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稳定的关键在于平衡,平衡的关键在于制衡!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1卷,汉纪二十三

汉成帝鸿嘉四年(甲辰,公元前17年)

【原文】

是岁,平阿安侯王谭薨。上悔废谭使不辅政而薨也,乃复进成都侯商,以特进领城门兵,置幕府,得举吏如将军。

【译文】

这年,平阿侯王谭去世。成帝后悔弃置王谭,使他没有担任辅政大臣就去世了。于是再次任用成都侯王商,让他以特进身份主管城门兵,设置幕府,使他与将军同样有举荐官吏的权力。

【解析】

材料这个时间点,王氏外戚专权有许久。

在汉成帝身边大多是王氏外戚的人,在外如朝堂文官和王氏外戚也颇多合流,而那些太守、刺史更不少是王氏外戚安排的。

说刘家天下已经开始变色一点都不为过。

权力收回,汉成帝想但是一直没做到。

本来汉成帝是打算利用王氏第一代扛把子王凤死后的人事变动,安排个没什么水平的王谭上位,让王氏外戚逐渐自己出问题。

没想到,王凤鬼精鬼精的,极力推荐王音这个谨慎又颇具政治锐度的人接任,而否定了其他的王氏之人。

见推王谭上位搅局不成,汉成帝改变了方法,既然提不了,那就赋权,让王谭能和王音干一干、掰掰腕子。

于是有了:

凤薨。九月,甲子,以王音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而王谭位特进,领城门兵。安定太守谷永以谭失职,劝谭辞让,不受城门职;由是谭、音相与不平。

没几年,王谭死了,于是有了上面材料。

汉成帝继续提拔王商接替王谭的权力,而且还赋予更大的权力。

置幕府,得举吏如将军。

设置幕府,可以征召幕僚,同时又有举荐之权。

在目的上,个人觉得汉成帝是想让王商继续和王音掰腕子。

不过,在人选上,包括选用之前王谭,汉成帝如此选人上,也是很值得一说的。

1.资历、身份、地位

王商封侯比王音早很多年,在这个资历上就比王音强。

尤其是在王家中排序上。

王商、王谭、王凤、王政君是一支下来。

而王音和他们是堂兄弟妹关系,所以当年五王封侯,王音没有,因为关系远一点。

提拔王音之后的必然局面就是,这些老资格会觉得自己资历深,凭啥让你这个新来的上位?

就好比,你们公司提拔员工,干了10年老员工没提拔,却提拔个才干了个一两年的,这些老员工必定有怨气。

要是这个老员工还是老板的亲戚,平时干事也不差,这个怨气恐怕更大。

2.潜藏利益矛盾

之前提到,汉成帝给王商设置幕府、举荐官吏如将军之权,说白了就是人事权。

单围绕这一点来看,王商和王音极易爆发冲突。

人事权这个东西,涉及人事安排,是权力、利益的体现。

现在两个人都有人事权,都想安插自己人上去,而位置、利益就这么多,给你了我就吃亏。

而谁都不想吃亏,那就干呗,谁怕谁。

3.性格差异

说性格差异,其实很大一方面王商和王谭一样。

王商这个人也有点得势之后飘飘然的味道,做事上不那么严谨。

之前就有太过奢侈而触怒汉成帝,而汉成帝都在准备学汉文帝让自己舅舅薄昭自杀的故事,要不是王音出面,恐怕真就杀了。

抛开这一点来看。

王音性格谨慎,两人如此性格差异,必然带来行事风格上的不同。

尤其是在同一件事上,王音说要如此,王商觉得这样好。

或许其中没有利益之争,但是这种意识上的分歧,也会成为两人矛盾的积累。

人嘛,我不觉得比你差,而且大家身份又差不多,凭啥听你这样干?

最后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定会在某个涉及利益之事上爆发。

所以,无论是王谭还是王商,将其提起来,赋予一定权力,并且表现出一定的重视、宠幸。

都极大概率会让他们与当权的王音产生矛盾。

如果说,不给这些,王谭、王商充其量对王音就是不爽、看不惯,但是想掰腕子没资本实力。

给了他们资本和实力,他们自然会想着搏一搏,尝试掰掰腕子。

这些考量,有利益上,也有人性、情感上的。

而对于王音来说,提拔王谭、王商来钳制自己,他恐怕也明白。

但是他能反对吗?都是王家人,凭什么就你独吃好处,其他王家人要提拔你就反对。

王音恐怕是想反对,反对不了或者说不能反对。

因为他一反对,王家内部恐怕就要分裂,甚至要把矛头指向他。

王音能做的就是忍,用更大的格局去包容、王谭、王商。

至于,王谭有没有和王商和解不知道,但是对于王商,王音有“救命之恩”,而且在杜邺的撮合之下,两人也冰释前嫌。

这使得汉成帝的算盘彻底打空。

【启发】

真要说启发,感觉是比较负面的东西。

但是这玩意这么说呢,知道归知道,但是咱们有用不用的选择余地。

对于汉成帝这种弱势君主,亦或者说想要玩平衡、挑事、挑矛盾。

不能自己直接下场去干,而要扶持别人去冲。

选人的问题上就要表现出与目标人物的差异性。

因为只要存在差异就有矛盾。

而差异的体现是多维度的。

潜在利益上的冲突,彼此之间利益取向并不一样。

性格上的差异,体现在两种行事作风。

资历的不同,比如对方老,你提个一样的;对方年轻,你提个老资格。

关系上矛盾,这个更好理解,如果原来关系就不好,这次就用起来。

当然,作为组织者、管理者,最好别用这种手段去挑动内部矛盾。

同时,更应该反过来看这个问题,在组织内部人员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咱们可以从这几个维度去审视,去发现可能存在的矛盾,提前发现提前解决,避免因为矛盾累积产生内耗,进而造成组织出现严重损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