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老师,也比不上一对有远见的父母!
再好的老师,也比不上一对有远见的父母!
再好的老师,都比不过父母的言传身教。
有人说:“复制、粘贴,再发送,一句吹捧而已,跟风就是了。”
但曾是中小学老师的冉高鸣却说:“作为一个老师,我更希望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各位家长有参与感。
不要做群里的好家长,而要做孩子教育路上的好老师。”
对绝大多数的老师而言,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家长的吹捧,而是每一位父母都能深刻地明白一件事:
教育这条路上,孩子是毛坯房,老师只是装修师傅,家长才是真正的业主。
01
同一个班级,同一位老师,为什么孩子间的差距那么大?
同在一个班级,每天接触的都是相同的老师、课程和作业,为什么有的孩子遥遥领先,有的孩子却沦为倒数?
归根结底,还在于学校之外,在于那些老师看不见的地方——
家庭。
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说:“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张图片:
班里有个孩子三番五次不交数学作业,老师多次发消息提醒家长,可没想到,当老师再一次去催的时候,竟然被家长拉黑了。
很多家长觉得,既然把孩子送去了学校,那么孩子的成绩就应该由老师全盘负责。
其实不然。
老师可以教孩子知识,却没办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可以教孩子解题思路,却没办法赋予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与其说孩子之间差的是成绩、是分数,倒不如说是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差距。
要知道,教育孩子才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作为家长,不一定要有富足的条件,但一定要有远见;不一定要学富五车,但一定要坚信知识的力量。
毕竟,父母才是孩子命运的主宰者。
还记得“天才少女”武亦姝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吗?
“天才是不存在的。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02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意思是说,老师是为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但“教育”二字中,如果只有老师的“教”,却没有父母的“育”,归根结底,还是不完整的教育。
《家有儿女》中的夏东海,就是一个懂得育人的爸爸。
一次,父母答应刘星得第一名就奖励他一个MP3。
刘星便偷偷用小雪的作文冒充是自己写的,真的得了第一名。但当他捧着奖状的时候,心里却很愧疚。
思前想后,刘星主动向老师说明了情况,承认了错误,并归还了奖状。
夏东海得知这件事后,没有批评他,而是说:
“我对于你这种敢于直面错误、承认错误的勇气,有点敬佩啊,不愧是咱们家的第二条男子汉呀。”
“由于你勇于承认错误,爸爸妈妈决定把MP3送给你。”
但夏东海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因此否定孩子的人品,而是用宽容和理解,与孩子建立起了互相信赖的关系,让他相信:
无论何时,父母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回答,让孩子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但事实上,教育的根本,永远是先育人。
“成长远比成功更重要。 培养孩子如同种树,只有在根上先滋养他,然后以品德之养分来灌溉,孩子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离阳光更近一些。”
如果说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育人的担子,父母必须义无反顾地挑起来。
03
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父母把教育孩子,当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教育是能改变孩子一生的事业。
但生活中,却有这样一类父母,把教育孩子当作是老师给自己布置的任务——
老师说孩子不写作业?
好,那就冲到教室里,把孩子的书和作业本都撕了。
老师说孩子纪律差、坐不住?
那就当着老师的面,打到孩子痛哭流涕。
孩子出现问题,老师告诉家长,家长却觉得这是老师给自己“布置任务”、“找麻烦”。
朋友是小学老师,她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
她班里有个男孩,上课的时候一分钟也坐不住,一会儿抠抠手指,一会儿跺跺脚。
有时候老师正在讲课,他却突然站起来,对着同学的头就是一巴掌。
朋友每次给孩子妈妈打电话,妈妈总是说知道了知道了。
可她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跟孩子沟通,也不是训练孩子的专注力,而是罚孩子跪。
每次罚孩子,还要拍张照片发给朋友看。
一开始,朋友还会劝这位妈妈要注意教育方式和方法,可后来才恍然大悟:
这位妈妈是在用惩罚孩子的方式,向自己宣布“看呐,我不是不管孩子。我管了,他以后再犯错误可不是我的原因”。
最后,朋友对我说:
“你说说,这样的家长,还有哪个老师敢管?哪个老师愿意管?”
最终,老师不想管,家长不会管。
孩子身上的问题越来越多,可身边却没一个人能帮助他。
04
老师只能陪孩子一程,父母才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作为老师,平时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
“老师,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以后有什么问题你多费心哈。”
“老师,孩子不听我的,你帮我好好管他。”
可实际上,虽然老师能够教授孩子知识、告诉孩子道理,但再好的老师也比不上家长的言传身教。
更何况,老师只有一个人,却要面对那么多的学生。
很多事情,他们也真的无能为力。
但父母不一样,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浇灌孩子这朵生命之花,靠的是父母永不放弃。
前阵子,一位爸爸发现儿子出现了厌学情绪,但他没有打骂孩子,而是选择跟孩子沟通。
最终,两人达成了共识:一起全国旅行一次,等旅行结束后,让孩子自己选择是否要继续读书。
父子二人从丹东东港出发,途径山海关、西安、洛阳等古城,最后南下到达云南丽江。
这一路上,父亲带儿子领略自然风景,讲解历史文化。
最终,他凭借着耐心和陪伴赢回了孩子的心。
在采访中,儿子表示:
“以前我都不想看见他(父亲),现在我俩讲话处得像哥们似的。”
“现在每天他都在拍视频、剪视频、做饭,照顾我;感觉他很辛苦,现在少惹他生气,以后有钱再带他出来溜达溜达。”
“我还是想读书的,我以后要好好读书”。
养育子女,从来不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
孩子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并肩作战的朋友,是能够学习模仿的榜样,而这一切,只有父母能给得起。
05
孩子是毛坯房,老师只是装修师傅,家长才是真正的业主。
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个公式:“5-2=0”
简单而言,就是孩子在学校的5天时间内教育初见成效,但如果周末2天时间里家庭教育没能跟上,那结果仍是原地打转。
对此,老师只能深感无奈。
可你的孩子只是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老师即便心里再无奈,也只能感叹一声。
但你不一样,作为孩子的父母,你是孩子唯一可以依靠的人,更是孩子终生追随和模仿的对象。
教育本身,其实就是一件没法偷懒的事情。
如果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把他甩给了老师,就像提前埋下的雷,终有一天会以悲剧的形式收尾。
有远见的父母,永远把自己当成教育路上的第一责任人。
他们知道:
再好的老师,都比不过父母的言传身教;
再好的学校,都比不上悉心养育的父母。
如果想要毁掉孩子的未来,就大胆当个甩手掌柜,把教育的重任推到老师身上。
如果真为孩子好,父母就要有所担当,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毕竟,在教育路上,孩子是一间毛坯房,老师只是装修师傅,家长才是真正的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