对孩子说的内容表现得很敷衍的时候,孩子就会闭嘴不谈,久而久之,再想打开孩子的心扉就比较困难了。
当我们对孩子说的内容,包括“废话”,都表现出兴趣来的时候,孩子的分享欲望就会上升,就很少会出现瞒着家长的情况。
或者说,不妨试着用一种“听八卦”“吃瓜”的心态,来听孩子讲ta们学校里的事情,这样我们就能真正与孩子拉近关系。
3
要在聊天中
照顾孩子的情绪
聊天的内容固然重要,但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也有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我们成人聊天的时候,有时候会去揣摩对方的意思,但是孩子不会,ta没有能力去分析父母说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所以,父母在聊天的时候,要讲究一下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尤其是在聊天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使用“但是”“不过”.....之类的词语。这些词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在否定自己。
体会一下,比如父母说:“妈妈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在孩子听来就是“我说的没有道理”;“爸爸觉得你这样做也挺好的,不过......”,在孩子听来就是:“我做的一点都不好”。
孩子的情绪总在理智的前面,ta或许无法理解父母想给ta另外一种可能性,ta只能理解你字面的意思,就是指责ta说的没道理、做得不好。
如果把“但是”“不过”换一下,这样说:“爸爸觉得你这样做挺好的,那我们看看有没有办法做得更好,可以吗?”这样听起来是不是舒服多了?
不同的说话方式,沟通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另外,聊天时父母要擅于捕捉孩子的情绪,然后去共情ta的情绪,和孩子保持同频,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是理解自己的,在内心放松的状态下,孩子也更愿意和父母说自己遇到的事情和想法。
写在最后:
“聊天”是父母和孩子最简单的相处方式,同时也是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增进亲子关系的最佳途径。
掌握和孩子聊天的小技巧,让孩子成为话题的输出者,这样父母就能了解孩子的日常学校生活和想法,也能知道孩子的困扰和难点,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