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任禅游
《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因为我喜欢旅行,而这本书又是讲一对父子在路上旅行的故事,而且作者在旅行的途中还穿插着许多对摩托车修理和见闻的哲学思考,这就更加了吸引我的注意。
其实单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本不走寻常路的书。禅属古典宗教,但又带哲学意味,摩托车是典型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而两者之间的结合却碰撞出一种生活的艺术。而且这种艺术对当代人如何更好的生活和自处却有着莫大的裨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觉得书中的主人公波西格是这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最好的实践者。他认为“最好的学习就是四处游荡”。课堂上书本的知识固然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但旅行或者说游学是一种更好的增长能力和才干的学习,而不只是对书本知识的有效补充。或者说其实我们的现代教育体制出了问题,把理论知识看得过于重要,殊不知,实践出真知,书本学习也是为了学以致用,更好的指导实践。而我们却有点本末倒置。其实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两者之间合理的配比,才能更好的指导和充实我们的人生。古代中国的学子们为什么会创作大量的诗词?我想这与他们长途跋涉、游山玩水、进京赶考、怀才不遇、贬官外放、万里迁徙有着莫大的关系。都说家国不幸诗人幸,一路上的舟车劳顿和见闻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感知,让他们不只是居庙堂之高,更能深入江湖之远,真正的读懂了社会这本大书。
这本书还讲到如何面对卡壳和困难。从禅修的角度,卡壳反而是学习的最佳良机,是寻求解脱的前提。为啥这样说呢,比如我们现在很多人充满知识焦虑,虽然每天听和看很多本书,但仍觉得自己停滞不前、没有任何长进。其实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已然很好,因为不想停留在舒适区而选择大量的听书和看书也很好。但有时我们要从源头上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知识焦虑,自己的焦虑点到底在哪里?然后针对主要和关键的焦虑,有针对性的去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盲目的随大流,不停的报班和购买各类的听书会员。只有在面对卡壳时学会放弃旧有观念,放空自己,学会摆脱焦虑和烦躁,从源头上溯源,同时培养对微妙和细小事物的敏锐感知和感受力,锻炼自己不凝滞于物、专心致志的能力,如此这般才能保持心灵的宁静。
美国著名作家菲兹杰拉德曾说过,真正一流的天才总能包容两种看似互相矛盾的想法。其实这本书中也有同样的见解。尤其是遇到信仰的时候,要学会一半相信,一半怀疑。因为世事无绝对,再好的信仰和价值观,一旦走到极端,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中东一些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宗教便是如此。守护祖先上千年留下来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固然很好,但也要学会与时俱进,让各种声音都得到充分表达,而不是采取汽车炸弹和恐怖袭击的方式来个玉石俱焚。即使不信宗教,没有信仰,但要给信仰留出一个空间,也要允许别人过自己的生活。
这本书中最经常提到的一个关键词——“良质”。在作者看来,这种良质经常是两种对立的思想或者几种观点的统合。其实用现代流行的阳明心学来讲,就是真正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就是我们所说的“道”,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
良质存乎心,万里任禅游。
我想只要合乎良质,合于大道,无处不自在,无时不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