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彝祖回味小吃(纪实)

...........

寻根彝祖回味小吃

  ——漾濞彝学会应邀参加巍山祭祖节和小吃节纪实

    漾濞彝族自治县彝学学会副会长:左德辉

 春暖花开,二月八即至。应巍山之邀,我率漾濞彝族自治县彝学学会代表团一行前往,罗之湖代表巍山县委政府热情接待,悉心照料。来回三天,尽听《彝家的歌》,尽看《彝乡的舞》,尽吃巍山美食。祭奠南诏土主,品尝清真喜膳。

 一、观看《彝乡欢歌》

 3月14日上午9点,2019年第九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开幕式,在南诏文化广场上举行,演出了一场别具生面的《彝乡欢歌》。整个开幕式突出了中国西南地区浓厚的彝族风情,展示了南诏古都的魅力。

 《彝乡欢歌》开幕式演出分《巍山欢迎你》、《彝家的歌》、《彝乡的舞》《彝人之歌》等五个章节进行。云南艺术学院的师生用动听的音乐,欢快的舞蹈拉开了文艺演出的序幕,喜迎八方来客。巍山县民族文化工作队的银花、马艳霞、吴建民等首先演唱《小小叶子》彝家的歌,引来了贵州、四川、石林、南涧、昆明、楚雄等地彝学学会带来的彝家歌联唱。以歌会友,艺术家们用不同的歌声,相同的情感,表达相聚的喜悦与相逢的快乐。

 “瞧咓啦呀,瞧咓啦,咦色!咓啊阿吉瞧咓啦,咦色!也细数呀也细数,咦色!也细也细数咓啦,咦色!”(汉意是:跳起来,跳起来,路远的朋友跳起来!左脚先跳还是右脚先?左脚左脚跳得了。)随着音乐,一群头戴黑色帕子,插着红花身着白色上衣的青云妇女,手拉着手从舞台西边打歌过来。(“打歌”又称“踏歌”,彝语为“阿克”,人们围成一圈,在芦笙或笛子的引导下踏地为节,歌、舞、乐三者合为一体,是巍山地区流行最广的少数民族民间喜闻乐见的自娱性集体舞蹈)紧接着出场的是青华打歌队,头系白帕,穿着羊皮褂,弹着弦子,唱着“好玩不过打歌克,欢乐不过打歌来,哪点好玩哪点克,哪点好在克那点”的调子,十八人从西往东跳过去。后面是不戴帽子,身穿羊皮褂的紫金十七个彝家汉子边跳边唱“踏哪啦,踏谢啦,踏哪踏谢克古啦,依色依苏色,嗡啧,嗡啧!”(汉意是:不要停,不要歇,不停不歇跳起来!)第四家出场的是五印打歌队,八个男人身穿羊皮褂吹着芦笙,蹲着打歌。八个女人头戴白底黑盖的帕子,身穿红色领褂,唱着“啊四地哪啊四那,阿吉啊四四唔地,阿吉啊四四唔那,啊四四呢咱啧。”(汉意是:你呀,咋个想着啰,你呀,喜欢怎么想,我也就怎么想着啰。)最后出场的是东山打歌队,十三个姑娘头戴高高的红色山花帽,身穿主体红色衣裳裤子,动作轻柔。六个身着黑色衣裤的汉子,握着大刀一板一拍地竖劈横刺,如打太极拳一般。如果与漾濞彝族大刀舞相比,一个刚一个柔,一个雄一个雌,各有所长。

 巍山打歌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在民间有多种传说。其中之一是说彝族为了纪念战斗的胜利,而兴起了围着篝火打歌的习俗。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曾设谋令士卒围火舞刀,以少数兵马吓退强敌。为纪念胜利,兴起围火打歌。现在打歌时舞的大刀,恰似关刀。另一个传说是和火烧松明楼有关。除了传说,巍山“打歌”有较多的历史文献记载:唐·樊绰《蛮书》载“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壶芦笙,或吹树叶……用相呼召”。清·康熙《蒙化府志》载:“宴会则踏歌跳舞。”《蒙化府志稿》:“婚丧宴客……踏歌时悬一足,作商羊舞,其舞一人居中吹笙。”《弥渡县志》(弥渡属原蒙化即今巍山)记云:“境内有彝族二十余村,至迎神赛会,选中宽广隙地,立一秋千架,对立一杆,上是灯幡,下焚香火,夜间男女杂踏,聚众打歌……当正月十四日,至铁柱庙领歌,杀羊为牲,焚化香火,次日又复来打歌。”《赵州志》也记载了祭铁柱庙打歌之俗。

