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单于头曼城考证
梁坚
匈奴是战汉时期,中国北方草原上的一支游牧民族,据记载;公元前300年左右,匈奴兴起于今包头市以北的阴山中部,之后的600多年,匈奴驰骋于亚欧大陆,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期的匈奴;《匈奴列传》载;“自淳维以至头曼 千有馀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匈奴自从淳维开始到头曼单于以有一千多年了,聚落时大时小,有时民族也别散分离。
战国时;匈奴并不强大,领地夹在草原游牧民族东胡与月支之间,史书记载;战国时匈奴侵犯赵国边境,被李牧击败,《匈奴列传》载;“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秦朝;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蒙恬将匈奴赶到了阴山以北。《汉书》记载:“匈奴失阴山,过之未尝不哭也”,“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之后秦朝在阴山中,今包头固阳境内,修建了阻挡匈奴的秦长城,北距匈奴的石头城3公里,蒙恬北击匈奴,但未伤及单于的头曼城。
公元210年“诸侯叛秦……匈奴得宽,后稍渡河南”。
秦军只在阴山中 驻扎了五年左右的时间,匈奴又返回了阴山。
汉朝;汉初时匈奴兴起,刘邦不敌强大的冒顿单于,汉朝每年与匈奴和亲,并向匈奴进贡金银丝绸等珍品,以换取边境的太平。
到汉武帝时,开始反击匈奴
《匈奴传》载;“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元前127年,武帝派遣卫青率军,夺回了被匈奴占据的河套及阴山地区,卫青打到了“茏城”这个“茏城”应是包头市以北的阴山中部,是匈奴的都城“头曼城”也称为“龙城”,这次胜利奠定了汉武帝击败匈奴的决心。
汉武帝从卫青打到“龙城”,至太初三年将匈奴的“龙城”围到汉长城以内,用时25年,这期间迫使匈奴 向西北迁都于“北龙城”。
《史记·匈奴传》“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卢朐”
公元前102年武帝派遣徐自为,修筑了一条出五原郡以北数百里(今测量170公里) ,东西长数千里,阻挡匈奴的汉北长城。
据《汉书·地理志》;“五原郡”“稒阳”县下注曰:“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得宿虏城”。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得”的内涵。
1) 北出石门障,“得”、“又西北得”、“又西北得”等,得是获得 取得的含义,说明支就城,头曼城,虖河城,宿虏城不是汉城,是汉朝取得匈奴的城。光禄城是在取得匈奴的地盘建的城,故也曰“得”。
2)蒙恬北击匈奴,只是将秦长城建到离匈奴石头城3公里的地方,未重创匈奴。而汉武帝的长城,建在阴山以北大约140公里的位置(今白云鄂博以北)。将匈奴的多座石头城都围在其中,包括匈奴的都城“头曼城”。
头曼城的位置众说纷纭,人们一直都在寻找,史料记载是在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境内。
《汉书》记载;“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 制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
这段记载了“阴山”(现在包头北面的乌拉山)草木茂盛,有很多的野生动物,是冒顿单于生存和放牧的地方。
冒顿是历史记载的第二代单于,在位期间统一了北方草原,其父是匈奴国的创建者头曼单于,头曼单于在阴山山脉中,建有匈奴国的都城头曼城。
