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百年 | 方尔灏家庭:为了使命,明知是死而义无反顾

小时候,我常依偎在奶奶怀中,听她讲述关于伯父方尔灏的故事。每每讲到动情处,奶奶的眼角总会泛起泪光。后来我才慢慢懂得,伯父是福州地区早期的共青团员、共产党员,他为筹建福州地区的党组织和团组织做了大量工作。每当想起这些,我总为伯父舍生忘死、英勇奋斗的革命事迹感到心潮澎湃,也会为他年仅23岁就为革命事业牺牲而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

虽不曾见过伯父,但在我心里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

独立自强少年郎

我爷爷在世时,家境还算殷实。因为爷爷担任福州候补通判,所以我们整家从浙江搬到了福州,住在北后街的大营房,后来那儿也成了早期地委办公地点。

伯父在我们大家族里排行老四,按照浙江那边的习俗便唤作“四哥”。据我奶奶的回忆:“四哥”从小就叛逆,当时家里有佣人,偏生不用,总是喜欢自己挑水、做卫生。被别人说道时,“四哥”总是这样反驳:“都是人,我也有手有脚,为什么喝水还要别人挑。”

方尔灏

伯父是个热心肠。家里每天给的零花钱,他会一分不剩地用来帮助周围的穷苦同学。伯父路见不平时也总是挺身相助,那时候北后街还流传着“有事找'四哥’”这样的说法。

后来,爷爷早丧,家道中落。年少的伯父坚持勤工俭学,从英华学校转到杨光中学学习法语。也许正是骨子里那股济贫扶弱的正气,促使伯父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办刊结社传思想

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个人的命运往往和时代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尤其是在一百年前风雨飘摇的中国。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积极响应,当时就读于省立福州二中的陈任民便是其中之一。此后,陈任民到上海拜访恽代英、邓中夏等革命领袖,带回《奋斗》等革命刊物和一些社会科学书籍,这些书籍给伯父很大的启发。少年的心灵第一次受到这样的震动,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的伯父便决心要办刊物,把这些思想传播出去。

伯父是个敢想敢做的实干派。从1922年起,他便先后组织参与创办了“民社”、“工学社”、《冲决》周刊、“民导社”以及“福建青年社”等。

其中,《冲决》周刊是福州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冲决》周刊

也是在那时,伯父写下了《十二年的国庆》。
枉死了七十二烈士
空有了“共和”二字
现在呢,烈士的热血未干
共和的虚名如是
官僚、军阀,暴横恣睢
学生、工人,懵懂沉醉
什么民权、民生
什么民意、民情
嘘,这就是十二年的国庆

这是伯父留下的唯一一首诗。每当读到这首诗,总能感受到伯父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无比愤慨和对民主革命的热切希望。

借助社团和刊物,伯父等人逐步开展了福州学生运动。他们通过街头表演、演讲等形式,宣传新理念、新文化,抨击军阀的反动统治,抵制日货。还通过支持福建学生联合会广泛开展活动,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以(洋)教治校,促进国民会议,等等。所有的这些工作,使福州人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为福州革命奠定了基础。

甘洒热血写青春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建团建党的开辟性活动往往有赖于各地先进的知识分子与革命先觉们,他们既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的发展,也经历了筚路蓝缕的艰辛过程。

伯父亦是如此,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披荆斩棘、舍生忘死,推动着福州革命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

1925年初,福州进步青年的活动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直接指导,开始把学习、宣传马列主义和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结合起来。也是从这时开始,伯父等人酝酿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

在长期交流以及多番申请下,伯父等人成为了福州第一批共青团员。后来,伯父到上海汇报工作,被安排在《热血日报》实习,回来后被任命为特派员,并参与组建共青团福州地委。

在伯父与团中央的书信往来中,有汇报福州农运、工运、学运情况的信,也有给任弼时写的有关改组学联、办报、经费等问题的报告。这些书信如今被保存在市委旧址展览馆里,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伯父的赤诚之心。

方尔灏给任弼时的信——有关改组、办报、经费等问题的报告

每次,我都会长时间的驻足于此,仔细阅读这些书信往来。信中记载的多是一些琐碎之事,但透过这些书信,伯父对革命极端负责、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形象在我眼前愈发清晰。

无论处境如何艰难,伯父也不曾忘记自己的理想,愿意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一切。奶奶曾回忆说,那时伯父一直在发动工人运动,还因此被反动军阀给抓去调查,严刑拷打了一番。回来后,他就一心扑在这件事上,要申请入党,要继续作斗争。
伯父1925年于病榻之上,给中共中央写的信,表达自己对入党的急切与渴望。后来也收到了回信。伯父成为了福州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

1926年4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共福州地委正式成立。伯父也深受党组织的认可,被任命为地委书记,同时他还兼任团地委书记。

那时,因福建尚未设立省委,中共福州地委直属中央领导,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福州的革命运动迅速发展。以实现无产阶级利益为职责的福州党组织,推动着福州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伯父多次组织开展革命运动,他教育党员,组织力量,革命形势越来越好。

遗憾的是,伯父的革命事业在23岁时便戛然而止。

1927年4月4日凌晨,由于叛徒出卖,伯父与陈应中等6人同时被捕。在狱中,面对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始终保守党的机密。

他还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只要双手还能动弹,都天天坚持写日记,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只要还能张口,都勉强吃饭,他说:“吃饱饱的好给敌人算账!”

