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说实在话,我认为自己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还是可以的。因为,一位写文章的人,要想把文章写好,首先要把人做好,一个不懂得真、善、美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但是,当我广西兴安后,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兴安县位于广西的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的咽喉。据培训学院的老师介绍,兴安这个地方发生了两次改变中国历史的事件:一次是秦始皇在兴安修建了灵渠,打通了湘江和漓江,通过灵渠运输物资,统一了中国;另一次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兴安突破了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横渡湘江,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秦朝太远,但红军却与我息息相关,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汽车,火车,汽车,经过一天的辗转奔波,傍晚时分,终于来到兴安县湘江战役培训学院为我们安排的宾馆。入住宾馆前,学院的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套红军服装,一个红军背包。红军服是旧的,背包也是旧的,不过,洗刷的倒也干净。第二天早晨,大家都穿上了红军服,几位女学员还把头发梳成了两个小辫子,看上去,真的像一支红军队伍了。我穿上红军装的第一个感觉是神圣、庄严,这是一种特别神奇的感觉,因为,觉得自己就是一位老红军。第二种感觉平静、舒畅。红军装没有臂章,官与兵是一样的。没有了高与低、贵与贱、贫与富,仿佛大家都是平等的,在心理上没有了敬畏与自卑,这也许是红军能够突破敌人的封锁,最终打过湘江的原因吧。
第一节课上完,我的意见变化了。1934年11月底,8万余名红军离开红都瑞金,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来到了兴安、全州一带,准备横渡湘江西进。蒋介石组织湘军、桂军和中央军共30万人,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这时候,红军兵力是6万余人,其中,包括中央机关、卫生、后勤、伤病员。面对强大的敌人,红军官兵敢于牺牲、敢于战斗,最终完成了战略转移。突破湘江后,红军兵力只剩下2万余人,有3万多人牺牲在了湘江岸边。“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这是当时兴安人对红军的敬畏和悼念。下课的间隙里,我在教室里拍摄了一张照片。我端详着身穿红军服的自己,仿佛听到了红军的呐喊,感受到了那些那些逝去的生命的宽度。
随后几天,我们实地参观了全州、新圩、界首等红军战场,更加感受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责任和使命。因为,一切官职、财富、荣辱与生命相比,都如粪土一般。我想,当我将来有了孙子,在他懂事的时候,一定要带他来湘江,给他讲述红军的历史。一次当“红军”的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不单单是党性的历练,更多是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撰稿:田野)
附:朋友委托的小广告
淅川县大自然旅游文化购物城主营:四季花卉,名优土特产,渠首龙井茶,丹江鱼,根雕,奇石,虎晴宝石,玉画,钧瓷,古玩玉器,红木家具,民俗古物,名人字画,非遗剪纸,烙画,版画,装裱书画,旅游纪念品,丹江游船船票和景区门票销售,研学研旅服务等。财富品鉴热线:15224888887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