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卷六·3奔豚根原

奔豚根原

奔豚者,肾家之积也。平人君火上升而相火下蛰,火分君相,其实同气。君相皆蛰,则肾水不寒。火之下蛰,实赖土气,胃气右降,金水收藏,则二火沉潜而不飞扬。土败胃逆,二火不降,寒水渐冱,阴气凝聚,久而坚实牢硬,结于少腹,是谓奔豚。《难经》:肾之积,曰奔豚是也。

水邪既聚,逢郁则发,奔腾逆上,势如惊豚,腹胁心胸,诸病皆作。气冲咽喉,七窍火发,危困欲死,不可支也。及其气衰而还,诸证乃止。病势之凶,无如此甚。

然积则水邪,而发则木气。其未发也,心下先悸,至其将发,则脐下悸作。以水寒木郁,则生振摇,枝叶不宁,则悸在心下;根本不安,则悸在脐间。脐上悸生者,是风木根摇,故发奔豚。

仲景霍乱: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肾气者,风木摇撼之根,而论其发作,实是木邪。木邪一发,寒水上陵,木则克土,而水则刑火。火土双败,正气贼伤,此奔豚所以危剧也。

悸者,风木之郁冲,惊者,相火之浮宕。火不胜水,五行之常,所恃者,子土温燥,制伏阴邪,培植阳根,蛰于坎府,根本不拔,则胆壮而神谧。土湿阳衰,不能降蛰相火,阳根泄露,飘越无依,寒水下凝,阴邪无制,巨寇在侧,而身临败地,故动惕荒悬,迄无宁宇。凡惊悸一生,即为奔豚欲发之兆,不可忽也。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一两 桂枝四钱 甘草二钱 大枣十五枚

甘澜水四杯,先煎茯苓,减二杯,入诸药,煎大半杯,温服,日三剂。

作甘澜水法:大盆置水,以勺扬之千百遍,令水珠散乱,千颗相逐,乃取用之。

治汗后亡阳,脐下悸动,奔豚欲作者。

桂枝加桂汤

桂枝五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奔豚方作,气从少腹上冲心部者。
      奔豚汤

甘草二钱 半夏四钱 芍药二钱 当归二钱 黄芩二钱 生姜四钱 芎?二钱 生葛五钱 甘李根白皮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奔豚盛作,气上冲胸,头疼腹痛,往来寒热者。

奔豚之生,相火升泄,肾水下寒,不能生木。风木郁冲,相火愈逆,故七窍皆热。少阳经气,被阴邪郁迫,故有往来寒热之证。芎、归疏肝而滋风木,芩、芍泻胆而清相火,奔豚既发,风热上隆,法应先清其上。

龙珠膏

川椒五钱 附子五钱 乌头五钱 巴豆三钱,研,去油 桂枝五钱 茯苓八钱 牡蛎五钱 鳖甲五钱

芝麻油、黄丹熬膏,加麝香、阿魏,研细,布摊,贴病块。

奔豚已结,气块坚硬,本属寒积。但阴邪已盛,稍服附子温下,寒邪不伏,奔豚必发。以邪深药微,非附子之过也。不治,则半年一载之间,必至殒命。此宜温燥脾胃,去其中焦湿寒。土燥阳回,力能制水,然后以此膏贴之。寒消块化,悉从大便而出,滑白粘联,状如凝脂。浊瘀后泄,少腹松软,重用附子暖水,然后乃受。

奔豚根原

【翻译】奔豚的,肾的积郁。平常的人君火上升而相火下蛰,火分君相,其实是同一气,君相火都蛰伏,则肾水不寒。火的下蛰,实际上依赖土气,胃气右降,金水收藏,则二火沉潜,而不飞扬。土败胃逆,二火不降,寒水渐闭,阴气凝聚,时间长了就坚实牢硬,结于小腹,这叫奔豚,《难经》说:肾之积,叫奔豚。

  水邪既然聚集,碰到郁积则爆发,奔腾逆上,势如惊吓的猪,腹胁心胸各种病都发作,气冲咽喉,七窍火发,危困欲死,不可支撑。等到气衰而恢复原状,各种病证才止。病势的凶猛,没有这么严重的。
  然而积则是水邪发则是木气。其病没发的时候,心里先因害怕而自觉心跳,到病即将发作,则是肚脐下惶悸发作。因为水寒木郁,便生振摇,枝叶不宁,则是惶悸在心里,根本不安,则惶悸在脐间,脐上惶悸生的,是风木根摇,所以发奔豚。
  仲景「霍乱」说:如果脐上筑的,肾气动了。肾气,风木摇撼的根本,而论其发作,其实是木邪。木邪一旦发作,寒水上凌,木则克土,而水则刑克火,火土双败,正气贼伤,这是奔豚所以危急而剧烈的原因。
  悸,风木的郁冲,惊,相火的轻浮放荡。火不能胜水,五行的常态,所依靠的,子土温燥,制伏阴邪,培植阳根,蛰于坎府,根本不拔,则胆壮而神态平静。土湿阳衰,不能降蛰相火,阳根泄露,飘越无依,寒水下凝,阴邪无制,巨寇在侧,而身临败地,所以动惕慌悬,迄无宁宇。凡是惊悸一产生,即为奔豚欲发的征兆,不可疏忽。