5月17日,伯父同徐琛等六位同志被杀害。在被押赴西门鸡角弄刑场的路上,伯父等人高唱《国际歌》,高呼“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胜利万岁!”就义时,面不改色,英勇顽强。

伯父用自己的忠诚、担当告诉我们什么是初心和使命。每一位共产党人坚守信念,为了他们的使命,抛头颅洒热血,明知是死而义无反顾。一切都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

历尽艰辛终不悔

奶奶苏鸿英是伯父革命事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封建家庭成长起来的奶奶并没有被束缚住思想,相反,她一直是一个心胸宽阔,明辨是非的人。

对于伯父参与革命的决定,奶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先前说过方家老宅,就是在奶奶的支持下成了地委的早期办公地点。

奶奶说,为了给伯父凑齐活动的经费,她毅然典当了自己的嫁妆饰品。伯父的革命战友们,都亲切地称奶奶为“干妈”。每次他们在家开会,奶奶总是提心吊胆,但她什么都没说,只是搬张椅子坐在门口,给他们站岗放哨。

后来,我父亲和小叔在伯父的带领下,也成了组织的通讯员,一家人团结在一起干革命。

伯父牺牲后,奶奶曾被监禁了8年。在这期间里,她一直乐观地坚信着,好日子一定会来的。后来,一切也如她希冀的那般,福州解放,新中国成立。党和国家也没有忘了她,1954年,她还曾作为烈士家属代表被邀请到北京,这让她尤为感动和自豪。

奶奶的一生始终以我伯父为荣。她曾说,为了革命她献出了房子,献出了首饰,最后还献出了自己的儿子。她在临终前还特意嘱咐我们,伯父牺牲在鸡角弄,叮嘱我们一定要定期过去祭拜,不要忘了。虽然奶奶不说,但是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悲痛和惦念。

革命精神代代传

伯父牺牲得早,没有后代,我是过继给他的。作为烈士后代,党和国家给了我很多正面的帮助和引导,让我可以很好的成长,我也一直铭记党和国家的恩情并心怀感激。

1970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和之后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白伯父的伟大情怀和重要贡献,我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伯父的精神。尤其是在党校工作期间,我一直努力做好党的政策的宣传员,并尽心尽责地教导每一个学生,我也因此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2003年退休后,我便一直关注并收集与伯父有关的资料,希望能向更多人讲述伯父的故事,弘扬爱国精神。如今,在福州市委和鼓楼区委的重视和保护下,鸡角弄的景观越来越好了,文林山上设有我伯父的展览,福建博物院里存放着他的事迹。革命烈士洒下的鲜血,不曾被遗忘,通过重温他们的英雄故事,我们不断汲取奋进力量。

苏鸿英(前排右三)与家人合影

作为烈士后代,我们家也一直很重视对于革命家风的传承。每年我们都会去鸡角弄祭奠我的伯父,也会时不时讲起伯父的故事。

方正等烈士后代到鸡角弄祭奠

正是在这般言传身教下,我的两个孩子一直常怀戒尺,规矩行事。如今,他们在各自工作中也都有着较好的表现,大儿子亦是一名老党员。孩子们常感慨,正是有着成千上万像伯父这样的革命烈士,为了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才有如今的新中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要把伯父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如今,我的孙子已经上大学了,他觉得伯公离自己不是那么“远”,展馆里的那些老物件仿佛是穿越时空的种子,而他则是红色血脉的传播者。他说,自己也希望能像伯公那样,勇往直前,直面困难,敢于为理想信念而执着奋斗,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

静静伫立的荔枝树早已亭亭如盖,时光定格,不愿流去。站在树下,我仿佛能看到那个意气风发、昂首抗争的伯父。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革命的年代里,正是有着无数像伯父这样的人物,用鲜血和生命挺起了中华民族脊梁,实现了祖国独立和人民解放。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而今,我想我们要讲好革命先烈的故事,就是为了要守住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传承革命先烈的优良家风,以此激励我们,鞭策我们,为新时代的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福州鸡角弄革命先烈就义处纪念地

口述人:方正(方尔灏侄儿,福州市委党校退休教授)

整理人:张心

供稿 | 福州市纪委监委  福州市鼓楼区纪委监委  鼓楼国投集团纪委

视频 | 福州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审核 | 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  福州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0)

相关推荐

  • 福州三大革命烈士纪念地诞生内幕揭秘)(2)

    "雨花台"烈士事迹非常感人 自那天之后,我们展开了对牺牲在鸡角弄的共产党人事迹的收集和采访,收获到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1927年4月27日,年仅23岁的中共福州首任地委书记方尔灏 ...