《史记·匈奴传》载;“当是之时,东胡彊而月氏盛”,战国末年,那时的匈奴民族东边有强大的东胡,西边有的强盛月氏,正南边过阴山,过黄河是赵国的边城九原。早期的匈奴民族应发源于阴山山脉中的头曼城。
头曼城是以第一位匈奴单于,头曼命名的匈奴王城,是史书上记录的第一座匈奴都城,也被称为“龙城”,城内有号令匈奴各部的单于台。
要寻找考证“头曼城”,必先找到《地理志》中记录的“五原郡”、“稒阳”、“石门障”、“光禄城”、“支就城”的位置,并符合在光禄城西北的方向,且应在徐自为修筑汉外长城的范围之内。
“五原郡”;遗址是包头市南郊的麻池古城,史见于战国燕国,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扩地至九原。见笔者《九原郡新考》。
“稒阳”延用了战国的固阳城,遗址是位于包头市共青农场村北的敖陶窑子古城。东汉时转至“卜太古城”见笔者《汉代包头五原郡所辖古城 定名浅析》
“石门障”位于包头市昆都仑沟沟口北2.5公里,沟内的一座小山上,是守卫和传递沟内信息的小障塞。
“光禄城”即是“光禄塞”,太初三年 (公元前102年)汉武帝派光禄勋徐自为,修筑了一道防御匈奴的塞外长城, “ 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筑城障列亭”,即出五原郡的石门沟古道,以光禄城为起点,囊括了西北方向的多个匈奴的城,在五原郡以北大约170公里的位置,建了东西方向千里的长城和城障。
光禄城是光禄勋徐自为,囊括西北方向匈奴城的起点。也是本文考证匈奴头曼城位置的关键。
笔者在2012年发现了光禄城,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可。
在位于昆都仑沟(石门古道)内,被当地人称为套路壕,在与昆都仑沟相交的三叉路口西南坡地上,有一片古代遗址,现存城墙东西450米,南北300米,①城内陆表残陶片残瓦片众多,发现有高规格的18厘米的大型云纹瓦当残片,带有“固”字戳记的陶片。笔者认为;套路壕古城就是人们寻觅已久的光禄城。
光禄城的位置应符合以下历史记载;
1)“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地理志》
2)“城东北有怀朔古城”,《通鉴地理通释》
1)套路壕古城遗址,是北出石门障的第一座较大的古城,东西450米,南北300米。
2)套路壕古城遗址的东北方向,就是北魏时期的怀朔镇遗址。
套路壕古城符合了以上的两条历史文献记载,也是北出石门沟古道进入奴气沟古道,通往漠北草原和塞外长城的必经城障。
出了套路壕古城就是阴山北假的广阔地带,其中北假中也有几座古城,有些学者将其称为“光禄城”。笔者认为;无论将其中哪一座古城定为“光禄城”都没有将套路壕古城定位为“光禄城”符合历史记载。
1)其他古城没有符合历史记载的“五原郡”、“稒阳”、“石门障”一系列古城位置的佐证。
2)其他古城或离“五原郡”较远,或处在阴山北假中,无天然障塞之险要位置。
3)其他古城的西北方向,也许就没有古城只有大山,更别谈西北在西北了。
4)其他古城不符合《地理志》和《通鉴地理通释》记录的关键两条。
5)套路壕古城内发现有,高规格的18厘米的大型云纹瓦当,和大型筒瓦片瓦,怀疑是汉朝为呼韩邪单于建造的高规格住房。“甘露三年庚午,公元前51年2月,遣单于归国。单于自请 “愿留居幕南 光禄塞下。
以上五点只有套路壕古城符合,套路壕古城就是“光禄城”。见《光禄塞考证》。
“支就城”;“支就”应是匈奴语。支就城应符合在套路壕古城的西北方向,符合这一条件的有小召门梁古城和冯湾古城。这两座古城只是把守奴气沟古道南口的汉人城障,并非是匈奴的城,不符合“又西北”获得取得的含义。
在小召门梁古城的西北方向,位于固阳县西斗铺镇大乌兰村西北,南距秦长城3公里比较隐蔽的山洼里,有一座城址,城址用石块垒砌,呈不规则形的石头城,被称为大乌兰古城,此城南北最宽处1140米,东西最宽处2200米,面积160万平方米。
大乌兰古城(支就城)卫星图全景
在城址外围,有多处类似敖包的石砌建筑基址。城内无残砖瓦粒遗迹。此城的建筑风格与汉城明显不同,应是匈奴所建,但不是匈奴人居住的城堡。