 在巍山县的巍宝山文龙亭上至今仍保存着一幅清乾隆年间绘制的《松下踏歌图》,壁画真实地记录了清代彝家人朝山打歌的场面,壁画历尽百余年的风雨剥蚀,仍然艳丽清晰,画面上男女相杂、有官有民,边唱边跳者共39人,用各种颜色绘制,线条清晰,是一幅珍贵的清代彝族打歌图。这幅壁画的摹本,1983年曾参加云南省少数民族壁画在北京展出,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获得很高的社会声誉和评价。有专家称:像这样直接反映少数民族习俗的壁画国内实属罕见。

 巍山打歌舞步变化万千,如重阳的菊花,千姿百态;舞姿朴实感人,恰如高山顶上的茶花,艳丽夺目。五印打歌是巍山几种打歌中,流传最广的一种。一般都在婚丧节庆或上梁立柱的吉日夜间进行。马鞍山打歌是巍山打歌中最奔放流畅的一种,以青云打歌为代表,节奏明快多变,动作粗犷奔放。

 20世纪50年代青云的打歌就进了北京,向中央领导和首都人民献艺。滇池湖畔多次留下了彝家打歌的身影,苍洱之滨彝歌荡漾,青云打歌多次夺魁。上世纪80年代青云打歌队一行十二人以云南民间艺术团的身份东渡日本,参加东南亚民族民间艺术节,先后在日本的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公演,受到了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渐渐地,青云打歌已蜚声海内外。

 巍山人特别喜爱山鹰组合的《彝人之歌》,这首歌已经成为长期的保留歌曲,不管山鹰组合的歌手来不来,县委书记常于忠会唱、老艺术家字正伟会唱、许多观众也会唱。“我曾一千次守望过天空,那是因为我在期盼民族的未来”,唱出了900万彝族同胞澎湃激昂的情怀。

 开幕式在字正菊、瞿海欣等人演唱《我爱你中国》的歌声中,全体演员谢幕。

 二、素食养生宴

 素食养生宴在巍山南诏古街和文庙两处举行。沿着古街道摆着几百米长的养生宴,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客,在网上抢票参加品尝。作为贵宾的我们在文庙受到接待。据查:南诏养生宴优选巍山道家洞宾素席、佛家素斋饭、传统小吃等养生素席食谱组成。菜品由11道素菜组成、五彩饭(胡萝卜、玉米、青豌豆、红豆和米饭炒制而成)主食,外加巍山咸菜、甜米酒,合理搭配食材,味道天然可口。虽说都是素食菜肴,但是从菜的品象上是下足了功夫,外形跟普通的菜肴无异。

 十一点半,在文庙的院场古树下,6人一桌的竹桌上陆续摆上“长春洞宾鸡”,这道菜像永平的黄焖鸡,但绝对没有鸡肉,都是素菜烹制的,大块豆皮里面裹着鸡枞、香菇、木耳、核桃等;“古城春晓”,粗看像彝家猪肝凉片,其实是凉拌卷粉配豌豆粉做成;“吉祥素三宝”,是炸黄豆、深红色的花生米和加上油炸香橼片(黄金片)组成;“太极八宝饭”是白糯米饭和黑糯米饭拼接而成;“冰粉凉虾”中的虾是红番茄;“青蛙背玉石”的青蛙皮是青蚕豆米,用白木耳点缀作玉石的瑕疵;“年年有余”看着像一条酸辣红烧鱼,其实是紫色的茄子做出来的;“苦尽甘来”外用苦瓜,内装蜜枣;“彝家红烧肉”是“红烧豆腐抵腊肉”;“玉环瓜蒲”是南瓜蒸山药;蚕豆米炒马蹄,是唯一的炒菜,这也是巍山当地的传统菜,加上红色的甜椒,一清二白三红。还有两汤:豆浆青菜汤和银耳枸杞甜汤。“六合步步高”是蒸米糕;“青霞再望”是蒸苦荞糕切片;“金银满仓”就是“五彩饭”;“米酒”一般用熟米饭加适量甜酒曲捂制而成。淡淡的浑浊淡淡的香,淡淡的香里淡淡的甜,十杯下肚照上巍宝山。

