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喜欢发牢骚者的性格成因及心理治疗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喜欢发牢骚的人,时不时的给你添堵,就像苍蝇不咬你,但老在你耳边嗡嗡叫,你说烦不烦?烦久了,就会想为什么什么事到了他眼里,他都看不顺眼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细细梳理,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在其成年前,缺少家庭和谐环境的熏陶。其父母性格孤僻或暴烈,与孩子缺乏有效沟通,无论家庭生活条件好坏,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整天怨天尤人,孩子在其熏陶下,也就渐渐养成了防范和攻击社会的性格。
二、有些人在学生期和走上社会初期,走的太顺,他给自己也规划了一幅顺风顺水的完美路径,但随着生活之路越走越不平坦,甚至出现坎坷时,他就蒙圈了,他就觉得是别人给他设置了障碍,阻止了他的发展和飞越,他无法深刻理解社会和剖析自己,只一味地怪罪社会,自然什么事到了他眼里,他都不顺心。
三、趣味相投的小环境。在一个群体中,总有一小部分人在各种利益分配中,由于种种原因受益最小,他们或先或后走到一起,相互倾诉不满,长此以往,那怕他得到最大利益,他也要说一两句牢骚话,以示自己的存在和无所谓。他们每次在已经决定了集体活动中,都要指责该活动方案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他们发牢骚的目的,不是希望完善该活动方案,而是显示自己的正确。特别是他的抱怨赢得几个人的笑声后,他更觉得自己的正确和别人的无知。久而久之,他就养成了逢事指责的性格。
牢骚太多是一种阴暗心理,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往深层次里说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对这群人,社会和群体不能把他们边缘化,要积极与他们沟通交流,要准确地根据他们的所能安排适当的工作,按他们的工作实绩给与他们恰当的利益分配。这群人往往心比天高,而做起事来,却又前怕狼后怕虎。说起别人头头是道,自己来做却一事无成。因此,要把这些人安排在能力强而又不揽功自居的人身边,让他们感觉到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价值。家庭成员要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家庭的温暖,指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抱怨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积极面对,善意与人沟通交流才是解决问题之道。社会和家庭体贴关心,自己自觉提升修养,积极融入社会,慢慢就会疗愈创伤,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