据;《匈奴传》载;匈奴“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 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这段记载可看出,匈奴是随着放牧的水草迁徙的,没有城郭、没有长久居住地、没有耕田的业务。然而都有各自广阔的分地。
那些在半山腰宏伟的石头圐圙,是防止其饲养的马牛羊跑掉而垒砌的围墙,无防御功能。但可以证明石头圐圙的周边是匈奴人的聚居地,汉人称其为城。
据;沃野雨燃《大乌兰村往事》文章记录;“解放前,从包头前口子的石门山谷,到大乌兰村在到外蒙的乌兰巴托,有一条古驿道,人称台道或台路”“村后的群山里,隐藏着一座规模宏大的石筑古城”。笔者认为;老乡的传说不无道理,“台道或台路”有可能是大乌兰古城通往”单于台“的道路。
大乌兰古城符合《地理志》中记载的“支就城”的位置特点,大乌兰古城应是支就城。
头曼城
大乌兰古城的西北是石龙古城,与史书对应的是头曼城。
“头曼城”是匈奴头曼单于、冒顿单于的根据地,也是匈奴发源与兴起之地。据记载;城内有祭祀上天和向匈奴各部发号施令的“单于台”和单于居住的“单于廷”。
“头曼城”也被称为“龙城”,在汉武帝的反击下,匈奴失去了“龙城”,在外蒙古又建了一座新“龙城”被称为“北龙城”,在包头境内的被称为“南龙城”。
在大乌兰古城的西北方向,位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西河乡,石龙山石龙村北侧,在一座大约20米高小山的顶部发现了一座石砌的小城,当地称为“城山”就是“石龙古城”。
“城山”即古城在山上,石龙古城在山顶上
石龙古城呈不规则的三角形,最长128米左右,最宽处97米左右,石城的中心偏北有众多石块散落,应是一祭台的位置,石城的西南有一排敖包的石基址。城门向西南开。
站在石龙古城远眺,西面是缓坡,另三面皆为丘陵状草原,看不到像别的匈奴石头城那样蜿蜒的石墙。
石城的正南面顺着缓坡行1.5公里位置应是此城的山门,山门的两侧是天然形成的断崖,东侧的断崖山形很是奇特,当地的董姓和胡姓的老乡说;“祖辈人称其为石龙”。
石龙城南门 形似石龙的山崖(三虎的博客图片)
石龙城的南门卫星图 形似石龙的山崖把守着城门
推断石龙古城是匈奴头曼城的理由;
1)从《地理志》古城遗址的顺序推断,石龙古城应是头曼城。
2)笔者梁坚认为;此地是石龙山 石龙村,古城的门口又有天然的石龙守门,称呼古城为“龙城”不足为怪。“龙城”之名,应是由此地天然的石龙而得名。头曼城是匈奴早期的都城,也称为“龙城”。
3)从古城所处的位置推断,石龙古城的四周都有匈奴城,东面是塔布敖包古城,西北面是娜仁宝力格古城,南面是大乌兰古城,东北面是稍林房子古城。石龙古城处在中心的位置,为都城的可能性大。石龙古城周边地势较平坦,草场较多,有“五月,大会龙城”的地利条件。
石龙古城城下是丘陵状草原
4)石龙古城周边为何无石砌的圐圙围墙?
在这些匈奴城中,只有石龙古城周边没有大圐圙围墙,石砌围墙作用是圈马牛羊的,而头曼城是都城,匈奴无筑城墙的习惯,“单于台”周边数千米的草场都是单于的领地,是单于驻军和训练的场地,无石砌的围墙,也许更证明了,此地是以军事为主的头曼城。
古城堡围墙的石块很多都搬来磊羊圈了
5)老乡讲;以前的“古城围墙原先有3米多高,后来石头都被搬去磊羊圈了”。3米多高的围墙应是有防御功能的城堡了,用卫星地图测量,最长处128米左右,最宽处97米左右,中心偏北有一祭台的位置。此城堡是周边规模最大的,唯一可居住可祭祀的城堡。笔者认为;石龙古城堡就是大名鼎鼎“单于台”,台上的房址,有可能住的就是单于。
城堡西南墙边的房址及门,偏北祭台的位置(卫星图)
单于的住所也称为;“单于廷”,“廷”与“亭”音同,“单于亭”,“亭”是高于地面的房屋,石龙古城堡高于地面大约20米。
石龙古城“城山”匈奴人的“单于廷”和“单于台”遗址(三虎的博客图片)
据《匈奴传》载;“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每年正月,匈奴的高级首领汇聚“单于廷”祭祀。这说明“单于廷”有祭祀的场所,这与石龙古城堡设施符合。
