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听书”之《四千年农夫》
“一起来听书”之《四千年农夫》
浙江图书馆、浙江民生资讯广播联合推出
2020年4月15日21:00 FM996播出
【主持人口播】
秋雨:这里是民生996“一起来听书”。我是你的陪伴者秋雨。
最近杭州的天气可谓是一晴到底,但是周末的时候总是雨水相伴。尤其是上周六的春雨一场,一夜风雨飘摇,花朵飘零。好像觉得花瓣都回归了土壤,找到了它们的归宿。
春雨潇潇。刚从这个最漫长的冬天苏醒过来的土地上,辛勤的农民兄弟又开始了一年的春耕,希望他们今年能够有一个好的收成。
伴着春雨,“一起来听书”联合文澜读书岛在这个春耕时节做了一场关于土地和农耕的专门策划,请来了自然爱好者林捷,为大家分享美国农业科学家富兰克林·H·金的《四千年农夫》。100多位书友在线参加了这场分享活动。
富兰克林·H·金是美国农业部土壤管理所所长、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物理学教授。1909年2月到7月,他深入考察了日本、朝鲜、中国的农耕产业,写下了这本详细的记录和反思。书的封面上还有一个副标题: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正如这个副标题所说,金教授十分推崇远东地区的原生态农耕方式,认为推广中国、朝鲜和日本可持续农业经验对全人类都有帮助。
接下来的节目中我们把嘉宾的精彩观点和大家分享。如果你恰好读过这本书,欢迎在微信平台和我们讨论起来。第一位嘉宾是来自诸暨的自然爱好者林捷。这是她第三次来到我们的读书会。这一次她带来了自己非常详尽的感受。林捷认为,《四千年农夫》是一本有关100多年前中国农业的详实考察报告,大量的数据和图片,让我们充分了解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和传统的农耕文化,养蚕、种茶、烟草、建筑、燃料、织物、墓地、孵小鸡等等,包罗万象,事无巨细。作者通过自己的耳闻目见,对中国人民充满赞叹之情,赞叹这个民族的勤奋、节约、任劳任怨的精神。一起来听。
【嘉宾林捷音频】
林捷:《四千年农夫》是我2017年参加浙江大学植物达人训练营时,老师推荐的。看了以后印象非常深刻,所以这次特意推荐给大家。我觉得在现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再来重读这本书有着特别的意义。本书的作者富兰克林·H·金是威斯康星大学的农业物理学教授,美国农业部土壤局局长,被称为美国土壤物理学之父。
本书的译者有两位,一位是程存旺,另一位是石嫣,这两位都是农业方面的博士,其中石嫣是国内第一位公费去美国务农的学生。2016年3月16日,她还当选为2016年的全球青年领袖。
我把这本书定义为一本游记,一本有着特定专业水平的游记。金教授于1909年2月2日离开美国西雅图,7月下旬返回美国。在中国停留的时间约为4个月20天。他在太湖流域前后一共游历了两个半月,还访问了香港、珠三角和西江流域、青岛、济南、天津、长春等地。金教授在这些地方主要考察了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这本书,正是他与东亚的这三个古老农耕民族的农民深度交流之后,对一路所见所闻的完整记录和反思。
那么金教授为什么会来考察东方国家的农业呢?在本书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当时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大陆虽然进行了短短不到100年的开发,但在这段时间里,美国因殖民化形成了大农场农业耕作模式,生产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农药、化肥,消耗非常大,农场规模也越来越大,越来越依赖农药、化肥以及大规模农机的投入,陷入了要么变大要么走人的困境。在北美大草原上,因为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肥沃的土壤大量流失,自然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美国农耕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金教授对当时美国所处的状态非常担忧,他认为当时的美国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就穷尽了地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于是他萌生了探究东亚国家农耕方式的想法。那么当时中国、朝鲜和日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那个时候的中国农民,在每一块土地上精耕细作,他们种植技术的核心是如何集约而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空间,因此采取了间种套种、一年多熟、轮作等方式,都是为了在有限的资源环境条件下获得更多的产出。
中国传统农业倡导的是种养结合、精耕细作、地力长新,核心就是处理好农业与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中国农民特别关注农时,因此我们才有二十四节气。农业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农人则需要处理好这几个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这便是农事的管理。当时中国的农民就是遵循着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在种植。每天的劳动量非常大,工作的时间也非常长,但是在作者的描述中,好像觉得当时的中国农民沉浸在这样的田间劳作中,他们付出的很多,索取的却很少。
金教授的目标是考察这三个国家的农业,所以书中所涉的内容基本都是和农业有关的。比如所到之处的土壤,农民的耕作习惯,植物,动物,还有很多中国的传统农具,中国农民劳作的场面,里面还有很多数字的比较,有些内容比较专业,特别是大段的数字比较。不过我觉得普通的读者可以从作者的描写和这些百年前的照片中,了解当时东亚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从这一个层面来说,《四千年农夫》可谓是一本对当时中国农业的详实的考察报告,里面有图片,有大量的数据,有很多经验和结论。它所涉猎的范围不仅仅是农业,还有这4个月以来,作者所体验到的中国的风土人情。
【主持人口播】
秋雨:这是来自林捷的分享。正如她所说,不管你有没有读过这本书,听了分享都会有一些感悟和思考。今天我们看这样的描写,实在是特别敬佩我们的祖先们,是他们的精神一直在鼓励着我们代代相传,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成果。对于我们普通的读者来说,即便没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通过书中的图片,通过书中简单的描写,看到当年那个年代,了解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们是怎样通过传统的农耕方式,来养活自己,养活数亿人口的。
在分享会上,还有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的赵云鹏教授的分享。他说,我们很熟悉两个事实,一是中国用全球7%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二是我们的父辈勤俭节约到了我们无法理喻的一个程度。我们会有疑惑,这两者是如何联系到一起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听赵云鹏教授的分享。
【嘉宾赵云鹏音频】
赵云鹏: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有两个非常熟悉的常识:一是中国用全球7%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二是我们的父母辈、祖父母辈,非常地勤俭节约,甚至到了无法理喻的程度。
对此我们会有疑惑,二者是如何实现的?又是如何联系到一起的?《四千年农夫》这本书可以说很好地同时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它关注的核心是100年前中国、朝鲜、日本三国的农民如何管理土地的土壤肥力。本书作者富兰克林·H·金是美国农业部土壤所的所长。他是在美国肥沃土壤大量流失,威胁到其农耕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来东亚考察取经的。所以他回答的问题是,在人口稠密的东亚三国,农民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如何防止土地生产能力的枯竭?
