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9杜甫五古组诗《遣兴三首-我今日夜忧》读记
杜甫五古组诗《遣兴五首(蛰龙三冬卧)》读记
(小河西)
这组诗前二首叹不遇,后三首叹兄弟离散、故居难归、亲友难聚。据本组诗其四“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四句看,这组诗或作于安史之乱的第三个年头,即至德二载冬,时两京虽已收复,但关东仍然遍地烽火。【至德二载十二月,由于史思明归降,除邺城外,河北大部地区名义上归朝。《资治通鉴》至德二载十二月:“乙丑,(窦)子昂至京师。上大喜,以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又“乌承恩所至宣布诏旨,沧、瀛、安、深、德、棣等州皆降,虽相州未下,河北率为唐有矣。”】
遣兴五首(杜甫)
其一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又如陇坻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蛰龙:蛰伏之龙;喻隐匿的志士。《易-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晋书-嵇康传》:“嵇康,卧龙也。”《魏》(唐-徐夤):“在井蛰龙如屈伏,食槽骄马忽腾骧。”
三冬:冬季三个月;三年。《汉书-东方朔列传》:“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贫士》(梁-萧璟):“三冬泣牛衣,五月披裘客。”
鹤:《鹤鸣》(诗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yuán)有树檀(tán),其下维萚(tuò)。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g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爰:于是。檀:檀树,喻贤人。萚:落叶,喻小人。榖:恶木,喻小人。错:砺石。)《鹤鸣》的鹤,后人常解为隐居贤人。《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嵇延祖之父即嵇康。
未遇:《咏史》(晋-左思):“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招隐》(晋-张华):“隐士托山林,遁世以保真。连惠亮未遇,雄才屈不伸。”(连惠亮:指少连、柳下惠、元亮。)
不得死:不得善终。《晋书-嵇康传》:“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嵇康被钟会忌恨,遭谗,被司马昭所杀。
陇坻(dǐ):陇山。陇坂。《西京赋》(汉-张衡):“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通典》(唐-杜佑):“天水郡有大阪,名曰陇坻,亦曰陇山,即汉陇关也。”
用舍:被任用或不被任用。《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晋书-范弘之传》:“比干处三仁之中,箕子为名贤之首,后人用舍,参差不同。”《旧唐书-颜真卿传》:“用舍在相公耳,言者何罪?”
大意:像龙可以冬天蛰伏,像老鹤常怀飞腾万里之心。当年那些贤俊之才,未遇时如同今日未遇之人。嵇康有才却未得善终。孔明建立不朽功业缘于遇到知音。又像陇山的松树,用与不用全在寻松人。那高大的经霜历雪的松树,如没人寻找,年深日久也会成枯林。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隐鹿门,刘表焉得取。
庞德公:汉末隐士。《襄阳耆旧记》(东晋-习凿齿):“庞德公,襄阳人。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躬耕田里。……荆州牧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托言采药,因不知所在。《先贤传》云:'乡里旧语,目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皆德公之题也。’”
耆(qí)旧:年高望重者。《汉书-萧育传》:“上以(萧)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少游荆湘》(唐-沈佺期):“岁时宜楚俗,耆旧在襄川。”
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罗罟(gǔ):同“罪罟”。罗网;喻法网。《说文》:“罟,网也。”《小明》(诗经):“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参阅:《荀子-致士》:“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淮南子-说山训》(汉-刘安):“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大意:当年的庞德公,一生没进过州府。襄阳的年高望重者,他这个处士其节独苦。岂是由于无济时良策?到底还是害怕被网罟。林木茂盛,鸟儿自然归入;江河深广,鱼儿自然聚集。庞德公举家隐入鹿门山,刘表之流凭啥得以征取?(刘表不配庞德公。)
前二首诗意串述:前二首叹不遇。其一写孔明和嵇康俱怀异オ,然而下场迥异。未遇时,跟俺现在没两样。关键是“孔明有知音”而“嵇康”没有。像“陇坻松”一样,“用舍在所寻”。如没人用你,“岁久为枯林。”意思是俺至今未遇知音。其二写庞徳公。庞德公也是有“济时策”的,但没有像孔明遇到刘备,又担心象嵇康遇到钟会。最终选择隐居。庞德公遇到的是刘表。但“刘表焉得取”?刘表的林不够茂水也不够深。
其三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云中雁:《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踰。”《应玚》(南朝宋-谢灵运):“嗷嗷云中雁,举翮自委羽。”《舍弟观赴蓝田…》(杜甫):“鸿雁影来连峡内,鹡鸰飞急到沙头。”
大意:现在俺日夜都在担忧,几个弟弟天各一方。不知道他们生与死,而且道路远又长。自从为避乱离散后,忍饥受寒永远相望。并不是无家可归,但怕路上遇到虎狼。抬头看云中大雁,飞鸟也是兄弟成行。
其四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蓬:《说文》:“蓬,蒿也。”《伯兮》(诗经):“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吁嗟篇》(魏-曹植):“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杂诗》(魏-曹植):“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何意回飙举,吹我入云中。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顾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戎车:兵车;战事。《尚书-牧誓》:“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晋凯歌》(晋-张华):“戎车震朔野,群帅赞皇威。”
大意:蓬草生出来也有根,却四处飘荡随着高风。天寒时落在万里外,回不了出生它的草丛。漂泊的游子思念故乡,三年了故乡门巷空空。惆怅地远望只有烽火,兵荒马乱满关东。人生能有几个年头,常常漂泊在羁旅中。
其五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追攀:追随攀登;赶上;跟随。《七哀》(汉-王粲):“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南山:洛阳城南的山(伊阙山)。《名都篇》(魏-曹植):“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迎大驾》(晋-潘尼):“南山郁岑崟,洛川迅且急。”
烟尘:烽烟和战尘。《七契》(梁-萧统):“当朝有仁义之师,边境无烟尘之惊。”
树羽:装饰五彩羽毛;此指旌旗。《鲁忠王挽词》(唐-宋之问):“树羽迎朝日,撞钟望早霞。”《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杜甫):“君来必十月,树羽临九州。”
成皋:《洛阳记》(晋-陆机):“洛阳四关,东有成皋关,在汜水县东南二里。”成皋关最早叫虎牢关,也叫汜水关。
载酒:携酒。《汉书-扬雄传下》:“家素贫,嗜酒,人希至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伤徐主簿》(梁-何逊):“提琴就阮籍,载酒觅杨雄。”
大意:当年在洛阳时,亲友门相互追攀。送客到洛阳东郊大道,遨游时住在城南伊阙山。现在烽烟战尘阻断黄河,旌旗插满虎牢关。回首当年携酒所往之地,俺总有一天能归还。大丈夫最珍贵的是壮年,凄惨啊归来时已改朱颜。
后三首诗意串述。后三首叹战乱。其三忆弟。首四句写兄弟离散杳无音信。接着四句写兄弟彼此相望,有家难归。末二句叹人不如雁。云中雁有行,兄弟各异方。其四忆故居。故居应指洛阳南的陆浑山庄。首四比飞蓬。随风飘荡,难归故丛。接着四句写回故居难之因。烽火三年,戎车关东。后二句叹人生短暂羇旅漫漫。其五忆亲友。首四回忆亲友当年追攀遨游。东郊送客,南山遨游。接着二句写不能相聚之因。后四句叹战乱漫长。虽知战乱终归结束,但那时已“惨戚非朱颜”。总之,兄弟离散、故居难归、亲友难聚,一个原因:无休无止的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