又据《匈奴传》载;“而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夕拜月。其坐,长左而北向”。这段记载说明;“单于廷”的周边是保护单于的军营,单于好祭拜,他座的方向是面向北,这与汉朝的皇帝“面南背北”的习惯正好相反。而石龙古城堡西南墙边的那排房址,正好符合单于“面向北”的设计。
综合以上几点笔者认为;
石龙城城堡是一座,即可居住又可祭祀的城堡,应是是匈奴人的“单于廷”和“单于台”遗址,
“单于台”周边数千米的领地称为头曼城。
“龙城”之名源自于,此地有一座天然形成的似石龙的小山。
石龙古城应是匈奴的头曼城。
“虖河城”
石龙古城的东北面是稍林房子古城,稍林房子古城,位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西河乡西南的一座山上,有石砌的圐圙围墙,东西最长处800多米,南北400多米,围墙在山间延绵不断蔚为壮观。
稍林房子古城圐圙围墙卫星图
稍林房子古城圐圙围墙,在石龙古城的东北,视乎不符合虖河城在其西北的记载,但其城的领地应是圐圙围墙以北,艾不盖河以南的广阔草原。
稍林房子古城对应的是“虖河城”,虖河城,应是以其周边的一条河流而得名,稍林房子古城的北边是灌溉达茂草原的“母亲河”艾不盖河。
艾不盖河在2300年以前可能叫“虖河”。匈奴逐水草而居,“虖河”旁的城,起名为“虖河城”。
从史书对应的顺序上看,稍林房子古城应是匈奴的虖河城。
宿虏城
“又西得宿虏城”《地理志》记到宿虏城时,不是“又西北得”而是“又西得”可见宿虏城与虖河城,基本是平行位置,在稍林房子古城的西边,是娜仁宝力格古城。其城位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明安镇,娜仁宝力格嘎查的西边。
娜仁宝力格嘎查西边的山顶上有一座祭台,这座祭台位于一座较高的山顶之上,可能是离村子较远,祭台的石块没遗失多少,围墙尚好,但中心祭台坍塌严重,祭台的围墙基本呈圆形,直径大约24米。中心祭台地基呈方形,边长大约8米。此祭台有“外圆内方”的形式,这样的祭台在匈奴地区十分的少见。
与石龙城堡相似的是,祭台门都是向南开,西边缓坡路宽,东、南面陡峭视野开阔。
不同的是,石龙城堡祭台周边草原的平整度,要好于娜仁宝力格嘎查祭台。娜仁宝力格嘎查祭台的西北方向有石块垒砌的圐圙围墙,而石龙城堡周边没有,这也许就是王城与普通城的区别。
娜仁宝力格嘎查祭台及石柱杵
娜仁宝力格嘎查祭台的完整程度,令笔者和同行李杰感到十分震撼,在祭台中间位置,笔者发现了一个插旗杆的石柱杵,孔径大约12厘米。可以想象在2300多年前的祭台上,飘着一面硕大的匈奴旗帜在迎风翻卷,这应是匈奴部族地界的标志。
从史书对应的顺序上看,娜仁宝力格古城对应的是宿虏城,“宿虏城”;“宿”有存放关押的含义,“虏”有抢掠抓的含义,“宿虏城”笔者认为是关押匈奴从汉地抓抢来老百姓的城,令其为匈奴制作中原的日用品,以及各类刀枪弓箭等。
娜仁宝力格古城应是匈奴的“宿虏城”。
1)五原郡 2)稒阳县 3)石门障 4)光禄城 5)秦长城位置 6)支就城 7)头曼城(龙城) 8)塔布敖包古城(史书未介绍) 9)滹河城 10)宿虏城 11)徐自为修筑的汉代北长城位置
以上是;汉代徐自为修筑出五原郡以北的长城,数百里范围内,囊括匈奴古城的名称及定位。
匈奴起源兴起于,阴山以北的头曼城,头曼城位置在 今包头市达茂旗西河乡石龙山石龙村北。
仅代表梁坚个人观点,
2021-7-26
(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原创不易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图,再此感谢)
作者简介
梁坚:内蒙古包头人
内蒙古包头九原博物馆理事会副理事长
人社部注册艺术品评估鉴定师
市区级骨雕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参考文章
①乌拉特前旗古城介绍
《汉书 地理志》
《史记 匈奴列传》
方金良《阴山寻踪》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