本书的答案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在生产技术上加强灌溉,减少水土流失,循环补充各种形式的农家肥。二是在生产模式上充分节约土地,延长作物的生长期,通过种植不同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来提高单位土地的效益。这些技术和模式得以实现的基础,就是东亚三国的农民不辞辛劳地投入劳动力,年复一年,一代接一代。
在《四千年农夫》这本书里面,金教授还提到日常使用的最小面值货币可以反映生存压力和小规模经济体的状况。中国当时是用铜钱的,一吊钱等于250文,一吊钱又等于20美分。中国最小的货币单元是文(铜板),而美国是分。美国的一分相当于中国的12.5个铜板。这是一个直观和简单粗暴的评价,中国农民的生存压力是美国农民的12倍。正是这些没有大智慧却有着惊人毅力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了几百万人,并且世世代代承担着繁重税收,用于支持国家建设,甚至是不必要的战争。不仅如此,他们还一直延续着男子汉气概,并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将这种气魄发扬光大。
中国农民长期的劳作,深刻地塑造了我们的体格和性格,我们的农村和农业,我们中国当代的生态环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又重新塑造一方水土。这本书对我们当代中国的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也都有许多经验和智慧可以汲取。
【主持人口播】
秋雨:刚刚我们听到的是来自赵云鹏教授的分享。说到农耕这个词,似乎和年轻人以及很多90后都不太搭边。我们了解的太少,觉得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在我们的读书分享会中,就有一位读者恰好是在城市中长大的90后,他是一位自然教育从业者,在读过这本《四千年农夫》之后,他也有了自己的感受。
【书友熊童子音频】
熊童子:我是熊童子,一名自然教育从业者,一名城市中长大的90后。在城市中长大的经历,让我对农事农业十分陌生,但自然教育从业者的身份又让我知道人类社会对农业的依赖。因此好奇之下翻开了本书。书里描绘的并非现代化的农业,而是20世纪初期东亚三国的农业。它更像是如今的自然农法。尽管现代化农业不费人力,十分高效、高产,但背后牺牲的是农业的生命周期和自然的健康。
富兰克林·H·金在本书中真实地还原了百余年前农业的细节,但又增加了他作为农业物理学教授的独特视角。如果你对农业尤其是对自然农法感兴趣,读这本书一定能给你带来许多启发。
【主持人口播】
秋雨:这是来自熊童子的分享。在当天的分享会上,来自文澜读书岛的劳月老师也分享了对这本书的感想。我觉得他有一段话我特别喜欢,他说,历史总是盘旋式发展,螺旋式上升。100多年前,美国的富兰克林·H·金跑到中国,否定了美国的现代农耕模式,推崇东亚的可持续发展的农耕模式。100多年之后,东亚可持续发展的农耕模式却消失殆尽,被美国的现代农耕模式所取代,但又面临着发展的瓶颈。
在春耕时节,我们对农事、对土地、对农耕模式的讨论似乎特别有意思。所以,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四千年农夫》,又觉得这个话题对你来说特别感兴趣,你可以找来这本书读一读。来自富兰克林·H·金的《四千年农夫》,或许会让你有和今天的这些分享嘉宾们同样的感受,或许也会有更多更特别的想法。
这里是“一起来听书”,我是秋雨。如果你有好书,好的文章,都可以来和我分享,到浙江FM996的微信公众平台。我们联合浙江图书馆文澜读书岛所举办的线上读书会也会持续进行,请大家持续收听我们的节目。
下周世界读书日就要来到了。每年的这一天相信对于很多爱书的人来说,就像是一个普通的日子。日日念,天天读,权当是普通的一天。但是对于更多的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的人来说,却是不平常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我们可以拿起书本去好好地感受来自于文字的魅力。
在2020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一起来听书”也会推出一系列融媒体活动,等待各位来参加!请各位锁定收听每天晚上9点档的“一起来听书”,我是秋雨。我们要在明天晚上的9:00不见不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