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上乘》法脉之《阿含藏经》秘密修持法要

《杂阿含》第四卷104章讲解完毕后,马上就步入第五卷105章。作为一个如实修证佛陀殊胜教义《金刚上乘》法脉的圣弟子们,必须如实於禅坐中善起正观察智,心莫要放逸于外。用善法正念摄受其心,勿令懈怠和散乱。也只有这样,意识才会被彻底降伏,以至达到彻底的调伏,建立梵行,所作才能够圆满,才不会复受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纯大苦集,才能够彻底自在,心得解脱。下面,我们继续秘密阐述《金刚上乘》法脉中《阿含藏经》文字背后的如实义。

以前关于五受阴系统而详尽的阐述,在这里就不再啰嗦了。有比丘对佛陀提出问题,佛陀精妙答复,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们正出家人必须如实观察和思维的法义,任何修持《金刚上乘》法脉的弟子们必须如实善听,如实善思。心不要放逸于外,意识不要处于散乱和昏沉。也只有这样方才能够完全剖析佛陀教义背后的金刚智体,这是非常重要的。

有比丘问佛陀:这些五受阴,是从哪里开始显现的?世间人是以什么因缘对它们产生喜爱的?它们是如何生起的?又是什么因缘导致世间人心有所粘连不舍?佛陀就告诉比丘说:这些五受阴,欲为根、因欲而生喜乐、也因欲而显现,同样因欲而有所粘连不舍。佛陀这句话背后的真实义又是什么呢?《金刚上乘》法脉是这样秘密诠释的:欲为根,指的是无明根。它潜藏在第八藏中即识的演绎,由识妄生分别幻造诸相。这些诸相当然包括人乃至世界万物,悉皆因缘聚合而成,就像泡沫看似存在实为生灭。其生灭的缘由并非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乃至自身。而是已经于无量劫生成,延续到现在聚合罢了。因此,这里的欲为根,指的正是无明本。所以,即便你完全通达法义乃至深达禅定如实觉察,也是无明的产物。需要如实了知不作有证有修方才越欲贪而步入正觉,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什么是欲集?浅显地解释就是以欲生喜乐。但是,《金刚上乘》法脉诠释义指的是因过去世不识无明而妄生对过去色喜乐,於今世复现对今世色产生出来的喜爱。所以,我们今世对自己喜欢和为之索取不舍的东西,根本就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而是过去世即八识藏无明所至于今世复生罢了。倘若不达这样的深层佛义而从表面揣摩佛义,恐怕就会形成如今南传佛教乃至所谓解脱道错误而顽固的文字解意。这样不仅仅曲解佛义也误导修人颠倒来去,虚诳修持,十分可怕。所以,佛陀言:要广解佛义,广说佛智,正是如此。也只有《金刚上乘》法脉方才可以越文字相直达真实义。欲生,《金刚上乘》法脉秘密诠释指的是延续过去世喜爱而于今世重复显示。所以,当我们今世生起的喜乐只是过去世投射的幻影并非真实。倘若知道因过去世即八识藏无明的幻生,于过去世不再粘连,何况现在世??所以,我们今世修行,修的是过去世而不是现在世。这样极其简单修持道义竟然不被更多修道之人所熟知,的确可笑。还以为自己是在修今世的,多么可笑!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面对一切色、受种种想、再由种种想触种种行受种种妄别。这些五受阴的所有欲触悉皆来自过去一念无明所触的真实。所以,我们不要错误地以为今生是在受苦而忘记这样的苦受早已经在过去世已经受报,今世仅仅是它重复的影子罢了。鉴于此,佛陀直观地告诉比丘:人之所以常被无明蒙骗,以为自己明白了很多获得了很多乃至失去了很多甚至郁闷了很多,其实这些都是无明幻生的不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受报。倘若我们知道了这些想法和感受其实早已经是过去世酝酿所至于今世重复使用时,我们再也不会因为现在的忧伤或富裕津津乐道了。必定,大粪未曾看见,其臭早已扑鼻。何况再去喜爱和执取呢!世间人就是这样愚痴地活着,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比丘又问佛陀:这五受阴一接触就有所受呢?还是同时在受?佛陀坦率地回答:并非一接触即刻就有所受,也不是同时在受。佛陀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金刚上乘》法脉是这样解释的:倘若五受阴即受,因没有一个所受者乃至无因无缘,是不成立的。任何受乃至受者悉皆有因有缘,三界之内没有无缘无故妄受五阴之苦的。相反,若同时在受,则有受所,也就是心里有所触才有所受。若没有触因,触缘,则没有同时的逻辑。鉴于此,佛陀也恰恰这样回答:能与彼有欲贪者,是五受阴。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当你处于五受阴当中而有所触,这样的触即喜爱心,则必然有所受阴。而《金刚上乘》法脉是这样解释的:即便你明白了五受阴,还有一个明白五受阴的人。这样的五受阴者也同样有所触即住于明白当中一并受报。所以,我们修持《金刚上乘》法脉的圣弟子们必须漏尽而不存一丁点有漏住,这是修持《金刚上乘》法脉严格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可有资格成为圣弟子。倘若观察不到佛陀言语背后的真实义,也必将堕于如今所谓南传佛教行列乃至所谓解脱道当中自欺欺人,进入枯寂修持状态甚至人间佛教当中。

