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自己的艺术投身于革命,被鲁迅称为女性艺术家之最
而在德国,有一位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就描绘了诸多“母亲”的形象。
珂勒惠支自画像
她是凯绥·珂勒惠支,也许你没听过她的名字;但把她引荐至中国的人,你一定知晓。
他是鲁迅先生,用笔杆子战斗的伟大革命者。
其实,鲁迅还曾发起过木刻讲习会,并通过举办展览、编印画集、与青年艺术家通信等各种方式为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女性的艺术家之中,震动了艺术界的,现代几乎无出于凯绥·珂勒惠支之上。”这是鲁迅对珂勒惠支的评价。
1931年9月20日出版的《北斗》创刊号上,刊登了珂勒惠支在中国的第一幅版画——《牺牲》,这也是鲁迅为纪念"左联"五烈士柔石等特意选刊的。
对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珂勒惠支来说,除了母亲,孩子、战争、生死也是她永恒的作品主题。
1867年,珂勒惠支出生于德国哥尼斯堡。
她的外祖父是一名激进是牧师,曾被普鲁士官方教会驱逐;她的父亲是一位建筑师,同时也是社会民主党的党员。
在家庭的影响下,珂勒惠支用自己的艺术,投身于革命,投身于工人运动。
14岁,珂勒惠支开始学习绘画,1889年,珂勒惠支到慕尼黑深造绘画艺术,这奠定了她成为版画家的基础。
1891年,珂勒惠支和在贫民区的医生卡尔·珂勒惠支结婚。
她的丈夫不是商人,也不是艺术家,而是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这与白蚁之前写过的女性艺术家都不同,她选择了一条传统的婚姻之路。
婚后,他们二人,一个为工人、贫民治病,一个作画,还养育着两个儿子。
常常地,她将丈夫诊所中的劳苦人民作为模特画入作品中。
1904年至1908年,珂勒惠支完成了7幅,铜版组画《农民战争》,这套组画因其深刻的内容,与精湛的铜版画艺术技法,让整个德国绘画界为之震动。
艺术节给予了这组画高度评价,柏林国立美术馆也收藏了她的版画。
然而,战火很快袭来,这样简单幸福的生活瞬间被扰乱。
1914年,一战爆发,她的儿子未经正式训练就被征入伍,在西线做了无谓牺牲。
作为母亲的她,又如何不悲伤心痛呢?她将对孩子的思念表现在作品中,对战争的反对表现在行动上。
1920年,她和爱因斯坦等人组织成立了国际援助工人组织,救助劳苦人民。
同时,她在艺术上也不断精进着。
1928年,珂勒惠支被选为柏林艺术学院版画部主任,并被授予教授的学衔,这也是德国艺术教育界的第一个女教授。
就在几年后,纳粹开始活跃。
她便和其他社会主义者组成反对纳粹的阵线,用艺术,用行动反对纳粹。
这当然不能被希特勒容忍,他一上台,就取消了珂勒惠支的一切职务,并禁止她的作品参加展览。
二战开始后,珂勒惠支家被炸毁,她们只好离开柏林德累斯顿附近的一个小镇居住。
被迫离开熟悉的环境这还不是最糟心的,随后几年,珂勒惠支的丈夫以及孙子都在战争的年代相继去世,这才是最令人悲痛欲绝的事情。
珂勒惠支的痛苦,似乎无人能与分担,她只好默默地将它们从一件作品,延续到另一件作品,没有展览,没有出版,只是默默地记录下来,记录对孩子的思念,对战争的痛恶,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945年4月22日,这位一生都选择用最简单质朴的笔触进行创作的女艺术家逝世于德累斯顿;在她画中,我们始终能感受到她对社会、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她作为母亲对孩子的思念,我们也始终被她的作品深深打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