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不平是大清的慢性病,快灭亡了才想起来解决,是不是有点晚?

影视剧中的慈禧

大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以外的民族创建的国家,在明清易代之时已经就满汉矛盾爆发过无数残酷的屠杀与冲突。时过境迁,伴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稳固,满汉问题逐渐被历史遮蔽过去。但晚清革命党人兴起,在他们反满兴汉的革命口号的宣传之下,满汉问题再度在社会上掀起一阵狂澜,摆在了大清朝廷的面前。

如何处理,成为一道难题。

清入关之后强制汉人剪发留辫

一、慈禧下颁平满汉畛域懿旨

1907年农历七月初二,光绪下发了一道由慈禧敲定的圣旨,内容直指当前朝野内外的热门问题,即满汉问题。在圣旨中慈禧说大清自开国以来一直是“满汉臣民从无歧视”,大臣的任用也不分满汉,朝廷“一秉大公,当为天下所共信”,但如今却出现了满汉问题的讨论,希望各位王公大臣可以共克时艰,为解决满汉问题提出建议。

影视剧中的慈禧

尽管上谕当中充满着所谓的官样文章,如大清开国以来从来没有满汉歧视,这不是无稽之谈嘛!但无论多么“掩耳盗铃”,大清最高统治者也已经认识到,如果放任朝野争论满汉问题,很快就会导致国家的分裂与离心,这对于举步维艰的大清是致命的,因此必须要采取措施了。

如果看一下1907年大清的情况,就知道有多么糟糕了。这一年,安徽候补道徐锡麟刺杀了巡抚恩铭,这件丁未皖案的发生把满汉之间的冲突以鲜血与暴力的方式呈现在统治者面前,一时之间满人战战兢兢,就连两江总督端方在会见手下的汉臣时都十分惊恐。

安徽巡抚恩铭1907年被刺杀

除满汉问题之外,前一年大清宣布的“预备立宪”已经过了一年,但也未见朝廷为推行立宪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总而言之,此时的大清朝正处于满汉矛盾、朝廷与立宪派矛盾、朝廷与民间矛盾、中外矛盾等多重危机之下,而满汉问题最显而易见,似乎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二、来自朝廷重臣的声音

满汉问题其实在慈禧发布上谕之前,就已经有大臣认识到并催促朝廷着手解决了。如两江总督端方,1906年他刚结束出洋考察,一回国就向朝廷发出一封密奏,详细说明他在海外考察近一年的见闻,如西方国家是如何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

他在奏折中说道:“苟合两民族以上而成一国者,非先靖内讧,其国万不足以自强。”解决办法,一是加速实行预备立宪,给朝廷满汉臣子以政治上的希望,二是颁布切实的政策,消解满汉之间的冲突矛盾。在奏折中端方已经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解决措施,如改订官制,去满汉大臣之分别,或者是撤销八旗驻防,另想办法以解决八旗生计,但端方的奏折并未得到朝廷的回应。

出洋考察的端方

除端方之外,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与湖广总督张之洞也曾向朝廷提出过平满汉畛域的建议,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可以说端方、张之洞与袁世凯三位,既有满臣,也有汉臣,而且都是大清倚重的地方大员,他们要是单独上奏提意见,朝廷或许不会格外注意,但三位前后同时就满汉问题发表意见,朝廷就不得不重视起来,而这也是推动慈禧于1907年发布平满汉畛域的重要力量。

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

三、如何解决满汉畛域问题

朝廷上谕发布之后,朝堂上原先被压制的满汉问题讨论迅速升温,各方纷纷就如何解决满汉畛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至同年农历九月,已经收到有分量的上奏11条,一些未被上奏的更是不计其数。而上奏者的身份也是五花八门,有朝廷大员,也有朝野中下层官员,还有地方上的官员乡绅,甚至还有一位号称“台湾遗民”的人。

当时的意见大体有这么几条:一是消除将满汉问题再度提出并大肆宣传的源头,即严厉打击革命党势力,端方就直言革命党人“悖逆狂谬,蛊惑人心,勾结匪徒,扰乱治安”。

二是裁撤地方八旗驻军,取消八旗籍贯之满人所享有的特殊权利,将旗人户口改为与汉民一致的平民户口,对他们的生计再另想办法。

三是改良官制,朝堂上满汉官员在任职方面的不公本来便一直为人所诟病,既然要平满汉畛域,就必须改定官制,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如今各部长官的满汉之分,满汉官员升迁渠道与机会也要力求平等,不对满人特殊对待。

四是不论满汉,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待,对旗人在法律上的优待要取消,汉人怎样处罚满人也要怎样处罚。

五是取消满汉通婚限制,满汉婚嫁平等,满汉官员自称也要统一,改掉原先汉人称臣而满人自称奴才的不良习惯。

朝堂议政,满人坐着,汉人站着

像这种平满汉畛域问题的解决措施还有很多,无论最终朝廷实施了多少,但最起码言路的开放展现了朝廷解决问题的决心,而当时的社评也对朝廷的变革给予很大的赞同与表扬,表达了民间对朝廷的希望。

尽管慈禧下定决心要解决满汉问题,但就在发布上谕后一年,她便与光绪同时去世,接任的溥仪与摄政王载沣,显然并没有慈禧如此强大的掌控朝局的能力,面对势力强大的汉臣袁世凯,载沣一直保持猜忌态度,上位之后很快便找借口将其罢官,而满汉问题至此也无法再继续解决下去。

摄政王载沣

文史君说

晚清朝廷的诸多矛盾之所以一直没有爆发出来,说到底与慈禧和光绪的坐镇有着密切联系,尽管光绪并没有多大的实权,但毕竟是登基数十年的中年帝王,相较于几岁的溥仪与年轻的载沣来说,仍有着帝王的姿态。但就在平满汉畛域圣旨颁布的次年二人便一同离世,新任执掌者显然并没有掌控朝局的能力,问题也就不了了之。

参考文献

李细珠:《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的平满汉畛域思想与满汉政策的新变化———以光绪三十三年之满汉问题奏议为中心的探讨》,《民族研究》2011年第3期。

迟云飞:《清末最后十年的平满汉畛域问题》,《近代史研究》2001 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