 席间,彝族打歌队前来打歌助兴,唱酒歌祝福宾朋吃好喝好。

 三、土主庙祭祖

 我们坐车到巍宝山大门口,路两边停放着数不清的客车、微型车和各类轿车,在公安交警的指挥下,井然有序。

 在阳光下,半坡上有道家协会会长题书的“中国道教名山”八个大字,熠熠发光,令人夺目。路下面,红艳艳的樱花正开得热情奔放,像欢迎外宾时手捧鲜花的仪仗队美女似的。巍宝山的大门庄严肃穆,写有“巍宝仙踪”。

 进去大门,经过映月亭,从“万顷松涛”的石牌坊上山,经过许多人工雕凿的青石台阶,到达“青露在望”的道士墓山顶,往下走100米左右就到了目的地“南诏土主庙”大门。离祭奠时间还早,守大门的公安同志让我们再等一下。于是我们到打歌场看彝族打歌。打歌场很大,几百人打歌不会拥挤,周围有十根石柱,石柱上有不同的动物雕像,不用说就是彝族十月太阳历。打歌基本上就是五印打歌为主,三进三退两转身。高潮是男女下蹲伸手跳跃,此时,男人左手拿着芦笙,右手伸直面向女方,尽情施放男人魅力。“芦笙一响,脚板就痒。”看着并不太难的打歌吸引了我,选择看着不大保守的打歌人,照葫芦画起瓢来。不一会,有个人抱来个音箱,放着白族《心肝漂》,这是我学跳过的,开始和我学过的一样,后面就变成了彝族打歌,还好都是我掌握的动作。接着又是《丽江三部曲》,也是非常简单的,没有我们学过的老沈广场舞复杂。

 进土主庙大门的时候,贵宾证被公安同志收走了,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箩筐里。一男一女阿毕装束的人,让我们跨过长方形的燃烧柏枝叶、蒿枝和香树叶的铁皮炭火炉,说这样能驱魔祛邪,洗净凡身污秽,以净身见祖。年轻的阿毕还十分庄严地给各位贵宾在脖子上挂上了一个香囊。

 三点不到,祭奠会场就已经是人山人海,就像是香炉里插着的香根。我们还好,不爱打歌的人事先给我们留下了座位,否则,只有站着的份了。

 下午3时,巍宝山南诏土主庙内人头攒动、唢呐声声、礼炮阵阵,2019年第九届中华彝族祭祖节祭祖仪式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彝族同胞代表参加了庄严神圣的祭祖仪式。仪式由原彝学会会长赫清良和副会长字正伟主持,赫清良用汉语,字正伟用彝语。首先请大理州彝学学会会长张明宣布第九届祭祖大典开始,接着请毕摩入场,向土主细奴逻等祖先点香,敬献猪、羊、鸡等三牲祭品,鼓号手奏大乐(吹大桶)、奏中乐(吹长号)、奏细乐(吹唢呐)、奏洞经乐(吹笛、拉二胡、弹琴等),毕摩诵经、洒水抛米,祝福宾客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请贵州省彝学会领导诵读祭文,最后所有在场人员进行三鞠躬行礼。

 巍山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和故都,唐初,滇西地区六诏兴起,巍山为蒙舍诏,因地处五诏之南又称南诏。细奴逻于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立诏建大蒙国称奇嘉王,奉唐为正朔。公元738年,第四代王皮罗阁在唐王朝的帮助下,统一了六诏。南诏统治者蒙氏家族是彝族的先民,巍宝山南诏土主庙是公元714年,南诏第三代王盛逻皮向唐王朝请封,为纪念第一代王细奴逻而修建的。一千三百多年来,彝族祭祀祖先的活动从未间断。2007年3月27日(农历二月初九),“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古籍第十二次协作会”在巍山召开,专家学者们一致倡议,把巍宝山南诏土主庙定为全国800万彝族寻根祭祖圣地,并将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定为祭祖主祭日。此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全国各地的彝族同胞都要到土主庙内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祭毕,在土主庙院内,品尝彝家土八碗。

