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柯志鹏的随笔《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

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时充盈耳边。
每到快过年时,腊月二十四家家都要“打扬尘”迎接新年。今年单位事情多,捱到腊月二十八才开始大扫除。
清理书房杂物时,特意将烤火器擦了又擦,以备在大年三十晚上用。突然之间,想起了母亲经常说的那句“三十夜的火月半夜的灯”。
一晃二十多年没有在农村过年了,搬到大冶后,老家的灯再没亮过,火再未燃起,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是不能丢的。
记得每年秋天,大哥带上我们去山上挖树兜子。老家四面都是山,枯败的树桩子到处都是,是生火的好材料。
大哥先选好位置,用锄头沿树兜子挖出一个圆圈,再小心扒去四周的浮土,对准杂乱无章的根一阵乱挖,用手一拔,树兜子就应声而起。不一会功夫,树兜子就挖出一大堆。
大哥用麻绳捆好,往锄头两边一绑,挑上战利品下山。
母亲接过树兜子,在大门两边整齐码好。不到一周时间,树兜子就有我那么高了。母亲高兴的说“够了,够了,今年三十夜的火一定很旺”。
大年三十天刚黑,父亲就挑出几个又干又大的树兜子,用刀劈成一片片,把鼎罐往铁架上一搁,大火就燃烧起来了。
鼎罐里煨着两只大肥鸡,平时舍不得吃,养到腊月二十八才杀。火越来越大,一股鸡汤的香气在老屋升腾起来,馋的人口水直流。小弟隔一会就问熟没有,父亲这时揭开鼎盖,从里面挑出一小块鸡肉,塞到弟弟嘴上。
开饭的时候,一般都是母亲来打理。她先把鸡腿、鸡翅盛到我们兄弟三人碗上,再舀上浓浓的鸡汤。留给父亲和自己的,总是鸡头和鸡屁股。大哥把鸡腿夹到他们碗里,母亲马上又夹回来。
喝完美味的鸡汤,父亲把鼎罐撤走,往火堆里加上新的树兜子,火苗一下窜了起来。
我们兄弟三人搬上凳子,陪父亲围着火堆烤火。不一会,母亲端上自己炒的蚕豆、花生和瓜子过来,一家人开开心心吃起来。
那时家里没有电视,守岁就是烤火,拿出一副“上大人”打牌(金牛保安一带流行的纸牌),都把眼睛挣得大大的,谁也不开口说上床睡觉的事。
火越烧越旺,灰扒了一层又一层。零食吃的嘴都麻了,火一烤,全身冒汗。晚上转点了,家家户户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我们给父母一起拜年,领上几块压岁钱才心满意足的睡觉。
父亲和母亲还围着火堆,商量拜年和待客的事。
过完初十,十五元宵就来了。从正月十三开始,家家都会点灯。母亲说,十三是次灯,十四是正灯,十五是灿灯,要亮一晚上,熄了就不吉利。
开始都是点煤油灯,提前灌好煤油。母亲半夜会起来好几次,查看灯是不是没油了。后来村里通电了,平时舍不得开灯。再节约的人家,大年三十灯火通明,尤其是到了月半,天刚黑就开始亮灯。
十五的灯还有一层意思,指正月十五闹花灯。那时农村过年是最热闹的,人口多的湾子几乎都会闹花灯。我们村最拿手的是踩高跷,村里演完,到附近走村串户,锣鼓震天,鞭炮齐鸣。
踩高跷我们是没份的,幸运的话,可以混一个打灯笼的美差。
几十个形状各异的灯笼,里面插上蜡烛或小煤油灯,围成一圈,照的亮堂堂的。里面踩高跷的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喝彩声此起彼伏。
过完正月十五,年才算完。上学的,春耕的,外出打工的,各自忙碌,山村开始恢复平常的日子。我们也渐渐长大,为了生计,外出奔波,搬离了那方生我养我的故土。
不论走到哪,都忘不了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父老乡亲,更忘不了陪伴我们多年的“灯和火”。那是长辈对我们的美好祝愿,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国人祈望日子红红火火、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情结。
去年的新冠疫情,很多人不能团聚,留下了一点遗憾。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体现。今年疫情明显好于去年,低风险地区可以正常流动,能陪家人过一个团圆年了。
2020年实“鼠”不易,我们祝愿2021年“牛”转乾坤!

