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农业: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互联网已经影响了零售业、广告业等众多行业, 未来互联网还将影响其它产业。作为中国最大实体产业的农业,具有巨大的互联网改造空间,必将成为产业互联网的下一风口。
自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互联网+”的概念后,“互联网+”顺势成为时下最热的概念之一,“互联网+”的劲风瞬间席卷了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判断一个行业的“互联网+”是否具备发展潜力,需要看这个行业传统与否,以及与互联网的距离有多远。作为我国三大产业之一的农业恰恰就是这样一个行业,一方面农业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方兴未艾,从而决定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蕴含巨大的发展机遇。
现代农业面临发展瓶颈
近年来,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面临的瓶颈不断显露,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耕地质量问题凸显。据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呈总体下降趋势,耕地环境质量不断降低;二是农业资源利用率低。现有农业发展的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存在高消耗、高排放、资源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受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影响,现有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使得农业发展过程中保障和动力不足;四是农村劳动力供给不断降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越,农村劳动力人口不断降低。此外,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科学知识、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的需求。
“互联网+”将重塑现代农业新格局
近年来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互联网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农村互联网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与此同时,随着农村互联网发展速度放缓,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多个涉农政策和市场激励来推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农业发展,为“互联网+农业”的推广夯实了基础。在“互联网+农业”深刻影响着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同时,众多上市公司纷纷加大“互联网+农业”的布局,其中,农资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农业信息化三大领域最受关注,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
农资电商迎来快速发展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将“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作为重要内容;2015年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强调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并且鼓励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意见》提出,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引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研究制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出台支持政策措施。
从农业生产要素看,可以看做是农资产品的农药、化肥、种子、农机和兽药等产品多数都是可以标准化,符合多次购买特征,满足电商模式销售特点。在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高和政策环境不断改善的利好扶持的背景下,农资电商发展所需的外在基础已经成熟,农资电商的已经成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国传统的农资流通体制将受到互联网的颠覆与变革,进入加速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黄金期。专业人士指出,互联网与农资的结合将为中国的农资流通和农业科技下乡带来重大革命,农资电商也将成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身兼现代农业和“互联网+”两大热门主题,农资电商概也必将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
农村互联网金融大有可为
农业互联网金融服务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资金筹措与融通一直是农户、农商企业等面临的一大难题。多年以来通过正规的渠道较难获得贷款,据统计,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的成功率约为27.6%,远低于40.5%的全国平均水平,与之相反的是农业发展持续增长的资金需求,使得农村地区的民间贷款业务发展势头不断向好,也进一步推动了政府和社会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关注。
提升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农业信贷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水平;2015年央行提出将重点关注互联网金融支农扶贫创新和实践。报告提出要重视互联网金融在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托移动互联网作为普惠金融的服务模式之一,率先在农村地区进行推广。
借助互联网可以突破地域的制约,农民能够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网上支付以及各类理财服务,农民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自身的诚信体系,实现农民借贷的风险把控。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断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农村金融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互联网+”助推农业走进信息化时代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使得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消费意识、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普遍增强,加之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升级,推动了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依托的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将设立包括200个农业部确定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内的农业农村信息化试验区,重点开展传感器、物联网、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该区域的先行先试,推进农情监测预警、信息资源管理,农机调度等信息化试验示范工作,完善农业信息化运营机制和模式。
“互联网+农业”战略的不断落地推广,将有效破解当下农业信息化过程中资源整合难、信息推广难、企业化运营难的困境,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迫切需求,为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多举措并行,保“互联网+农业”落地
相对于互联网产业的爆炸式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相对落后,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状况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8.8%,远远落后于城镇互联网普及率水平;而移动互联网则受资费和使用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农村的推广还存在一定的壁垒。二是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农民的整体素质相对落后。三是农村互联网金融普遍缺乏农民认可,特别是一些具有投机心态的农村金融产品,进一步降低了农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信任度。四是农资电商发展受农村交通、仓储等基础设施落后的限制严重。
目前,在“互联网+”政策利好的形势下,为避免“互联网+农业”流于纸面,其落地实施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需要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互联网+农业”发展硬件环境;推动农村固定宽带普及提速,逐步完成光纤到户发展;进一步加强3G/4G移动基站覆盖。其次,要加强互联网服务的推广和展开,营造“互联网+农业”发展软性环境。以硬件基础环境支持农村互联网服务的开展,借力农村互联网服务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互利互惠、协同发展的利好局面。第三,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农资电商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覆盖供、销一体的信息渠道,形成完整的互联网+商业链。四是建立“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植,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地区加入,最终形成规模效应。
“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它是对于现有行业信息化的继承,更是对于行业信息化延伸或者说是浴火重生。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规模化为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同时我们又身处“互联网+”的全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和“互联网+”不期而遇。现代农业是“互联网+”的生存土壤,“互联网+”会使现代农业更加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