 四、回味东莲花清真喜膳

 3月15日早上我们来到永建镇地界,西南方的路边有个松枝搭成的牌坊门,两边有一副对联,但车开得较快看不清,此处也不宜停车,只好作罢。将到莲花村时,同样有一个牌坊门,也有一副对联,在这里行人车辆并不多,我让司机停车,用手机照了两张像。上联写:“品味巍山和谐回村清真美食香飘八方”,下联写:“寻根南诏红河之源欢歌笑语喜迎嘉宾”,横批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东莲花欢迎您”。这副对联对仗上有创新,内容上准确地反映了回族人民热情好客、民族团结的优良品质,我们有一种宾至如归之感。

 到东莲花村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写有“永进民族文化广场”具有回族文化特点的石砌大门。离吃饭时间还早,“王老吉-凉茶”广告活动还在等人,老体协文艺表演还没有准备好,其他人玩手机,我在广场主席台的墙体上发现前面有《回回原来》、《百字赞》,背面有《红河源头永建镇》、《东莲花村》等石刻碑文,还有两幅巨大的石刻画。

 《回回原来》说:清真教就是回回教,是天方古代圣人的教,在隋朝时开始传入中国。为什么叫“回回”?一个是“以象形论,则取方正端严、表里如一”;二是“以会意言,则以天地为逆旅。”时间有先后,人有生死轮回。简单地说做人就是要孝顺父母忠于祖国守信用,要仁慈,讲义气,有礼貌,遇事要有理智,多做好事,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

 《百字赞》:“明洪武元年朱元璋下渝教建南京三山街及西安子午巷清真寺,为清真寺御制《百字赞》。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授受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复,超拔灵魂。脱离罪孽,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

 《红河源头永建镇》是大理学院马永春先生于2015年1月撰文:“永建者,回族侨乡名镇也,居巍山县北,处红河源头,历岁久远,人文渊粹。……其回民多为元咸阳王赛鼎赤后裔,始建大小围埂、回辉登为村,今成滇西主要回族聚居地。……刺绣、银器产业传颂民族和睦赞歌,汉、彝、回、白、苗共筑发展伟业。东莲花回族特色示范村,打竹村彝族特色示范村名扬全滇,民族团结示范区创建成绩斐然。荣哉美哉,永建享誉,二零一二年获'云南省生态文明镇’之荣,二零一四年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星’之誉。永建镇,钟灵毓秀,永建人,海纳百川。凡永建人,当以此为荣,以此为策,协力永进。”

 《东莲花村》是2015年1月马克伟先生撰文:“东莲花村,因地处红河源头阳瓜江东,曾广种莲藕而得名。明朝中叶,赛鼎赤九代孙马德宗由小围埂分支成村。一八七三年杜文秀起义失败,东莲花村遭屠,六百人之村,幸存者廖廖。一八八零年,仨子遗归籍,建家复业,渐臻蕃庶,复成马、张等多姓共融之村。清末及民国,马帮兴起,东莲花家家养马,户户经商。马如骥、马如麒、马如清等在茶马古道雀(鹊)起,富甲一方。碍匪患时扰,诸大户高其院、深其宅,兴角楼,建碉堡。村落有序,鳞次栉比,朴实流韵。历经百余年,古寺碉楼,老宅马厩虽有修葺,仍未失原貌,村成时之势,亦依然如故,不可多得的民风民俗汇聚于村。承平盛世,小村扬名。二零零七年获云南省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二零零八年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二零一四年又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时代前行,和谐回村,绽放光彩。”

 看完碑文,“王老吉-凉茶”广告活动开始演出,我拍摄了一些彝族同胞姐妹演出的精彩片段后,永建镇老体协文艺演出也开始了,清真喜膳也开宴了。同行催促,只好舍看演出。

 清真喜膳开始上菜:白斩鸡、厚凉片、红烧肉、蒸肉、肉丸子、炸乳扇、炒玉豆、白薯木耳、酱油辣、咸菜等。每人一瓶“王老吉-凉茶”,还有大家共用的一壶茶。没有酒,因为回族是不能喝酒的,入乡随俗,我就以茶代酒,美餐一顿。

