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流响 | 游寿先生 《炳烛斋诗》手稿介绍
-游寿先生题炳烛斋旧居-
游寿先生(1906—1994),字介眉。福建霞浦人。高祖游光绎,清嘉庆时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屡陈时弊,为清帝所称许,终因得罪权贵而去官,时人服其梗直,为之叹息,有诗赞曰:“侍御邦之直,声华海内闻。” (《炳烛斋诗手稿》油印本,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1987年)游光绎慨然归闽,致力教育,主持福州鳌峰书院二十余年,士人慕其风节,竞相从游,以至讲堂不能容纳。林则徐即出其门下。游光绎工诗善书,至老勤学不倦,名室曰“炳烛斋”。有诗、文集数十卷。其诗寄志士作为之思,其书具刚健畅达之韵,识者誉之“磊落有奇气”。传世《炳烛斋诗手稿》残本一册,存游光绎去官后六年间诗一百九十二首。赠答唱和者,多为当时名流,若伊秉绶、阮元、林则徐等。其中《送林少穆庶常入都》惜别希冀,情真意切,诗曰: “誉重三才子(原注:少穆与廖生金城、高生祖望皆以童年擅文名,有三才子之目),家传五尚书。为官方少俊,惜别漫踟蹰。骥跃天衢内,梅开驿路初。长途足诗思,唱和得同车(原注:少穆妇亦能诗)。最传清切地,华选谬曾叨。天禄藜光远,长安米价高。昔贤皆自爱,名士岂空豪。我老无遐想,临歧首重搔。”(《炳烛斋诗手稿》油印本,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1987年)
——栾继生教授《游寿先生传》
《炳烛斋诗》手稿介绍
游寿先生
《炳烛斋诗集》著录在《福建省通志・艺文志》而未刊行。著者是霞浦县游光绎,字彤卣,号磳田,生于1758年,殁于1827年(乾隆二十三年戊寅—道光三年丁亥),七十岁,他以翰林出任陕西道监察御史,辞官后曾掌教福州鳌峰书院凡十九年(1803—1822年)。
谢章铤《赌綦山庄余集》载有《炳烛斋诗抄本》,盖彤卣曾孙游学诚受业于谢,上其诗集求叙,故枚老见之。枚老称《炳烛斋诗》“磊落有奇气”,又称其“志土思有为,与汨没世味而望富贵者不同。”梁章钜称其“文笔傲岸”。彤卣长子大琛所写的《行状》云:“以言铨政去官”,粤西张南崧赠送云:“姓名谟画留三殿,书策妻孥共一船”,是记实的。同时宝应朱咏之赠序则称:“直声震海内,不愧于三君子。”《行状》云:“不留奏稿”,而行状中略具数条。梁章钜《制义丛话》录其京试一段,称其“文笔傲岸”者,盖指此而论的。此外还撰有《鳌峰书院志》,是掌教是院时所修的。
诗集中与之交游赠答人物如:王伟人、朱石君、阮芸台、林少穆、汪稼门、蒋丹荔、齐北瀛、梁芷林、叶培根、吴清夫、陈恭甫、伊墨卿,皆一代名流,亦见一时宦海升沉。
诗稿达四十九页,存诗古今体一百九十二首。第十页上方标庚午,至三十四页标甲戌,首页题曰《白发》,有“忽忽曾过五十秋”之句,当为庚午前一年己巳之作,时嘉庆十四年(1809年)为五十一岁。实非全稿,而皆为主讲书院时之所作,故有《讲院榕》、《讲院荔支》、《鳌峰即事》诸诗。诗中小注,多存故实,如讲院荔支为乾隆某某年惠公所手植,“树长予九岁”。其《送林少穆庶常入都》:“誉重三才子”,小注云:“少穆与廖生金城,高生祖望,皆以童年擅文名,有三才子之目。”又云“唱和得同车”,注云“少穆妇亦能诗。”
诗中重吏治民情,倡实学、济时。如云:“借问抒万言,何如活百姓”(《送松谷太守入都补官五古》)。“读书学何事,岂止登瀛洲”(《送叶七培根宰富民五古》)。“借问咿唔穷门夕,可曾谈得济时书。”(《失题七绝》)凡此一卷中已数见。《行状》云:“在官日所陈奏及行事,均以国计民生为重。”
集中咏史之作为多,托意深远,尤具卓识,如《高士峰》之咏秦系,《书严子陵传后》之颂王宏,叹士气之不振;《过洪山桥》,是吊张襄愍,为忠荩鸣兔;其诗《兰陔诗话》,题云:“明正嘉间甫人以谏廷杖者二十余人,叹其一时士节之盛。”诗中有“共识批鱗险,偏传接踵奇,几人怜血肉,即此见须眉”之句。又书《杨龟山传》后,“谋身非战守,抱道独栖皇……”既具卓识,亦敢于讥其以道学救国,殆有所指时事而作。
其咏物诗尤以小见大,如《野葛》、《柳》、《山□禽》、《茄子》、《观荷),均深得比兴之旨。手稿书法劲秀有风骨,可谓刚健婀娜者是也,闻在当时为刘石庵所激赏。
近代永安黄曾樾荫亭教授,见此手稿,详为论述,为之与有清一代名家比较,收集资料颇富。闻手稿原有两册,霞浦修志时失其一册,兹录诗数首并附手迹照片,已故荫亭先生论述,当为另录。生平事迹,《霞浦县志》有传,此不赘言。
(原载《福州历史与文物》1983年)
游寿先生藏高祖父
游光绎《炳烛斋诗》手稿
节选
《霞浦文史资料》载
炳烛斋资料
(原文载于 《清风流响》,2006)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游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清风流响》
/
同声相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