那么,如何关闭此五受阴不再复起呢?这是比丘问佛陀的。佛陀就告诉比丘说:倘若有一个人是这样思维的:我於未来得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如是行,如实识,这样才是真正关闭五受阴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金刚上乘》法脉是这样秘密阐述的:这里的“我”恰恰指向无明。也就是说,若拿着这个“我”去如是观察五受阴就不可能关闭五受阴。而是於这个“我”如实观察如是觉照。于此真实智再去如是观察过去色、如实观察过去受,如是观察过去想乃至过去识。于此观察无所住造,才是真正关闭五受阴,不复再生。所以佛陀言:是名比丘阴阴相关也。倘若不善观察和深思佛义而凭借意识随意揣摩文字表象所得到的诠释也只能自欺欺人。而如今南传佛教乃至所谓解脱道恰恰正是如此曲解佛义而误导修人枯燥依附,实在可怜。

比丘又问佛陀:那么,什么是五受阴的阴?佛陀告诉他说: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美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为阴,是名为阴。这里的“是名为阴”,在《金刚上乘》法脉解释为不仅仅明白前面的所有色,乃至连这个明白也同属阴(秘密阐述:明白一切的这个明白其实是识的演绎),才可以说:是名为阴。否则,前面已经说“彼一切总说为阴”就应该结束,干嘛还要说“是名为阴”。其真实含义恰恰如此呈现。若非修持《金刚上乘》法脉,怎么可能发现其中隐义?所以,佛陀此乃大智慧大慈悲大善说,令不同众生通证佛义而得自在。顺便说一下,这里的“粗”,指的是不觉知过去色乃至识,这里的“细”指的是能够觉知过去色乃是过去受,同时如实了知现在色现在受以及了知本身也一并如实知如实见,况将来色乃至将来识。这是《金刚上乘》法脉独有的秘密阐述。否则,你即便认为看懂了佛经,这个“看懂”的本身也是无明。所以,修行若无眼无智无慧,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倘若再遇到一个一知半解而擅长“出意语”的旁门左道来讲解《阿含经》更是悲惨。

比丘又问:以什么样的因什么样的缘才叫做色阴,以何种因何种缘才称之为受、想、行,识阴?佛陀告诉比丘说: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一切色不离四大,缘四大造故。《金刚上乘》法脉秘密阐述指的是坚固为地大,藏於八识,此为坚固业;欲爱为水大,粘连於八识幻生七识;焦躁为火大,粘连於无明幻生诸行;风大为散乱,粘连於诸行妄生喜爱取有即前六识……所以,当眼缘于尘便生所缘境;这样的所缘境来自过去色早已粘连成种的无明本,并非仅是所缘而生。同样,触因,触缘生受阴乃至识阴。而触即受的过程,受即喜爱。有所触必将有所受。受於对六色身处的贪恋、对六色身的取有,对六色身的固守和沉迷,悉皆来自过去非现在色。至于识阴,泛指触於五受阴名色而生起的所有觉受和分别。这样的识在《金刚上乘》法脉来讲就是无明本。因此,宇宙万物悉皆由识构成即物质的统一识。

