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女(22)袁美云
民国美女袁美云 红极一时的“梨园西施”
人物简介
袁美云(1917—1999),中国著名电影女演员。
袁美云原名侯桂凤,1918出生于浙江杭州。幼年时因父亲早逝,母亲只好将刚满10岁的小桂凤以五百元的身价抵押给苏州人袁树德做养女学戏,押期八年,改名为袁美云。她天赋聪颖,唱做功不错,颇受观众的好评。与她姐姐袁凤云同台演出,人称“袁氏双云”,名扬江浙。袁美云的戏曲舞台表演引起了“天一”公司邵醉翁的注意,他亲自登门说服其义父让美云拍电影,虽不顺利,最终还是同意了。初上银幕便是“天一”公司的什锦影片《游艺大会》,从此她也真正从舞台走上了银幕。
1932年她主演了《小女伶》,这是一部有声片,描写的就是同袁美云同样的身世,她表演非常成功,公映后一炮打响。人们将“小女伶”的雅号与她的名字联在一起。此后她又主演了《飞絮》等影片。1933年,她到了艺华影业公司,主演了阳翰笙编剧,岳枫导演的《中国海的怒潮》一片,她饰演女主角——渔家女阿菊,表演有层次,有对比,热情洋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年,她又被推荐在梅兰芳与夏莫洛夫联合导演的音乐哑剧《琴心波光》中担任主角,以及出演与周倍芳合作的有声戏曲片《斩经堂》。
由于她有扎实的戏曲功底,她的戏路很宽,她可以扮演性格各异的角色。当人们问到舞台表演与电影表演有何区别时,袁美云说:“在开莫拉(摄影机)前演戏,一定不能情感过火或不够,甚至处处都得注意态度的自然。一个电影演员的表演是不能有丝毫勉强的,一切都得和日常生活一样,否则就不堪设想了”。40年代主演几部影片后,移居香港。
踏上星路
袁美云九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把她过继给苏州人袁澍德学戏,袁澍德为她改名“袁美云”。大家觉得学戏一定很苦,袁美云自称侥幸,从没受过鞭打,连呵斥也没听到过,她自幼对唱戏感兴趣,学戏也快。袁美云随养父四处登台,到过苏州、无锡、常州、杭州等地,在苏杭两处唱得最久。十多岁的袁美云在戏台上长大,吟唱西皮流水见惯人情冷暖。
第一次拍戏,袁美云客串天一公司的《游艺大会》,片中穿插京戏和歌舞,她参加了一出《游龙戏凤》。邵老板对袁美云的银幕尝试挺满意,邀请她成为天一的正式演员,但她还没决定完全放弃唱戏,仅答应订一年的合同,并规定一年只拍三部戏。接着袁美云在《小女伶》中出任主角,这年她才15岁。编剧参照袁美云的故事创作了剧本,主人公是一个出身寒微、唱戏成名的女伶,初涉影坛的袁美云本色演出自己的命运和切肤的悲欢,自然出众。正值豆蔻年华的她,紧致的小脸,忽闪的眼睛,婉转的身段,清纯的风度,一下子迷住了观众,由此成为影迷们追捧的明星。
古装宠儿
袁美云在艺华电影公司拍摄影片最多,她最辉煌的时期也在艺华。从天一转到艺华后,她主演了《中国海的怒潮》《逃亡》《凯歌》等表现反压迫反侵略的左翼影片,受到进步影人关注。但是艺华公司的“艺术正义”在干扰与打击中未能坚持,袁美云接着拍摄了《人间仙子》《化身姑娘》等歌舞升平、谈情说爱的喜剧片,当时民族解放运动正风起云涌,抛却时代责任纯粹娱乐的电影,被左翼影人批评为“软性”影片。谈及此事,袁美云感叹说,一个演员与公司签了合同,身不由己,只能表示遗憾。不过这些影片通俗大众,而且袁美云正是青春年少,演天真活泼的角色完全胜任,票房很好。在《化身姑娘》中,高挑瘦削的袁美云以男装出境,分头短发,西装革履,让人耳目一新,大受欢迎,《化身姑娘》拍了多部续集。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在孤岛时期以及太平洋战争后成为沦陷区的上海,袁美云仍拍片不辍,有《茶花女》《日出》《少奶奶的扇子》《西施》《红楼梦》等影片问世。1938年她未能赶到重庆,而到了香港,当时是她最远一次出门,在香港逗留两个多月,她拍了一部《女少爷》。
抗战期间,袁美云最有影响的大片是《西施》和《红楼梦》。她的古装扮相很讨巧,而且有学戏的扎实功底,演古装片举手投足更见韵味。《西施》将春秋时“卧薪尝胆”的故事搬上银幕,在孤岛环境下,只能以借古喻今曲折表达抗日爱国之志。1941年春天,《西施》作为“巨片”在“大光明”和“大上海”上映,这两家影院只放映好莱坞影片为主,《西施》正是要扬国片威风。《红楼梦》中袁美云反串贾宝玉,当时评论认为剧本改编是失败的,但是袁美云的反串演出还是得到认可。
十年苦斗
繁华背后道苦衷
明星出现在公众面前,鲜花掌声,让人觉得生活总是给他们以笑脸,其实明星的工作也需要艰辛付出。拍戏负伤在摄影场里是常有的事,袁美云在艺华公司拍《小姊妹》时吃到苦头。各公司的摄影场大多有地下层,夜里拍戏,袁美云到化妆室换衣服,不小心一脚踏空,从地面跌到地下层,当场昏厥,地穴里都是洋钉和木块,她的膝盖受伤,醒来后痛得直叫。正好演员王引也在片场,急忙跳下去将她救起。
《红楼梦》之后,袁美云略渐发胖,原来青春可人的风采渐渐消减,而顾兰君、陈云裳等人纷纷窜红,袁美云日渐没落,没什么有影响的作品了,1948年她因病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