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大师与四副挽联

当年清华国学院极盛之时,聘有四位导师,这就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与赵元任。四位大师学术造诣自然博大精深,而且工于对联,对此他们各自都有不少为人称道的佳作,这里则只介绍他们撰写的四副挽联。

四位大师中资历和名望最有分量者当属梁启超。1927年,刚刚度过70大寿的康有为在青岛驾鹤西行,作为弟子的梁启超率众在北京举行公祭,其为此而写的一副挽联就颇为人们称道:

祝宗祈死,老眼久枯,翻幸生也有涯,卒免睹全国陆沉鱼烂之残。

西狩获麟,微言遽绝,正恐天之将表,不仅动吾党山颓本坏之悲。

上联写时局之坏,国将不国,谓康有为之死在某种程度上倒是幸事,不会看到神州陆沉之悲剧。下联颂康有为之功绩,称其逝世对中国文化是无法估量的损失,于悲伤之中见师生之真情。

1922年,清末著名诗人和大学者沈曾植去世,沈与王国维交谊甚厚,王一向引为知己,自然对其逝世悲痛不已,其为沈所写挽联声情并茂,悲哀之意溢于言表:

是大诗人,是大学人,是更大哲人,四昭炯心光,岂谓微言绝今日。

为家孝子,为国纯臣,为世界先觉,一哀感知己,要为天下哭先生。

此联除却些许过誉之辞外,应当说是对沈曾植的盖棺论定,充分表现了王国维对好友的深刻理解,从中也可看出王国维对时局和对传统文化之命运的担忧,为其后来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果然,不出数年,王国维在颐和园昆明湖投水自尽,那是1927年,王国维51岁。

王国维的自尽,引起了陈寅恪的无尽悲伤。在陈寅恪眼中,王国维是亦师亦友的人物,也是极少数可以引为知己者。陈寅恪坚持认为,王的自杀绝非人们所认为的是因为什么个人恩怨或经济原因,而是殉文化而死,是不忍见即将衰亡的中国文化那令人心酸的悲剧结局,也是对当时那混乱的时局和世风日下之现实的抗议。陈寅恪因此以他对师友的理解和深情,写下这样的挽联:

十七年家国久魂消,犹余剩水残山,留于累臣供一死。

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倍伤神。

此联一出,时人纷纷赞之。

至于赵元任,当然所专长是语言学,但在撰写对联方面也常有令人叹为观止之作,其最为人们称道的就是他为好友刘半农撰写的挽联:

十载唱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

数人弱一个,叫我如何不想他。

挽联精练地概括了死者之一生功绩,又巧妙地把刘半农最为人们熟悉的诗句嵌入其中,将怀含老友之情与对其才气的称赞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刘克敌/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