 看着满桌的珍馐佳肴,胃口大开,每道菜选料讲究,制作精细,荤、素搭配相宜、色彩鲜丽、甜咸分明、鲜而不腻,口感纯正。味觉上;有甜、咸、辣、酸、香等,口感上;有软、硬、酥、脆等,烹调上;有炸、烧、烤、煮、烩、焖、蒸等,颜色上;有白、黄、绿、紫等。只有白斩鸡我没有尝,不知什么时候起,只对黑肉鸡情有独钟。我回来在网站上查了一下“白斩鸡的做法”是:1、杀一只活鸡,洗净。去头,沥干控血水。2、锅内放刚好淹没鸡的水,切姜片放锅里和水一起煮开。3、鸡腿塞进去,20克盐放入鸡肚子里,鸡翅膀也叠好,把鸡放入开水锅里,鸡脖子露出来,否则会有血水出来,大火煮开。4、将鸡屁股朝上,再煮开,转微火,煮15分钟左右。5、里外冲冷水,冷却后切开上盘。看来跟我们彝族人全鸡祭祀的做法大同小异,以后要尝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清者乐清真”,我不算清者,但我爱上了东莲花。

 巍山的深情厚谊、盛情款待令我难忘,夜不能寐,使我不得不写下了以上文字,才如释重负。

 2019年3月于漾濞河西公租房

...........

【左德辉专版】

(0)

相关推荐

  • 秘境琢木郎:南诏古国最后的隐世遗存

    千万里追寻着你 作家村上春树说,不带幻想旅行的人恐怕哪里都不存在.2018年春节,我们走遍56民族一行23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往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大山深处的千年古彝村--琢木郎村.相比大理的双廊.沙 ...

  • 云南古代名人——左伽

    左伽(生卒年不详),今南省大理州巍山县人.蒙化左氏二世土司(始于秦,中央政权在西南地区设置的少数民族担任地方长官的土司制,又称土官,可以世袭.明清两朝开始委派流官代替土司管理地方政权,至清雍正时期达到 ...

  • 寻根问祖

    寻根问祖--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的由来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2_160527152138_9.jpg 说起[大槐树],自然而然的想到山西洪洞县.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脑子里就有这个印象.小时候的课本 ...

  • 寻根问祖:垭口的吴氏苗族,穿越百年的时空对话

    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我从遥远的贵州东部,去到五百公里之外的贵州西部,目的只有一个--去看看那里的苗族同胞. 因为这支苗族同胞与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百五十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受战争影响, ...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魏”姓

    魏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五位姓氏,在豫冀鲁.秦川地区有优势.当代魏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45%,总人口大约在603万. 魏的名义 魏,地名.在西北古代氏族中,为了祈求神明保佑五谷丰登,一群巫女 ...

  • 数学方法001 | “消点法”寻根问祖

    通常来说,题目中会有一些点是我们相当难通过位置关系刻画的(如九点圆圆心,四边形对边中点连线的中点等).这些时候,就需要转化命题了.通过一系列的倒角.倒边变换,可以消掉一些毫无实际意义的点.线.角,并将 ...

  • 数学方法003 | “消点法”寻根问祖

    还记得前面的那期"面积法解题"吗? 没错,本题面积法只是一种选择,而我则在一开始使用了牛顿线的方法解决了本题.虽不是很漂亮,但还是那句话,在考场上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啦! 一.牛顿线 ...

  • 筱华:寻根问祖之瓦屑坝行

    投稿邮箱 "人之有宗,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敬宗尊祖,报本追远,人之伦也!" 四月二十五日,刚参加完甲路张氏总祠庆典的我们,为追寻先祖筚路蓝缕之艰辛足迹,沐风栉雨,驱车赶往鄱阳瓦屑 ...

  • 赵政‖散文:寻根问祖

    寻根问祖 文/赵政 朋友罗鹏飞的父亲八十多岁,从小随母亲来到河北尚义县大营盘村几十年,至今有几个哥哥不知去向.他现在岁数大了,很想找到自己的兄弟姊妹们.近日,老大罗鵬飞完成了父亲的"遗愿&q ...

  • 商姓寻根问祖基础常识(下)——编辑/山东济宁 商春锋

    (1)先贤商子 商瞿.商泽均为孔门七十二圣贤之一,宋大中祥符二年分别被追封为"须昌侯"."邹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均改称"先贤商子&quo ...

  • 商姓寻根问祖基础常识(中)

    (1)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 ,又称"华夏第一陵&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