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百年 | 方尔灏家庭:为了使命,明知是死而义无反顾
小时候,我常依偎在奶奶怀中,听她讲述关于伯父方尔灏的故事。每每讲到动情处,奶奶的眼角总会泛起泪光。后来我才慢慢懂得,伯父是福州地区早期的共青团员、共产党员,他为筹建福州地区的党组织和团组织做了大量工作。每当想起这些,我总为伯父舍生忘死、英勇奋斗的革命事迹感到心潮澎湃,也会为他年仅23岁就为革命事业牺牲而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
虽不曾见过伯父,但在我心里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
独立自强少年郎
我爷爷在世时,家境还算殷实。因为爷爷担任福州候补通判,所以我们整家从浙江搬到了福州,住在北后街的大营房,后来那儿也成了早期地委办公地点。
伯父在我们大家族里排行老四,按照浙江那边的习俗便唤作“四哥”。据我奶奶的回忆:“四哥”从小就叛逆,当时家里有佣人,偏生不用,总是喜欢自己挑水、做卫生。被别人说道时,“四哥”总是这样反驳:“都是人,我也有手有脚,为什么喝水还要别人挑。”
方尔灏
伯父是个热心肠。家里每天给的零花钱,他会一分不剩地用来帮助周围的穷苦同学。伯父路见不平时也总是挺身相助,那时候北后街还流传着“有事找'四哥’”这样的说法。
后来,爷爷早丧,家道中落。年少的伯父坚持勤工俭学,从英华学校转到杨光中学学习法语。也许正是骨子里那股济贫扶弱的正气,促使伯父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办刊结社传思想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积极响应,当时就读于省立福州二中的陈任民便是其中之一。此后,陈任民到上海拜访恽代英、邓中夏等革命领袖,带回《奋斗》等革命刊物和一些社会科学书籍,这些书籍给伯父很大的启发。少年的心灵第一次受到这样的震动,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的伯父便决心要办刊物,把这些思想传播出去。
伯父是个敢想敢做的实干派。从1922年起,他便先后组织参与创办了“民社”、“工学社”、《冲决》周刊、“民导社”以及“福建青年社”等。
《冲决》周刊
这是伯父留下的唯一一首诗。每当读到这首诗,总能感受到伯父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无比愤慨和对民主革命的热切希望。
借助社团和刊物,伯父等人逐步开展了福州学生运动。他们通过街头表演、演讲等形式,宣传新理念、新文化,抨击军阀的反动统治,抵制日货。还通过支持福建学生联合会广泛开展活动,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以(洋)教治校,促进国民会议,等等。所有的这些工作,使福州人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为福州革命奠定了基础。
甘洒热血写青春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建团建党的开辟性活动往往有赖于各地先进的知识分子与革命先觉们,他们既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的发展,也经历了筚路蓝缕的艰辛过程。
1925年初,福州进步青年的活动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直接指导,开始把学习、宣传马列主义和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结合起来。也是从这时开始,伯父等人酝酿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
在长期交流以及多番申请下,伯父等人成为了福州第一批共青团员。后来,伯父到上海汇报工作,被安排在《热血日报》实习,回来后被任命为特派员,并参与组建共青团福州地委。
在伯父与团中央的书信往来中,有汇报福州农运、工运、学运情况的信,也有给任弼时写的有关改组学联、办报、经费等问题的报告。这些书信如今被保存在市委旧址展览馆里,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伯父的赤诚之心。
方尔灏给任弼时的信——有关改组、办报、经费等问题的报告
每次,我都会长时间的驻足于此,仔细阅读这些书信往来。信中记载的多是一些琐碎之事,但透过这些书信,伯父对革命极端负责、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形象在我眼前愈发清晰。
1926年4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共福州地委正式成立。伯父也深受党组织的认可,被任命为地委书记,同时他还兼任团地委书记。
那时,因福建尚未设立省委,中共福州地委直属中央领导,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福州的革命运动迅速发展。以实现无产阶级利益为职责的福州党组织,推动着福州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伯父多次组织开展革命运动,他教育党员,组织力量,革命形势越来越好。
遗憾的是,伯父的革命事业在23岁时便戛然而止。
1927年4月4日凌晨,由于叛徒出卖,伯父与陈应中等6人同时被捕。在狱中,面对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始终保守党的机密。
他还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只要双手还能动弹,都天天坚持写日记,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只要还能张口,都勉强吃饭,他说:“吃饱饱的好给敌人算账!”
伯父用自己的忠诚、担当告诉我们什么是初心和使命。每一位共产党人坚守信念,为了他们的使命,抛头颅洒热血,明知是死而义无反顾。一切都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
历尽艰辛终不悔
奶奶苏鸿英是伯父革命事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封建家庭成长起来的奶奶并没有被束缚住思想,相反,她一直是一个心胸宽阔,明辨是非的人。
对于伯父参与革命的决定,奶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先前说过方家老宅,就是在奶奶的支持下成了地委的早期办公地点。
奶奶说,为了给伯父凑齐活动的经费,她毅然典当了自己的嫁妆饰品。伯父的革命战友们,都亲切地称奶奶为“干妈”。每次他们在家开会,奶奶总是提心吊胆,但她什么都没说,只是搬张椅子坐在门口,给他们站岗放哨。
伯父牺牲后,奶奶曾被监禁了8年。在这期间里,她一直乐观地坚信着,好日子一定会来的。后来,一切也如她希冀的那般,福州解放,新中国成立。党和国家也没有忘了她,1954年,她还曾作为烈士家属代表被邀请到北京,这让她尤为感动和自豪。
革命精神代代传
伯父牺牲得早,没有后代,我是过继给他的。作为烈士后代,党和国家给了我很多正面的帮助和引导,让我可以很好的成长,我也一直铭记党和国家的恩情并心怀感激。
1970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和之后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白伯父的伟大情怀和重要贡献,我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伯父的精神。尤其是在党校工作期间,我一直努力做好党的政策的宣传员,并尽心尽责地教导每一个学生,我也因此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2003年退休后,我便一直关注并收集与伯父有关的资料,希望能向更多人讲述伯父的故事,弘扬爱国精神。如今,在福州市委和鼓楼区委的重视和保护下,鸡角弄的景观越来越好了,文林山上设有我伯父的展览,福建博物院里存放着他的事迹。革命烈士洒下的鲜血,不曾被遗忘,通过重温他们的英雄故事,我们不断汲取奋进力量。
作为烈士后代,我们家也一直很重视对于革命家风的传承。每年我们都会去鸡角弄祭奠我的伯父,也会时不时讲起伯父的故事。
方正等烈士后代到鸡角弄祭奠
正是在这般言传身教下,我的两个孩子一直常怀戒尺,规矩行事。如今,他们在各自工作中也都有着较好的表现,大儿子亦是一名老党员。孩子们常感慨,正是有着成千上万像伯父这样的革命烈士,为了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才有如今的新中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要把伯父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如今,我的孙子已经上大学了,他觉得伯公离自己不是那么“远”,展馆里的那些老物件仿佛是穿越时空的种子,而他则是红色血脉的传播者。他说,自己也希望能像伯公那样,勇往直前,直面困难,敢于为理想信念而执着奋斗,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
福州鸡角弄革命先烈就义处纪念地
口述人:方正(方尔灏侄儿,福州市委党校退休教授)
整理人:张心
供稿 | 福州市纪委监委 福州市鼓楼区纪委监委 鼓楼国投集团纪委
视频 | 福州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审核 | 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 福州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