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是判断疾病转归的重要依据
第365条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这又是一条根据脉象判断疾病转归的条文。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厥阴病出现下利,沉为在里,弦和紧相似,主里急,主寒,这是一个寒利,四逆汤治之。弦是少阳、厥阴的脉象,肝失疏泄就会气机壅滞,出现下重。下重就是后世中医说的里急后重,是痢疾的主要证候。
“脉大者为未止”,大脉是阳脉,大脉的出现,证明寒邪化热,脉经曰:“大则病进”,脉大是邪气盛,其病为进,故仲师断为“未止”,止不住拉痢疾,可以用白头翁汤治之。
“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本条“脉微弱”与360条的“脉弱”同义,都是相对而言,不是脉法中的脉微与脉弱,无非360条的“脉弱”是相对于“脉紧”而言。本条“脉微弱”是相对于“脉沉弦”或者“脉大”而言,显得脉微或脉弱。脉大为太过,微弱为不及,从脉大变成了脉微弱,说明邪气已衰,“数”为热,为阳,说明正气开始恢复,这是阳气来复,下一步就是邪退利止病愈,故曰“欲自止”。
“虽发热,不死”,按说脉数就会发热,为什么又说不死呢?《素问·通评虚实论篇》:"帝曰:肠癖便血何如?歧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帝曰:肠癖下白沫何如?歧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肠癖就是下利,而下重就是赤白下利的里急后重,身热就是发热,就是死证,而前面刚学过的344条,345条,346条也都讲了下利发热的死证。这里的“虽发热,不死”,说明两点,一、阳复发热,虽热度不高,是向愈的表现。二、虽有发热,是余热未清,不必与死证挂钩。
第366条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课前思考:
1.身有微热是阳回还是有外邪?为什么?
2.同样是面色赤的戴阳证,为什么本条汗出而解,317条却需要用通脉四逆汤?本条能否用通脉四逆汤?
3.同样是郁冒,为什么本条汗出而解,297条却是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