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区概念,是如何产生的?
在众多成都家长或者说北上广深家长的眼中,学区房的概念主要是指公立小学,因为公立小学是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
各地如何落实就近入学的原则呢?基本都是在该公立小学附近的小区划片,划入该小学对口的楼盘,就是该公立小学对口的学区房,孩子的户籍在哪个小区,基本就确定了就读哪个唯一的公立小学。
所以,对于重点小学,家长都是趋之若鹜,但对对口初中,家长往往不是特别敏感,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很多优秀的学生,小升初根本不需要参加全市大摇号、区内小摇号,摇号之前,他们已经拿到重点公立和私立名校的录取名额(不管是北上广深,还是成都南京杭州,情况都一样)。
一方面是之前私立初中招生先于公办初中,另一方面,公立初中为了筛选生源,也会想办法提前锁定优质生源。再加上gx择校、小k、压z、占K等八仙过海的方法,私立公立名校争抢优质生源的暗战愈演愈烈,小升初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家长为了孩子能够提前锁定名校升学名额,也会想尽一切招数,有的四处奔走托人找关系,有的亲自上阵给孩子制作精美简历,有的转战各个场合让孩子参加各类考试……
这就是为啥多年前家长对奥赛、华赛趋之若鹜,因为一座奖杯就代表了一个宝贵的名校录取名额;为啥家长如此看重孩子区内调考成绩?为啥家长全力以赴为孩子争取区三好?为何给孩子报名很多个课外培训班?同样的逻辑。
因此,放在以前,大量优秀的生源根本不用到摇号的环节,就已经被私立、公立优质名校提前录取并且安排重点班,小升初主要看娃的成绩和综合素质,靠和中考一样的选拔机制而不是随机摇号确定,这是一二线城市家长的共识!!!
相信读者现在看这张图就明白了,为什么高新区优质公立小学锦晖,毕业生最后流向对口初中的反倒是少数。
因此,很多家庭都不会去等公立全市大摇号和区内小摇号,初中学区意识无从谈起。
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注意,不是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磅文件下发,这个文件犹如重磅炸弹,会深刻颠覆全国教育的形势和格局。
以成都为例,PPT上面写了:
很多人可能有一个概念:“成都民办学校比公办学校强”。
其实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
“成都的民办初中比公办初中强”。
而民办初中强的核心原因:可以筛选。
现阶段,成都民办校(私立学校是同一个意思)在幼升小及小升初阶段,招生都是有优先权的,可以掐尖。
例如幼升小,民办校是优先于公办校招生,可以面试,可以筛选;小升初,去年虽然开始执行30%的招生名额是摇号产生,但还有70%的名额是学校可以面试自主招生。
而公办校完全是划片入学,来的学生无论好坏照单全收。
这样公平吗?
同时,民办校掐尖的需求,在社会上也衍生了大量怪现象:
典型的例如有社会培训机构说自己和XX私立校关系好的很,可以组织考试,可以推荐到某私立校,再收取高额费用。
可点击图片放大
民办初中越来越强,会带来什么问题?
筛选幼龄化、提前锁定、马太效应、学校分化严重、大家都不就近入学、择校成风。。。等等。
所以,国家一定会出手整治这样的乱象,而此次教育新政几乎重要条款都是对筛选生源的各种途径各个击破。
关于教育新政,科科已经做过多次解读,公民同招、百分之百摇号、民办锁区、不得面试和选拔……
重点条款无一例外都是指向生源筛选,以后,这道门会越难越难进入,也就是说,以前只要孩子够优秀,家长足够拼,孩子总能提前锁定优质学校的录取名额;但新政之后,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这条路已经很难走通,唯有回归确定性强的公立入学方式。
所以,拥有优质对口初中的小学一下变得更加热门,因为更多的学生要回归到全市公立大摇号和区内小摇号这个路径上来,初中学区,就是这样产生和强化的!
点击下方小程序可以提问哦!
还没看够?
-可以看看,热门文章-
▼
科普系列:
学校盘点:
教育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