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书单:学中医从什么书读起?(数名中医推荐)

名老中医成才因素固多,但读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究竟读哪些书,如何读书,让我们跟随本文来一探究竟。

一、读哪些书?

97位医家在有关读书的记述中,提及的书共有320种,包括《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这些经典是医家普遍重视的,是学医必读之书。

再者,名老中医都重视基础。除了经典,如《汤头歌诀》、《药性赋》、《濒湖脉学》等基础性著作也受到普遍重视,明显高于单纯临证著作。但是,多未必善,名老中医认为读书应有重点。抓住重点,反复诵读乃至背诵,再博览群书,是学习中医应注意的。

二、背哪些书?

学习中医不仅要读书,还要背书,这是古今医家成才的共同经验。中医学家刘渡舟先生说:“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功夫可言的。”《名老中医之路》97位医家中有41人明确提及应背诵书目,共计37种。

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汤头歌诀》、《内经》、《药性赋》、《濒湖脉学》、《难经》、《医学三字经》、《神农本草经》、《医宗金鉴》等书目。

名老中医不仅提出背诵书目,还多有论及背诵的意义与方法。

岳美中说:“对《金匮要略》、《伤寒论》,如果能做到不加思索,张口就来,到临床应用时,就成了有源头的活水。不但能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会熟能生巧,别有会心。”

姜春华说:“现在看来,趁年轻记忆好,读熟了后来大有用处,这也可说是学习中医最基本的基本功。”

沈仲圭说:“根据我的经验,年青时要读熟几本书做底子。因年轻记忆力强,一经背诵,便不易忘记,可以终身受益,同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陈鼎三认为:“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关于背诵,名老中医有许多经验,今摘录数则如次:

任应秋:“我学习经典著作如《灵枢》、《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都是二十岁以前读背的,也就是用机械的方法,朝斯夕斯地读和背,基本把它记下来了。”

方药中:“我用小纸片把要背的东西写上一小段带在身上,反复默念,走到哪里念到哪里,一天能背熟几个小段。”

哈荔田:“我背书时不用默诵法,而是在僻静处朗朗诵读,俾声出之于口,闻之于耳,会之于心,之后则在喧闹环境中默忆背过的内容,所谓'闹中取静’。如此,则不惟能熟记,且能会意。”

路志正:“先是低吟,即自念自听,吟读数十遍或百遍之数,有若流水行云,出口成诵,形成自然记忆。低吟之后,要逐渐放慢速度,边读边体会文中涵义,所谓'涵味吟诵’,务求弄懂原文。”

谢海洲:“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源泉,有了熟读乃至重点篇章能够背诵的硬功,博览各家各派,才能抓住重点。老一辈所以能引经据典,脱口而出,如数家珍,就是因年轻时下过一番苦功。

经典读熟了,以后才有豁然贯通之妙。尤其在青少年时,奠基更为重要。我四岁时,随祖父课徒的学生念些歌赋,虽不理解,念得多了,也就记住了。背,不单纯是记忆的问题,还有加深理解的作用。

学习方歌、药物更是如此,不背不成。熟背才能得心应手,口到笔到,熟能生巧……这种背诵的'童子功’,对学中医的人是必备的。”

总之,老一代名医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学好中医必须背诵,而且背诵宜早,必须坚持不懈。

三、读书入径的方法

读中医书,通常要讲究次序。通过分析《名老中医之路》医家的读书经验,可知学习中医读书的入径主要有二,一是由浅入深,一是由深而浅。

由浅入深,即从流溯源,就是先读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然后再读经典。

如袁鹤侪先生说:“初学入门,可以选读诸如陈修园的《伤寒论浅注》,《金匮浅注》、《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及《濒湖脉学》、《本草备要》等书,如此在医理上虽未深通,而在临床应用上,苟能灵活运用,亦颇小道可观。然欲达到精通医理,则相去尚远。

仍须溯本求源,从根本做起。要认真研讨《内经》、《难经》、《脉经》等经典。

此后,宜进一步学习《伤寒》、《金匮》、《千金》、《外台》、《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参以金元四大家及各种医籍。这样才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医理论。此须假以时日,方能得其精髓,明其灵活变通之妙。”

由深而浅,即从源到流,其入径与上述相反,主张从经典入手,然后旁及各家。如任应秋先生说:“首先要读好《灵枢》、《素问》、《伤寒论》、《金匮》几部经典著作,因为它是汉代以前许多医学家的总结,许多文献的结晶,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把它读得烂熟,才能算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如方药中先生回忆恩师陈逊斋的教导时说:“陈老要求很严,又十分耐心。

他很注意学习方法,强调立足点要高,一定要从经典学起,旁及各家,然后由博返约。他认为《伤寒》、《金匮》应该是临床家的'看家本领’所在,在此基础上,上溯《内经》,下及后世,才能对中医学有系统的了解。”

两种途径,看似相反,其实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无论从源至流,还是从流溯源,最终都要源流贯通、源流合一。

至于选择哪条途径,并非一成不变。王文鼎先生弟子回忆先师学医经历:“投拜到当时名医郑先生门下为徒。郑先生第一次讲课,就反复申言:欲为良医,当从《内》、《难》学起,方有根底。

否则专恃一二方书,即使为医,亦走方郎中而已。文鼎本当遵师教诲,循序渐进,打下坚实根基。怎奈由于文史水平所限,对秦汉文章难以理解,真是读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新,十分苦恼。

