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合规:目前只是一个开始

 专栏作者/长老姓唐

专注医药销售。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药品回扣”相关刑事案件裁判文书,从2007年以来已有985篇。就全社会而言,这似乎并不多,但也已值得我们关注。因为这一数字意味着十余年间,我们医药行业可能已有上千人涉及到此类刑事案件。本篇内容着实不方便引用已发生的公司实例,大家可以自行对号入座。故本文后续只拿自己举例。

关于那些危险的“操作”

笔者在新人上岗培训时,通常会让他们先看看刑法,知道哪些事情一定不能做,然后再去看民法及药品相关法律法规。当然也有人反对笔者这样做,认为这是在吓唬年轻人。笔者在此笑而不语。
君不见这么多年,有人进去之后,公家与私家均唯恐避之不及,哪有多少师徒和兄弟情义的传颂。一些系统性的弊病,却需要最基层人员来独自承担后果——这显然有失公平。所以近年来各地药品采购均引入了诚信评分,以期约束供求双方均遵守规则。
这里或许还会有人出来提意见:“员工的个人违纪行为需要企业来承担连带责任,对企业而言是不公平的。”而我们反过来想,如果没有企业高激励之诱导、内部监督缺失或放纵,一个打工人何以冒着触犯刑法的风险去帮助企业家挣钱。当然,从兵法的角度,我们也不排除竞争对手可能派出“死间”来搞垮企业的情况;而若自己把握住自己了,就谈不上经不住诱惑这一理由了。
此外,还有一种想法是法不责众。我们不谈历史,想想之前那些高价倒卖口罩的人结果如何。所以有这一想法的同仁,着实很危险。

要想清楚:为什么要合规

那么,药械企业为什么要合规呢?
最近内卷一词很流行。简单说来,依靠行政力量或者不当竞争来获得市场,那就是自己人抢自己人的饭碗,在医药市场增长放缓之后自然而然陷入内卷状态。中国药械企业要想跨越式发展,唯有锻造好的产品走出去,方能使自己企业活得更久。
在国际市场上,国内企业很难通过其他手段活得竞争优势,唯有优质产品加合规经营这一条路。而且国际化的过程中往往还处于聚光灯之下,要想“骚操作”,难度会更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一轮合规,实际上是在筛选支撑行业未来发展的种子选手
而所谓不进则退,则是那些不求“上进”的企业必然受到更多敲打。恰如在一个班级,班主任动员大家考北大清华,而有学生说不上大学也挺好,那很可能这些“不上大学挺好”的学生及学生家长会被连带敲打一番甚至转学退学。

转变行为,首先要转变思想

以笔者的观察,在合规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常常犯的错误是狠抓财务而思想动员不足,结果弄得怨声载道,一旦财报不好看又会陷入循环往复之中。也就是说,相较于缺乏规则和流程,合规的信徒则更为缺乏
重流程轻思想是极其危险的。举个简单例子,笔者经常教育小孩要按这做按那做,但小孩子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本领——每一步都按照规则做了,但结果却南辕北辙。可能诸君在管理有的下属时也会遇到这一窘境,即感觉什么都按照领导的指示做了,但结果就是很难看。这样的经历多了,别说教导他人,自己都会开始怀疑自己。

那么,如何破解这一窘境呢?

先抓思想,进行思想动员要与制度实施同步;甚至还要提前打量。

思想动员具体如何做呢,笔者有以下三条建议:

重塑愿景与目标,将企业与个人发展重新统一;

营造背水一战的氛围,商业竞争不进则退,不战畏战很快会被淘汰,而赢了则大家扬眉吐气;

奖励和树立正面典型,多开献言献策的讨论会,探寻出符合自身企业实际的合规之路。

风已起。是乘风翱翔,还是随风飘扬,是一个选择题。我们有选择的自由,恰如社会发展也有自己的选择自由。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