由于时间的关系,后面的关于什么是色味?什么是色患?什么是色离?乃至什么是受味?什么是想味?什么是行味?什么又是识味?乃至什么是受想行识患?受想行识离?在以前都面对面细致而详尽地阐述给修持《金刚上乘》法脉的人员了,这里就不再啰嗦。至于如何生起我慢,佛陀也详尽阐述了。以前也细致地用《金刚上乘》法脉秘密诠释给诸位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有时间,大家多看《杂阿含经》。

总之一句话:不修阿含,修行无义。何故?心总放逸,正念不摄,三昧无从建立。是故,阿含为上座部,《金刚上乘》为尊座部。所谓大众部即大乘总说为方便接引法亦。

有人问:你打坐么?
鼎答:不坐
续问:为什么?
鼎答:你坐么?
……

(0)

相关推荐

  • 什麽是佛教

    什么是佛教 王國惠 什麼是佛教?也就是佛教的簡介.具體包括談論佛教的依據.佛教的基本性質.佛教信仰的對象.佛教所要達到的目的與方法以及佛教的現代意義和價值等五個問題. 一.談論佛教的依據 我們在這裡談 ...

  • 佛陀在涅槃前给我们说了什么?李双林

    主讲:李双林 导读:佛在世时,我们以佛为师,佛入涅槃后,我们以谁为师?一切经典之前,应以什么字义作为经首?佛在世时,我们依佛而住,佛入涅槃后,我们依谁而住?佛在世时,恶性比丘,佛自调伏,佛入涅槃后,我 ...

  • 钵雲摩秘密阐释《金刚上乘》法脉之《阿含大藏经》系列《阿含密境》禅思修证

    对于五受阴实质性诠释乃至五受阴在禅境中如何变易成空?这是个十分重要的修持领域,任何修持者无不经历此五受阴.倘若不能通证此五受阴无常.苦.是变易法.空.非我,非我所,就无从谈起修证,也没有资格到处讲经说 ...

  • 脉法大礼:中医脉法四言真诀(附:十二部简易诊脉法)脉诊

    中医四言诀之辨脉提纲 调停自气,呼吸定息,四至五至,平和之则. 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六至为数,数即热证. 转迟转冷,转数转热.迟数既明,浮沉当别, 浮沉迟数,辨内外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 天有阴阳, ...

  • 关羽招财驱邪收煞法脉--法雲老师

    ​各位师兄:[抱拳]  (开课传授) 关羽招财驱邪收煞法脉(学费随喜)已付5元 本课程由

  • 传承热系法脉

    传承意义和大体辨别 真要想修出成就以及得归宿,修行是必须要有传承法脉的. 有传承的意义:1得到如法的指导,皆祖师爷成就者的经验和传承.2得到元神幻身的归宿,死后能去往传承法界中的刹土(部分传承法脉并没 ...

  • (下)先秦脉法——脉诊之不传久矣

    作者/张东 脉诊之不传久矣,而脉诊在帮助我们诊断中医的疾病图景方面如此重要,我们看看历代的经典就知道了.我们知道<黄帝内经>往往会将原则性的.根本性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例如<素问> ...

  • 阿含子秘密开解:出苦趣向絮语2018.2.18

    如果你觉得修行太累,那就不要因为太累而攀缘修行岂不更累?如果你觉得修行虽然很累,但是不修行就更劳累,那么你不妨去修慢慢体悟或许可以改变你的一生.如果你觉得修行的确很累,不如在世间中受用五欲之乐岂不自在 ...

  • 先秦脉法——脉诊之不传久矣(上)

    昨天 作者/张东 中医是在中华文明和智慧下形成一门医学,它有着不同于西方文明和西方医学的视角和认识,但这样的中医到底能解决多少临床问题?今天的中医可以不借助西医的疾病诊断吗? 举个例子,一个患者既往没 ...

  • 解读全脑开发核心课“过目不忘”(脑屏成像学习法)——最强大脑背后的秘密

     教练说: <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从2018年1月5日起播出,第一轮挑战就是晋级 30 强的百人淘汰赛,一百位选手同台比赛最终只有30人成功晋级挑战赛,其余选手全部淘汰出局:此次海选报名 ...

  • 罗门睡功诀:先天道​无极法脉

    先天道之无极法脉 泸州少鹤山养生观--峨眉剑仙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85877014 华山陈希夷老祖创先天道,开无极法门,直传弟子有四川李守微,著述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