柯志鹏,生于70年代,大冶金牛人,现是国企矿山的一名党务工作者。喜欢“写写画画、行行摄摄”,希望在字里行间修行好人生每一个段落。先后在《黄石日报》《东楚晚报》《中国矿业报》《铜草花》和文学微刊等发表多篇作品。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作家专栏】李汉君|​​姥姥家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chuangzuoxinde 李汉君 姥姥家 "姥姥家",是一个潜藏在我心灵深处的情结. ...

  • 韩世泰:正月十五跳茅火|散文

    琴声悠扬:剑南重镇--潼川古城 文/韩世泰 [作者简介]韩世泰,一个在改革开放之初出生的藏族小伙儿,从教十六年,热爱教育,向往着诗和远方,爱好文学,现在兰州新区执教.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的老家 ...

  • 告别失败作文700字

    初一的几次考试下来,我都考的很差,原本灰暗的心情更加低谷,刚开学时的自信心被这几次考试打的无处可寻,自卑的我放弃了自己. 母亲对我的反常很是着急,考试在即,像我这样不愿看书,甚至不愿去上学的情况无疑是 ...

  • 京畿旧事:烤百病

    幼年时,在老家永清南部一带乡间,每年正月十六,傍晚时分,家家户户倾巢而出,大人孩子都要到村边甚至更远的旷野,捡拾野地里的枯干的柴禾.杂草.树叶.树枝,然后堆放在一起,用火点着.一家人围在火堆旁边烤火, ...

  • 又是一年燎疳节

    燎疳节,每年正月二十三,是中国西北地区春节的一个结尾,其间也是社火的闭幕时间.在这一天里人们要举行祭祀活动,社火也要卸装,将所有的道具交回社火头儿封存,自此社火队的成员就可以各自做自己的私事了. 每年 ...

  • [黄石文坛]柯志鹏的随笔《陪在你身边》

    陪在你身边  前几天整理电脑相片,无意中点开一个"成长历程"的文件夹,女儿十岁前的照片一张张在眼前翻过,顿然想起,这是以前从事摄影时,为女儿留下的一段美好的回忆.   匆匆回到家, ...

  • [黄石文坛]柯志鹏的随笔《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 清明才过去几天,噩耗连续传来,两位我十分敬重的老师先后仙逝.一位是我学习上的启蒙老师柯尊孟,一位是写作生涯给予我无限帮助的吴修建老师.   说来,两位老师跟我没有特别的关系,未曾有过深厚的交 ...

  • [黄石文坛]柯志鹏的随笔《女神,一路前行》

    女神,一路前行  我们在最好的年华相遇,又不得不在最热的季节告别.   能让大家公称为"女神",是你不长的职业生涯里,带走的最美光环.   十年前的岁月,仿佛在眼前跳动.那时的我们 ...

  • [黄石文坛]柯志鹏的随笔《那些在记忆中复原的矿山碎片》(组诗)

    那些在记忆中复原的矿山碎片  黄石是因矿立市的老工业基地,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打造"工业强市"的一张炫丽名片.提到闻名遐迩的 ...

  • [黄石文坛]柯玉霞的随笔《新家印象》

    新家印象 我这辈子最好的年华都是一中的.少年时就读于一中,大学毕业后在一中做了半辈子老师.在一中,遇到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他们和她们,一中成就了我的职业.事业,我也为一中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半生.几十年风 ...

  • [黄石文坛]柯玉霞的随笔《吴中杰老师永无终结》

    吴中杰老师永无终结   人的一辈子,会遇上很多事儿.有的值得回味.有的用来深省.有的必须珍藏,更多的事儿云淡风轻没入了岁月的河,也有那么些事儿如陈年的酒历久弥新.我对吴老师的记忆,便是那壶历久弥新的酒 ...

  • [黄石文坛]柯玉霞的随笔《回家》

    回家  因为工作忙,因为疫情,主要因为我发懒筋和一时的疏忽大意,我竟要为自己不回家过春节的无知无良行为买单,并为此抱憾终身.   我大约又有大半年没回家了.年前本计划好要回家过春节的,结果因为那阵子忙 ...

  • [黄石文坛]柯尊国的随笔《船儿糕》

    船儿糕 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临近了,从家庭中打扫卫生的主妇的身上,从街上忙碌办年货人群的笑脸上,年味给我们带来一个繁忙快乐的气氛,年味像迷漫的大雾笼罩着温馨祥和的社会人间.   过年,从大年初起就开 ...

  • [黄石文坛]柯尊国的随笔《办年货》

    办年货  春节越来越近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每年的腊月寒冬人们购办年货十分繁忙.我的老家是个山青水秀.翠岭环抱的村庄,离县城只有十多公里,在解放初期每逢春节前办年货,村民们都要复猪打鱼杀鸡鸭,舂米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