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病,房后病,外感病,风疹病——外感内伤的神剂

14风疹案(接触性皮炎)——杨剑峰医案

李,男,69岁,2013年10月3日初诊。2013年7月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在内蒙古某三甲医院皮肤科诊为接触性皮炎,用中西药治疗3个多月效果不佳,遂来门诊求治。症见全身大片斑丘疹、色红,以躯干部为多,痒甚、以夜间为著,多汗,动则汗出,夜尿五六次,大便溏,畏冷。舌淡、根部青紫、尖红,苔白,脉沉细无力。诊断:风疹(阳虚,营卫失调)。治则:温阳,调和营卫。处方:

桂枝42g,炙甘草28g,白芍42g,生姜42g,大枣12枚,制附子30g(先煎1小时)。3剂,水煎,日1剂,分3次服。

二诊:药后全身微微汗出,全身斑丘疹明显减少,畏冷明显减轻,舌尖红消退,舌根部青紫减轻,脉稍沉,夜尿减少为三四次。继服上方3剂,服法同前。

三诊:药后全身皮肤斑丘疹全部消退,大便正常,夜尿2~3次,脉已缓和,舌淡,舌根部仍显青紫,畏冷仍存,药用金匮肾气汤合桂枝汤善后。

处方:制附子50g(先煎1小时),肉桂15g,山药30,山架黄30g,云苓10g,泽泻10g,丹皮10g,干地黄30g,桂枝15g,白芍30g,干姜30g,炙甘草20g,大枣10枚。7剂,水煎,日1剂,分早晚服。

3个月后,电话随访无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畏冷,夜尿频数,多汗,证属阳虚,卫气不固,营卫不调。治疗用桂枝加附子汤,重在药的剂量上。按照原方原量及煎服法,才取得较好的效果。《经方临证实践录》

论;本条医案很好,辩证用药,非常得当,遵经守法,值得学习。

15外感加内伤——赵守真医案

朱君,中学教员。体赢弱,素有遗精病,又不自爱惜,喜酒多嗜好,复多斫丧。平日恶寒特甚,稍劳则喘促气上,其阳气虚微、肾元亏损也明甚。1947年冬赴席邻村,醉酒饱食,深夜始归,不免风寒侵袭。次日感觉不适,不恶寒,微热汗出,身胀,头微痛。自煎服葱豉生姜汤,病未除,精神不振,口淡不思食,舆而来诊。切脉微细乏力,参与前症,则属阳虚感冒,极似《伤寒论》太阳少阴两感证。其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两方,殊不宜阳虚有汗之本证。以麻黄宣发,细辛温窜,如再发汗,则足以损其阴津,病转恶化,此所当忌。遂改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又增附子,并损益分量,期于恰合证情。

党参五钱,桂桂、芍药、甘草各三钱,大枣五枚,附子三钱。嘱服三帖再论。

复诊:诸症悉已,食亦略思,精神尚属委顿,脉仍微弱。阳气未复,犹宜温补,处以附子汤加巴戟、枸杞、鹿胶、胡芦巴补肾诸品,调理善后。(《治验回忆录》)《经方直接》

附:葱鼓汤,出处《肘后备急方》,葱白(连须)5枚  淡豆豉15克,功效:解表散寒。主治:外感风寒之初病,病情之轻证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用葱白辛温,以通阳解表之寒,配伍淡豆鼓之辛甘以宣散。

16房后伤风(腿疼)——刘渡舟医案

王某某,男,25岁。患者身材高大,体魄雄伟。夏季某日与妻子同房后,因觉燥热而置两腿于窗户之上,迎风取爽。几天后,左腿疼痛,左小腿拘挛而屈伸不利,针、药屡治不效。脉弦迟,舌苔水滑。

桂枝18克,附子12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7枚,木瓜9克、独活6克。服药2剂后,痛止腿伸而愈。[《经方临证指南》1993:4]

按语:房事之后,精泄而内虚,不知慎护,但图凉爽,使风邪乘虚而入。《素问?风论》云:“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脉弦迟而舌苔水滑,则阳气内虚。外有风邪,内有阳虚,治宜扶阳解表,两相兼顾。用桂枝加附子汤,再加木瓜以利筋骨,加独活以散风气。刘老还认为,本方有温经散寒之用,可治风寒肢痛。若因风寒痹阻之麻木不仁者,可酌加当归、红花等理血之品,则起效更捷。《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迎风取爽,此伤风即是伤寒,寒伤其经脉,则木气不气,则见疼痛。桂枝本就是温经散寒之药。桂枝加生姜,通经解肌,温经散寒。

17产后恶风——杜雨茂医案

杨某,女,35岁,农民。初诊(1976年3月16日):产后四十余日,恶露仍断续未绝,近十余日来又增恶风,怯冷,不仅全身见风则恶,而且口腔牙齿亦甚怕风,张口时即觉冷风内窜,牙齿发凉难受,动则自汗,食欲尚可。观患者衣着较一般人厚,以巾裹头,在室内亦戴口罩,紧扎裤腿口。前医曾用过归脾汤、桂枝汤等乏效。脉沉细略弦,舌淡红,苔白。分析此病乃新产气血亏耗,加之其肾气本虚,无力及时驱尽恶露,又治未得法,故迁延不愈,且进一步发展为真阳内虚,卫阳不固所致。治宜温阳固卫,佐以养血祛瘀,用桂枝汤加附子汤加味。

处方:附片6克,桂枝6克,白芍12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生姜4片,当归12克,黄芪18克,川芎9克。三剂,开水煎服。

二诊(3月20日):恶风显减,口腔牙齿已不恶风,可以不戴口罩,自汗减少,偶尔还有少量恶露流出,脉舌同上。仍守上方增附片3克,益母草21克,六剂,开水煎服,并注意调理,遂愈。(杜雨茂.伤寒论释疑与经方实验.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名医经方验案》

论:前医用过桂枝汤,为何不效?此不是外感而营卫不和的汗出不止,此是内寒失藏的汗漏不止,因产后四十日仍恶露不尽,此为木郁而疏泄,寒水失藏也。内寒风动,所以汗漏不止,阳气失藏而内寒,所以连牙齿都怕风畏寒。附子温少阴之藏气,生姜温血海之寒涩,桂枝、白芍、当归、黄芪、川芎疏木升陷,以熄风止泄,大枣、甘草建中以培土。风息水藏,则汗自止。汗漏者,总是先内寒而后疏泄,内寒不温,则疏泄不止。

18产后自汗证——班秀文医案

凌某某,女,35岁,旅社服务员。产后3天,自汗不止,遍身湿透,四肢不温,小腿拘急,恶风寒,小便短少,脉沉细,唇舌淡白。证属营卫两虚,卫阳不固。拟益气扶阳,调和营卫,敛汗止漏之法。

北黄芪30g 制附子(先煎)10g 桂枝9g 归身12g白芍药5g 生姜10g大枣10g连服3剂,汗止肢温,嘱用当归生姜羊肉汤调养善后。

按语:本案是中医产科运用经方的典型案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有'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本例产后自汗不止,汗血同源,阴血亏损太过,则损及卫阳,卫外不固,故汗漏不止而恶风。《难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阳虚不温养,血虚不濡润,故小腿时拘急,阳虚血少,故脉沉细而唇舌淡白,仿太阳病过汗伤阳之法,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附子温经回阳,黄芪、当归益气补血,阳回表固,腠理致密,其汗自止。《国医大师经方临证实录》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