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这75种善本书,曾经和我故乡有关
我一直想复印现藏国图的贺孔才撰《潭西书屋书目》手稿,迄今未得手。不仅贺家捐赠的图书“一入侯门深似海”,连目录也秘藏深锁,不教人知,真是何必又何苦。
我不过就是想知道当年贺孔才究竟捐了哪些书。常见的资料说,1949年3月25日,贺孔才将家藏12768册图书捐出,内有元刻本《唐音》《朱子大全》,明刻本《元文类》《郢史》《唐文粹》《周礼》《大学衍义》《尹和靖文集》和《百川学海》等孤本。
今天在“夜书房”翻阅贺家藏书资料,忽然翻出十几年前去北京采访贺家后人时,贺孔才长子贺仁提供给我复制的一份书目。这份题为《培新先生所捐书目》的材料共六页,辑录图书75种,1193册。我当时忘了问这份书目的来历,所以今天也不知这编号3205—3280的书是在原书目中随意截取的一段,还是碰巧当时就提供了这几页。不管是哪种情况,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只是贺孔才捐书总量的不足十分之一。
还有一种可能,这75种书,都是贺孔才捐书中有资格进了国家图书馆善本库的。
这是最大的可能。
按这份目录所列,网上流传的所谓“元刻本《唐音》”实则是明刻本。
如果我的最后一种推测是真的,那么可以断定,那12768册书,一进北京图书馆,就按版本珍稀与否,散入茫茫书海中了。这75种古籍沾版本的光,得以排进同一序列中,同藏善本书库内。书若有灵,它们该有机会聊聊家常,思念一下流离失所的兄弟姐妹,怀想一下潭西书屋的湖边岁月。75种明清版本中,总会有一种是从河北省故城县郑家口镇贺家老宅书房中运到北京来的吧。近来我一直在想,那贺家老宅,我其实是见过的。1982年我去故城采访,住县政府招待所,去县委县政府办公室接洽。据新县志载,县委县政府大院当年用的就是原来的贺家大院。
所谓书缘,不堪细想,细想暗自心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