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止

  右胸 与心对等处有棵柏树,心离一切作意分别,一门深入,定有成就。

  初步修定。其实不必去计较什么是入定。只要能够做到系心於一境并能用较长的时间保持在这种平和宁静的心态之中,定力的修行已经获得成功了。

  《菩提道次第略论》中云:“经说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观之果,大小乘一切三摩地皆於止观中摄。”而修观又在修止的基础进行的,故修行者应善加修止。

  一、止的含义

  止者,内心专注於某一善法而不散乱,并能生起身轻安及心轻安,即是止。《菩提道次第略论》卷六中云:“轻安所持,於善所缘心一境性之定,即止自性。”

  修止方法

  修止的方法很多,然於初修者来说,系缘、制心是最基本的内容。如天台智者大师《释然波罗密》(以下间简称《禅》)

  卷第三云:“初约行明止,乃有多途,今略出三意:一系缘止;二制心止;三体真止;”“体真止者,体诸法空,息诸妄虑,

  故名体真止。”此非初机者所修之法,所以本文依系缘、制心来说明修止之法。

  一、系缘:即是修行者将心系于一所缘,而开始修定。如《禅波罗密》中云:“譬如猿猴得树,腾跃跳蹬,若锁之於柱,久久自调,心亦如是!”因此修止者必须找一相应所缘之境,能否找到这种相应所缘之境是修「止观互相助成,相顺相应」,即为「止观双运」。想和守窍两类。现在对这两类境依次说明:

  (一)观想(存想):如观佛像、地水火风等十遍处、九想观等等,即属于一类。如是修习,诸盖次第镇伏,止息烦恼,以近行定等持於心,则“似相”生起。似相者,只是一位得定者所显现的行相,是从想而生的,比“取相”更加清净明朗。

  不定止观,有二说。一是从止观的性质而言,依《大集经》之说,各种世间禅,只要以佛法的观慧修习,住于禅而不着于禅,则为出世间禅。世间与出世间之分,唯在观慧。二是从止观的修习次第而言,初学者应根据自己的根器、爱好,选取合宜的止观,从一门深入,不必固执次第,也非不依次第。《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把各类人修禅的不同次第分为四种:一、次第,即依从止入观的渐修次等循序进修;二、非次第,即顿悟顿修顿证,不论次第;三、次第非次第,即在依次第渐修诸禅时,以正智观修,而得顿悟;四、非次第次第,谓顿悟之后,依次第渐修诸禅。

(0)

相关推荐

  • 不要倒下(乞者鼎然)

    世人问:如何出苦? 乞者说:出苦的心是一种逃避,因自我内在对苦有着脆弱的恐慌.倘若能够认识苦的实相即是出苦,而非出离所谓自我认知的苦受. 世人又问乞者:苦的实相是什么? 乞者说:苦的实相是不知不觉.不 ...

  • 鼎然文章:修止的奥妙

    止,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断念(不让自己的念头相续).止,形象的解释就是戛然而止的喜悦.止,用专业术语解释就是寂静态或安止态.然而止的如实性解释就是觉知或觉察.也就是说如实觉知,如实觉察就是止的本态. 当 ...

  • 南怀瑾:善念不能生起要先修止,达到凝停莫动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第六十一章 境来不劳眼]节录 现在再接着下一段: 其心虽广分别,心及诸法,而信念精进,毫善不生,即当凝停莫动,诸善功德因静而生. 学佛的青年朋友们要特别注意哟!当我们 ...

  • 南怀瑾都没有说透的奢摩他修止法门,到底该如何理解和运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南怀瑾先生的书籍开始在大陆出版,<圆觉经略说>一书,就是最早在大陆出版的书籍之一,当时还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中国神秘文化研究丛书"而出版的 ...

  • 用呼吸修止与观的差别对比ok

    用呼吸修止与观的差别对比ok

  • 静修止语

    观察别人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东西,从显现的语言,表情,语气,可能会用带给自己内心特别真实的感受做一个评判,评判时也就基本上有了回应,这个时候,如果对方陷入某事的焦灼之中,基本上所言所行并不代表真实想法, ...

  • 失眠后为何不要抱怨?因为“止语”是修心的过程,抱怨会影响人生

    每当失眠者抱怨的时候,大当家的总是说,莫抱怨,抱怨什么就会成为什么,难道真的有真么邪门吗?其实不是邪门,而是有心理学上的依据的. 经常听到一句话,说你的口头禅就是你未来的生活,因为你经常说的词语,会通 ...

  • 渊回禅修:如何证得未到地定?儒家来讲知止而后有定,这是大原理

    渊回禅修:如何证得未到地定?儒家来讲知止而后有定,这是大原理 大家好,我是李渊回,欢迎大家来到新一期的渊回禅修. 最近有师兄在后台提问,如何能证到未到地定?渊回这期内容就这个问题,简单给大家补充点内容 ...

  • 静之徐清浊以止,修心悟性见五难

    小珠:"师父近来有点焦虑,就是觉得大家进步是有,但还有相当距离,他不断在努力帮助大家寻找原因,分析原因,大家也认同,但一到具体的心知体行上,就有各种表现." "有的觉得自 ...

  • 渊回说南:南怀瑾佛家文化重点在哪?在修止观,止是定,观是慧

    渊回说南:南怀瑾佛家文化重点在哪?在修止观,止是定,观是慧 渊回说南和大家说一说南怀瑾老师. 南怀瑾老师在呼吸法门精要这本书里面提到:"全部佛法的重点在修止观,止就是定,观就是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