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2017年第98期(总202期)文化动态 九溪乡村旅游论谈会在屯堡民俗九溪河灯节召开

中元节

中元节,安顺俗称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安顺则在七月十四日。

九溪乡村旅游论谈会在屯堡民俗九溪河灯节召开

记九溪第21届河灯节

安顺温暖的初秋,稻花飘香,玉米戴苞,即将丰收的时节,九溪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河灯节。自把这个民俗冠以“河灯节”三字以来,今年已是第二十一届。村支两委超前两月筹备,除放河灯外,增添了系列活动。活动从9月2日开幕,举行了地戏开箱、地戏表演、面具展示、屯堡服饰展演等。9月4日,九溪村就乡村旅游发展事宜,邀请了贵州大学、贵州民院、贵州师大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和安顺学者、相关单位领导等召开了乡村旅游论谈会。晚上,放河灯、文艺晚会,把河灯节推向高潮。文化安顺编辑部受村支两委邀请,参加了论谈会和放河灯活动,见证了九溪村即将迈开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步伐。

下午3点,乡村旅游论谈准时进行,与会专家学者就九溪村如何发展、发展要注意什么、需要那些软硬件等发展条件做出了分析、提供了切实的方法和理论依据、落地实例。并针对新农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得失、旅游者的心态、现在旅游方式等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对策,对九溪村旅游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参会领导要求九溪村要将这些发言梳理好,运用到旅游开发中去。

晚上,在夜幕下,拉开了神秘的河灯漂流活动。

九溪河两岸挂上了数十个红灯笼,看远处漂来的河灯,摇晃着,灯光倒影在水里起伏不断,把一条九溪河打扮得五光十色,越发显得幽暗、神秘。月亮早早地升起来,远处的山被浓浓的月色给淡化,朦朦胧胧,又象是山撒出了飘渺的雾把自己神秘起来。河岸人声沸鼎,站满了观河灯的人。整个活动参与和观灯的不下万人,形成了一个盛大的河灯节。

河灯节除了表面的热闹,其实重要的是它的民俗内涵。

农历七月初一到十四是屯堡社区人鬼同乐的超意识时节,是一个特殊的民俗,又称中元节。初一起,屯堡人家陆续接老祖公回家享受祭祀,到七月十四送他们回去。怎么送他们回去?屯堡第一村的九溪村600多年来都是用河灯来送,历史的积累形成了今天的九溪河灯节,它是九溪中元节的高潮,也是屯堡社区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同时,又是600多年来屯堡人最具乡愁的体现——九溪人怀念自己在江南一带的老先祖,每年接来享受祭祀后,都要用扎成船形的河灯送他们回江南,因为他们认为江南是水乡,走水路最方便。这就是九溪河灯节的内涵,是一种浓浓的乡愁!

因此,九溪河灯有别于只是观赏的河灯,是对祖先的崇拜和对江南的遥望。600多年前的一次征云南梁王的战事,拉开了20多万将士屯田黔中的序幕,也开启了贵州的大开发。祖先们在荒毛之地,与野兽斗、与自然灾害斗,披星戴月、开荒辟草,他们一边忍受着对家乡思念的煎熬,一边忠于国家的需要,在这里落地生根,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刘伯温当年说:“江南万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以后,云贵赛江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屯堡人就一代代扎根黔中。入黔的将士们接江南的祖先来黔中享祭,然后送他们回去,这种表达怀念的方式一代代地传了下来,一直到今天,将来还要传下去。这是九溪河灯节特殊的背景和意义——服务于国家的需要和不屈不饶的创业精神。

毋容置疑,九溪河灯节的内涵是它成为屯堡旅游人文景点的一大优势,我们相信,九溪人有他们祖先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只要把诠释好七月初一到十四放河灯的内涵作为一个品牌必须的条件来挖掘,九溪河灯节将成为大屯堡旅游中不可缺少的人文景观。

《文化安顺》小编报道

本文图片  李立洪 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