何况他学医是为急切谋求生计,便向郑老师请求赐教看病之法。郑老师失望之余,只好把他介绍给颜闻修老师。

颜师倒也因材施教,让他读些应用方书,诸如《珍珠囊药性赋》、《汤头歌诀》、《神农本草经》及《医学三字经》等,引其入门。但颜师亦谓:“这些浅近之书只可敷于应用,未可深入堂奥。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海鳖,理固然也。”

此外,刘季三先生在论教学实践时谈到读书的先后,论述详细,可法可据,摘转于下:“学生第一年先学《伤寒论》,要求背得烂熟,约用3个月。

第二步学《金匮》,同样要求背得烂熟,又约用3个月,共6个月。下半年内除每天念原文一遍外,可以参考各家的注本,全年大约可看《伤寒》注本20种左右,《金匮》注本5种左右。

在这一年中,要求'眼有看’,看《伤寒》、《金匮》;'耳有听’,听《伤寒》、《金匮》;'口有道’,道《伤寒》、《金匮》。专心致志地学,随时诱导、随时启发、随时讲解、随时提问,促使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悟机,深入钻研,巩固提高。

第二年学习《内经》、《本经》,要求重点熟记,不要求全部背诵。看注解时,要求以《伤寒》、《金匮》来解释《内经》、《本经》,又要求以《内经》、《本经》回过去解释《伤寒》、《金匮》。

这样循环往复,《内经》、《本经》读熟了,《伤寒》、《金匮》是更熟了。四部经典熟悉之后,阅读温病学说及各大家的《内经》注解和《本经逢原》、《本经疏证》、《本草思辨录》,

另外,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著作20种左右。第三年是由约及博的阶段,鼓励学生多读书,不仅大家、名家的书要读,即便是《串雅》内、外编也要读,读得越多越好。

读书要写笔记,写心得体会,要用《内经》著作为尺度,来分析评价。这一年大约可看医书40种左右。第四年是继续巩固理论知识,从事临床实践的阶段。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先生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由浅入深,抑或是由深而浅,都可达到登堂入室。至于孰先孰后,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相应地选择。应注意的是,两种途径虽可融通,但都要把握重点,即经典,即源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其本,清其源,方能得其幽微。

推荐相关书籍:

(0)

相关推荐

  • 守正创新 回归经典

    关于经典古籍对学中医的重要性问题: 国医大师 朱良春 说:"中医中药是超前的科学.<内经>是2300年以前的经典著作.到现在,我们对<内经>所掌握的只是千分之一.万分 ...

  • 名老中医之路——97位名老中医告诉你的治学经验

    1980年下半年,<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开辟了一个享誉全国的专栏"名老中医之路",邀请全国著名中医学者撰文,回忆其治学道路与经验.该栏目不仅得到了名老中医的积极响应,而且 ...

  • 《伤寒论注十人书》诞生记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赐福给中国人并丰富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正确认识与了解中医药学的真谛,致力于中医药图书的出版,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做贡献是我们出版人责无旁贷的义务与使命. ...

  • 自学书单:学中医从什么书读起?

    名老中医成才因素固多,但读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究竟读哪些书,如何读书,让我们跟随本文来一探究竟. 一.读哪些书? 97位医家在有关读书的记述中,提及的书共有320种,包括<内经>. ...

  • 【熊继柏】中医从什么书读起?

    讲讲中医从什么书读起,这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有人曾采访过我,问我是什么派的.我说我既是学徒派,又是学院派.我为什么这么讲呢?我是学徒派,谁都知道,现在有句笑话,叫"地球人都知道", ...

  • 熊继柏:中医从什么书读起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导读熊老十六岁开始行医,从事中医临床五十余年,中医高等教育三十多年.对于中医从什么书入门学起,师承派和学院派各自优劣,老先生以朴实的语言讲解,给予年 ...

  • 【经方学堂】熊继柏畅谈“中医从什么书读起”(下)

    主持人说 经方学堂,一个编织光荣与梦想的地方.你不是一个人在阅读,经方学堂与您一起品味中医旨趣,与您一起学习中医经典,有梦想,不孤单,经方学堂永远与您相伴. 我的第一位老师教我通读了<伤寒论&g ...

  • 【经方学堂】 熊继柏畅谈“中医从什么书读起”(中)

    主持人说 经方学堂,一个编织光荣与梦想的地方.你不是一个人在阅读,经方学堂与您一起品味中医旨趣,与您一起学习中医经典,有梦想,不孤单,经方学堂永远与您相伴. 就是<伤寒论>不好背,尤其是太 ...

  • 【经方学堂】熊继柏畅谈“中医从什么书读起”

    讲讲中医从什么书读起,这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有人曾采访过我,问我是什么派的.我说我既是学徒派,又是学院派.我为什么这么讲呢?我是学徒派,谁都知道,现在有句笑话,叫"地球人都知道", ...

  • 学八字看哪些书?常鹤鸣老师推荐这12本

    化太岁锦囊 许多人想学习八字,却没有足够的毅力坚持,总是半途而废,其理由是学八字太难.在90年代中期,常老师与一些朋友一起研究风水.算命,可随着时间流逝大部分人选择了转行,没有耐心踏踏实实研究八字命理 ...

  • 瘦身要辩证分型,数名中医减肥验方分享

    瘦身要辩证分型,数名中医减肥验方分享

  • 中医治疗糖尿病没有优势?看名中医怎么说……

    关于糖尿病的若干问题答读者问 拙作<我治糖尿病>发表以后,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询问有关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问题,这些读者中,有医生,也有患者或其家属,兹一并作答: 一.糖尿病古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