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周是蜀地大儒之首,为何劝刘禅不战而降,背后原因不简单

公元263年,18万魏军伐蜀,大将军姜维率军将魏军主力钟会十几万大军堵在了剑阁,但是邓艾却另辟蹊径,偷渡阴平,连克涪城、江油、绵竹,兵临成都城下,正是这个时候,蜀汉朝廷对于接下来是战是降吵成一片。

蜀汉朝廷大臣主要有三种意见:

一、投靠东吴。

有人认为应该向东逃走,投靠东吴政权,因为东边还没有敌人到达,而且东吴与蜀汉是盟友,如果向东逃,可以由镇守江州的罗宪接应,再经长江到达东吴境内,非常方便。

谯周与刘禅

二、逃往南中。

有人认为应该逃往南中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当时那里是少数民族聚集地,蜀汉在南中设置了都督来管理,当时的南中都督是霍弋,在魏军南下攻蜀时,霍弋就上书刘禅要求派兵支援成都。

三、直接投降

建议刘禅直接投降魏国的人以谯周为首,谯周这个人是益州本地人,担任着光禄大夫的官职,这个光禄大夫就相当于政府的顾问或者智库的专家学者,而且还是首席的,谯周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师,在益州的地位是德高望众而且学识渊博的。

263年魏灭蜀之战

谯周直接驳斥了另两种观点,谯周是这样驳斥投靠东吴的观点的:

谯周认为我们本来与东吴是平起平坐的,现在皇帝投降了东吴,不会被善待的,因此不能再当天子了,而且现在投靠东吴,将来肯定还会再投降一次,因为将来的局势肯定是实力最强的魏国统一天下,如果投降东吴是受了一次侮辱,那么将来再投降魏国就是二次受辱,与其两次受辱,不如一次投降到位。

谯周是这样驳斥逃往南中的观点:

谯周认为南中那帮人一直就不服我们,与我们不是同一类人,他们是胡人,本来就对我们不满,如果投靠他们,势必加重他们的负担,将来肯定会想方设法对付我们,况且如果要逃往南中应该早做打算,现在匆忙逃往南中,敌人就跟在后面,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谯周认为现在投降魏军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还可以跟魏军讨价还价,谯周还向刘禅保证,只要陛下投降了魏国,他们肯定会封给陛下一块地,如果他们没有封,我谯周会亲自去洛阳为陛下争取。

大儒谯周

谯周的话现在看起来,很可笑,都已经是投降之人,哪里还能讨价还价呢?如何处理,不都是司马昭一句话,哪里能轮得到谯周说话的地步,不过在朝廷之上,没有人争得过谯周,或者投降是大多数益州官员心里的选择,只不过是由谯周说了出来,那么,谯周为什么要选择投降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谯周代表了益州豪强的政治主张。

蜀汉政权统治益州期间,益州本土豪强处于政治边缘地步,基本上是打压的状态,这是蜀汉政权的政治结构决定的,是蜀汉的国策之一,蜀汉是一批外来人员统治本地人员的政权,同时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政权。

以刘备为核心的荆州士人集团及跟随刘备从北方流亡到益州的那批北方人,是刘备政权的核心力量,刘备进入益州打败了刘璋,收编了刘璋政权的核心力量,同样是从北方流亡到益州的士人集团,刘备迎娶刘璋的嫂子吴氏为自己的妻子,就是拉拢刘璋政权内部的外戚派,包括吴懿、吴班等人,这都拉拢外地人。

谯周代表了益州豪强的利益

拉拢外地人的目的就是打压本地人,因为本地豪强有资源,有人口,有财富,唯独没有政治权利,一旦让本土豪强有了政治权利,那本土豪强很容易就反客为主夺了蜀汉的政权,蜀汉统治益州四十年之久,益州本土豪强早就不满意了,而谯周就是被益州本土豪强选出来作为投降的代表。

只要蜀汉投降了,益州本土豪强就能在政治崛起,因为刘禅投降后,蜀汉的文武大臣及朝廷重臣很明显要被送到魏国都城洛阳去,那样的话,益州人就能自治了,三国时期地方上士族势力不断崛起,崛起的目的就是要政治权利,这在蜀汉政权身上得不到,但可以在魏国身上得到,所以谯周要投降。

二、谯周为了益州人民的生活更好而投降。

谯周一直是反对北伐的,尽管他很敬重诸葛亮,诸葛亮去世后,谯周是第一个奔丧的人,速度之快,仿佛是谯周自己的亲人去世一般,但在政治理念上,谯周虽反对诸葛亮北伐的,谯周曾经与尚书令陈衹争议北伐的得失,只因为陈祗是支持北伐的,为了反对北伐,谯周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阐述自己的理由,这篇文章叫《仇国论》。

谯周代表了益州百姓的利益

《仇国论》有一个中心思想说明了谯周的政治主张,这个中心思想就是:让人民休养生息,民心安定就可以取得胜利,这是弱国的生存之道,也是谯周的政治主张,谯周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投降者或者投机者,他是有政治主张的投降者,而且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谯周一生有着非常多的著作,是非常有学问的一个人。

谯周建议刘禅投降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益州百姓的安稳,如果刘禅不投降,继续抵抗下去的话,无疑益州百姓是最受伤害的人,没有之一,与其生灵涂炭,不如投降保全所有百姓。

刘禅投降后,谯周本人及他的三个儿子谯熙、谯贤、谯同都没有在后来的晋朝当官,而是甘愿做个隐士,这说明了谯周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投降的,谯周有着当时文人的孤傲之情与高清风格,宁愿当个隐士。

刘禅只是个昏庸之主

三、谯周为了天下一统而投降。

谯周的投降其实与55年前张昭劝孙权投降有着相同的目的,孙策在去世之前,曾经告诫张昭,如果能够辅佐孙权,就辅佐下去,如果不能辅佐就投降吧,反正能有容身之处,孙策都这么想,可见当时的投降并不是什么大事,反而能促进国家的统一,免除刀兵的伤害,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谯周也是如此,他是大儒,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儒家讲究的是大一统,从220年曹魏代汉建魏到公元263年,天下三分已经43年了,三分天下的局势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直到三国时期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局面是不正常的,所以当时的人都希望天下会重归于一统,如果蜀汉继续抵抗的话,如何统一?

谯周

所以谯周劝刘禅投降,只要蜀汉投降了,东吴政权被统一那也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这是儒家士人所希望看到的。

事实上,不仅仅是谯周,在整个的天下,魏、蜀、吴三国有大量的人都希望统一,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就是谯周建议投降的三个不简单的原因,事实上,谯周的建议是对的,蜀汉抵抗下去也没有复国的可能,只会徒增伤亡,增加百姓的疾苦罢了,从这个方面来看,谯周的建议是对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