  • 读烈士家书,感悟初心使命

    回首百年峥嵘岁月,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献身于革命事业!他们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舍小家为大家,心系家人,却只能以家书诉衷情.他们将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用自己的青春谱写出一首无悔的赞歌!今天, ...

  • 杨月秋 | “明年,我回家结婚”

    [往期回读] "明年,我回家结婚" 江都   杨月秋 杨月秋先生,1968年出生,江都区教育局督导室副主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会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扬州市音乐文学 ...

  • 东北历史(41):长春南湖公园里,曾经埋过一位烈士,他是谁?

    在长春市南湖公园内,曾经埋葬一位革命烈士.那么,这位革命烈士是谁?他做了什么样的事情? 南湖公园坟墓 南湖公园位于市中心,很多人都去游玩.不过,人们在公园内发现有一座坟墓,存在多年.那么,这座坟墓是谁 ...

  • 福州三大革命烈士纪念地诞生内幕揭秘)(1)

    今天是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自1999年开始,本报发起并推动了福州一批革命烈士纪念地的诞生,在一批老红军.老八路.老地下党员和当地老交通员.老游击队员的帮助下,记者参与了寻找革命烈士遗骨.确认牺牲地.建 ...

  • 读书│烈士纪念日,缅怀谭寿林

    谭寿林<俘虏的生还>选段.(视频剪辑:徐强) <谭寿林传>前言 贵港郁江南岸(今贵港市港南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秦汉三国时期桂林郡.郁林郡郡治及布山县县治所在地,是&q ...

  • 福州三大革命烈士纪念地诞生内幕揭秘)(3)

    本报率先报道"福州雨花台" 2001年3月26日,本报在头版头条,以<福州也有个"雨花台">为题,介绍了牺牲在鸡角弄的部分先烈的故事,因当时临近清明 ...

  • 重庆老农发现“手铐遗骸”,揭开26年前,女烈士的遇害真相

    1975年,重庆歌乐山地区的一位老农向组织反映:解放前夕,曾经在金刚坡碉堡中,发现过一具带着手铐的女尸. 歌乐山地区是国民党"军统"特务的总部和渣滓洞监狱所在地,这里曾经发生过多起 ...

  • 八宝山之旅·完结篇

    本来八宝山还有许许多多的烈士和他们的故事,不过我也不想再讲了,因为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自己去看看,这篇就做个最后结尾了,讲一个我碰到的烈士之后的故事. 当时在园子里的时候,碰到了一个老奶奶和一个中年人. ...

  • 杨家三烈士

    小记城区东涌镇赤岗村民杨添发.杨约.杨迪三烈士 上世纪20年代初,彭湃率先高举的农民运动之火把,在海陆丰地区点燃,激起了当地广大农民兄弟的革命热情,他们为了冲破黑暗的牢笼,纷纷起来响应.然而,大革命失 ...

  • 散文:夜宿云蒙寺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仲夏时节,万物极盛.端午节前夕,应田黄镇政府之邀,我们济宁市散文学会.邹城市作家协会一行十余人开启了"寻找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红 ...

  • 福州三大革命烈士纪念地诞生内幕揭秘)(7)

    1100户福州人建起"英雄山" 因为寻访陈可珠事迹,记者认识了当年林连罗游击队老队员.省外贸厅离休干部林祥瑞,他想为陈可珠修建纪念馆,本报不但及时报道,而且参与筹措建馆,并跟踪报道 ...

  • 《绝密使命》彭庚年原型:亲人苦等22年!建国后中央来信方知牺牲

    最近,央视推出的革命历史题材剧<绝密使命>正在热播,这部剧是红色"三绝"系列的封笔之作,将首次解密被毛主席誉为"红色血脉"上的隐秘故事. 在土地革命 ...

  • 怀念伯父糜文浩烈士

    糜文浩与妻子王彩贞合影 去年9月30日是中国第七个烈士纪念日.我在上海新闻频道看到市委书记李强和上海市党政军领导及各界人士300余人来到龙华烈士陵园,祭拜革命英烈.他们瞻仰了烈士纪念地新落成的一座高墙 ...

  • 《为了和平》心得体会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年少云烈士的故事,小时候就在语文课本里学过,邱少云这光辉的名字里就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了. 邱少云之为什么能在烈火烧身之下不动摇呢:是因为他有刚毅的性格,有高度的组织红律性能把革命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