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地撤县设市为何用100年前的名字,很多名人为何留下诗句
也许对于北方人来说,远在西南的一个县“撤县设市”成为了县级市,仅仅是一条短短的新闻而已,对这样的地方并没有什么过多的印象。而了解历史、喜欢儒学、诗词的人们来说,关于明朝的建文帝、创立“阳明心学”的王阳明、写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词句的秦观,都不会陌生。但即便是这样,他们大多数人也不会知道这三个人都和这个刚刚“撤县建市”的地方有联系。
2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称横县撤县设市区划调整获得国家批复,文章里显示:“近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我区撤销横县,设立县级横州市,由自治区直辖,南宁市代管。横州市以原横县的行政区划为横州市的行政区域。这也意味着,自民国初年横州变成横县108年后,再次成为以“横州”为名的横州市。
唐朝的横州和宁浦县
横州是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内最早设置政区的地方之一,早在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在今天横州一带就被设置为安广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之后置宁浦郡,治宁浦。宁浦就在后面的岁月时一直和横州密切相伴,不过这个时间要到唐朝的贞观八年(634年),于宁浦县置横州。唐至德中移治所到今天的横州市。此后除了元朝为横州路之外,一直为横州,宁浦也一直和横州同城而治。明洪武二年(1369年),宁浦县并入横州,虽然中间偶有改州为县,但是绝大部分一直为横州,历经明、清。到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存县时横州改为横县。
清朝的横州城
清朝横州全舆图,红圈处即为横槎江
横州之名来自于市区西南方的横槎江,据说在晋元帝时有隐居的贤人董京,在横州江面上泛舟,看到一个仙人乘槎过来,那个槎就是像大木伐子一样的东西,用的枝干较少,发着黑光。董京上前拜见,还呈上血食等贡品。正是因为有了浮槎,也就有了横槎江的地名。据《横州志》载:
横槎江,州西南五十里为横槎江,中有滩亦名横槎滩,亦曰横浦,相传昔有浮槎至此而名,州曰横州以此也。
横州之奇并不在于横槎江的来历,而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险要、偏僻所来的人文历史。
险要之处:
清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描述横州位置之险:
州屏蔽岭西,控扼交趾,宋余靖以为九洞襟带,列城唇齿。杜杞(宋朝横州知州)以为地势险阻,实邕、钦、廉三郡之咽喉。说者以为粤西之要在邕州,邕州之要又在横州。州盖粤西之锁钥,不特一二郡之籓垣而已。
清朝横州与南宁、钦廉二州位置示意图
横州可以向南控制交趾(泛指今五岭以南地区),宋代之后又可以作为控制西南少数民族地域的关键位置。是邕(今南宁)、钦、廉(钦廉指的是今广西北部湾沿海的三个地级市钦州、北海、防城港大致相同地域)三郡的咽喉,并且是广东西部的锁钥之地。
偏僻之处:
因为地处传统汉地西南,距离中原遥远,少数民族众多,长期以来被中原王朝作为犯罪官员的流放之所,比如宋朝的秦观就在这里任职、明朝的王阳明也在流放龙场途中经过横州,同时也因为偏僻,也有明朝建文帝被明成祖朱棣奔走皇位后逃到此处的传闻。所以《横州志》里所收录的诗词也是在全国各地方志里,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特别是珍稀度方面都属于佼佼者,秦观、王阳明、建文帝的诗词都有收录。
清《横州志》里记载的建文帝的诗
清《横州志》里记载秦观的诗
清《横州志》里记载的王守仁的诗
时过境迁,在古代做为官员流放之地、控制偏远地域咽喉的横州,也因为其特殊的、联系西江上下游,特别是距离钦江比较近的优势,正在规划实施“平陆运河”,其起点是横县西津水电站库区平塘江口,跨平塘江与钦江支流、小西江分水岭,经陆屋沿钦江南下北部湾钦州港,南止于钦江出海口沙井港,沟通了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的主通道,缩短出海里程,降低运输成本。建成后,自南宁到钦州港出海里程仅有291km,极大缩短广西内河出海里程。通过横州有望与西南各省建成广阔的水陆联运网。
横州与平陆运河
撤县设市后的横江,必然有着更为辉煌、广阔的发展空间。
您认为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