  【翻译】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37克 桂枝15克 甘草7克 大枣15枚
  甘澜水4杯,先煎茯苓,减二杯,入各种药,煎大半杯,温服,一日三剂。
  作甘澜水的方法:大盆置水,以勺扬之千百遍,令水珠散乱,千颗相逐,才能取用。
  治疗汗后亡阳,脐下悸动,奔豚欲作的病。
  桂枝加桂汤
  桂枝19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生姜11克 大枣4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奔豚刚开始发作,气从小腹上冲心部的。
  【翻译】奔豚汤
  甘草7克 半夏15克 芍药7克 当归7克 黄芩7克 生姜15克 芎穷11克 生葛19克 甘李根白皮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奔豚正在发作,气上冲胸,头疼腹痛,往来寒热的。
  奔豚的产生,相火升泄,肾水下寒,不能生木。风木郁冲,相火愈逆,所以七窍都发热。少阳经的气,被阴邪郁迫,所以有往来寒热的病证。芎穷、当归,疏肝而滋风木,黄芩、芍药,泻胆而清相火,奔豚既发,风热上盛,治疗方法应先清其上。
  【翻译】龙珠膏
  川椒19克 附子19克 乌头19克 巴豆(研,去油)11克 桂枝19克 茯苓30克 牡蛎19克 鳖甲19克
  芝麻油、黄丹熬膏,加麝香、阿魏,研细,布摊,贴病块。

 奔豚已结,气块坚硬,本属寒积,但阴邪已盛,稍服附子温下,寒邪不能制伏,奔豚必发,因为邪气深药力微,不是附子的过错。不治,则半年一载之间,必至殒命。这适宜用温燥脾胃,去其中焦湿寒,土燥阳回,力能制水,然后以此膏贴之,寒消块化,全从大便排出,滑白黏联,状如凝脂浊瘀后泄,小腹松软。重用附子暖水,然后才能承受。
  {解读}奔豚,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金匮要略》称之为“奔豚气”。奔豚,由于肾脏寒气上冲,由于肝脏气火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
  张仲景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方剂。他说:“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睏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宗其意,试用于某些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常常获效。奔豚证是一个非常多见的疾病,它既有寒又有热,既有虚也有实,因此治疗时必须认真进行鉴别。

   大枣,又名红枣、干枣、枣子。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
  性味归经:
  果:甘,温。归脾、胃经。 
  树皮:苦、涩,温。 
  根:甘,温。
  功能主治:
  果(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树皮:消炎,止血,止泻。用于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伤出血。 
  根:行气,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

(0)

相关推荐

  • 『金匮要略』(七)奔豚气病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桂枝草枣汤,脐下悸动奔豚方: 降冲下气能制水,小便不利赖通阳. 组成:茯苓.桂枝.炙甘草.大枣. 功效:降冲下气,通阳制水. 主治:肾虚水气上冲证.症见脐下悸动,欲作奔豚,小便不利,或伴心悸,舌淡 ...

  • 《四圣心源》腰痛根原

    腰痛者,水寒而木郁也.木生于水,水暖木荣,生发而不郁塞,所以不痛.肾居脊骨七节之中,正在腰间,水寒不能生木,木陷于水,结塞盘郁,是以痛作.木者,水中之生意,水泉温暖,生意升腾,发于东方,是以木气根荄下 ...

  • 《四圣心源》瘕疝根原

    瘕疝者,肾肝之积也.木生于水,水之为性,得阳和而冰泮,遭阴肃而冻合,冰泮则木荣,冻合则木枯.肾水澌寒,木气菀遏,拥肿结硬,根于少腹而盘于阴丸,是谓寒疝. 水凝则结而为内寒,木郁则发而为外热.内寒盛则牢 ...

  • 《四圣心源》便坚根原

    便坚者,手足阳明之病也.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从燥金化气,故手足阳明,其气皆燥.然手阳明,燥金也,戊土从令而化燥:足太阴,湿土也,辛金从令而化湿.土湿者,能化戊土而为湿,不能变庚金之燥:金燥者,能化 ...

  • 《四圣心源》淋沥根原

    淋沥者,乙木之陷于壬水也.膀胱为太阳寒水之府,少阳相火随太阳而下行,络膀胱而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相火在下,逢水则藏,遇木则泄.癸水藏之,故泄而不至于遗溺:乙木泄之,故藏而不至于闭癃,此水道所以 ...

  • 《四圣心源》历节根原

    历节者,风寒湿之邪,伤于筋骨者也.膝踝乃众水之溪壑,诸筋之节奏,寒则凝冱于溪谷之中,湿则淫泆于关节之内,故历节病焉. 足之三阴,起于足下,内循踝膝,而上胸中.而少厥水木之升,随乎太阴之土,土湿而不升, ...

  • 《四圣心源》痎疟根原

    痎疟者,阴邪闭束,郁其少阳之卫气也.人之六经,三阴在里,三阳在表,寒邪伤人,同气相感,内舍三阴.少阳之经,在二阳之内,三阴之外,内与邪遇,则相争而病作. 其初与邪遇,卫气郁阻,不得下行,渐积渐盛.内与 ...

  • 《四圣心源》齁喘根原

    齁喘者,即伤风之重者也.其阳衰土湿,中气不运,较之伤风之家倍甚.脾土常陷,胃土常逆,水谷消迟,浊阴莫降.一遇清风感袭,闭其皮毛,中脘郁满,胃气愈逆.肺藏壅塞,表里不得通达,宗气逆冲,出于喉咙.而气阻喉 ...

  • 《四圣心源》鼻口根原

    鼻口者,手足太阴之窍也.脾窍于口而司五味,肺窍于鼻而司五臭.人身之气,阳降而化浊阴,阴升而化清阳,清则冲虚,浊则滞塞,冲虚则生其清和,滞塞则郁为烦热.上窍冲虚而不滞塞,清和而不烦热者,清气升而浊气降也 ...

  • 《四圣心源》瘰疬根原

    瘰疬者,足少阳之病也.足少阳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其经自头走足,行身之旁,目之外眦,上循耳后,从颈侧而入缺盆,下胸腋而行胁肋,降于肾藏,以温癸水.相火降蛰,故癸水不至下寒,而甲木不至上热.而甲木之降,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