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流注

瘀血流注
    瘀血流注是因瘀血阻滞所致的肌肉深部脓肿。可发生于任何季节,无固定发病部位。
本病初起局部肿硬结块,疼痛较剧,大多有跌扑损伤史,也可发生于产后的经产妇。明

《外科理例》云:“闪挫及产后瘀血而发,宜散之,大要以固元气为主,佐以见证之药。”指
出了本病的病因及扶正散瘀,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    。
  (病因病机)
  瘀血流注的病因,一为跌扑损伤而起,一为产后败瘀所致.由于劳动时不慎,皮肤
碰伤,湿热毒邪入于筋脉,窜流阻滞,结而为肿;或跌仆损伤,瘀血停留,流注于肌肉
之间,结聚壅滞而成.亦因产后血脉空虚,恶露不得畅行,败血乘虚下注入络,阻于经
脉,气血瘀凝,流注于经络而发本病.明《外科正宗>>说:“跌打损伤,瘀血瘀滞;或产
后恶露未尽,流宿经络,……皆成斯疾。”说明本病是由跌仆损伤,产后败瘀,血凝不散,
流于肌肉而成。
  (辨病}
  1  临床表现
  1.1  初起局部结肿疼痛,按之微热.皮色不变或微红或现有紫色,全身症状轻微。
  如为筋脉损伤而发,则多发于四肢内侧,下肢多于上肢,肿块蔓延或自胫至股,或
自股至胫,或自前臂至上臂,有的一处未愈,他处又起,皮色暗红。若为产后瘀阻而发,
多发于小腹及大腿等处,隐隐作痛。
  1.2  成脓期  lO天左右即可成脓,肿块焮红灼热,按之波动,见恶寒发热,头痛
纳呆。
  1.3  溃后  溃后排出挟有瘀血块的暗红色或黄色粘脓,如流脓通畅,则收口尚易,
部分因败瘀所致,则有窜发现象。
  2  诊断要点
  2.1  有跌仆损伤或产褥史。
  2。2  随处可生,好发于四肢或躯干部的肌肉深部,多为单发,局部肿胀明显,皮色
紫红,疼痛明显。
  2。3  初起即有恶寒发热,身体疼痛,肢体倦怠,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3  鉴别诊断
  孢子丝菌病  主要与劳伤筋脉的流注鉴别。该病亦发生在四肢,但在皮肤及皮下组
织有孤立不痛的硬结或溃疡,附近淋巴结不肿大,脓液培养可查到孢子丝菌。
  (辨证工
  1  跌扑成瘀证  局部结块疼痛,皮色微红,或现青紫,全身症状轻微。若肿痛渐增,
发热持续不解,肿块按之波动,即为成脓。舌质淡红,苔黄,脉弦数。
  2  产后败瘀证  局部色漫肿.隐隐作痛或觉深部作痛,发热恶寒,食欲减退,继则
局部形成肿块,舌边有瘀点,或色紫,脉濡数。
  (治疗置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l。1.1  初期  因跌扑损伤所致者,治宜活血祛瘀,选用活血散瘀汤加减;产后败瘀
而气血两虚的,洽宜养血活血、理气通经,选用通经导滞汤加益母草。有表证者,加荆
芥、防风。
  1.1.2  成脓期  治宜和营托毒。选用透脓散加当归、白芍、甘草。

l。1.3  溃后期  治宜补益气血,选用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若气虚瘀凝不尽,
宜于补益之中加香附、木香以行气.
  1.2成药、验方    、
  1。2.1  丹七片,每次3片,每日2次。
  1.2.2  牛黄解毒丸,每次2片,每日2次.
  2  外治法
  2.1  初起  以消散为主.用冲和膏外敷;或用消散膏掺丁桂散敷贴局部。
  2.2  成脓期  切开排脓,用二宝丹药线引流,外盖太乙膏。
  2.3  溃后  一般用生肌散换药至愈,也可用生肌玉红膏换药以生肌收口。
  [预防与护理]
  l  卧床休息。
  2  勿食辛辣刺激食物及鱼、虾、牛肉等发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