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然直观阐述:修习安那般那念法

安那般那念法,简称安般法。修习此安那般那念法,可以让你的身安泰、心安泰、觉清朗、观明净、性寂凝、智慧纯真,於任何境界悉皆安泰无所动摇。既然於任何境界悉皆安泰无所动摇,那么就可以不受任何身报乃至心识业报。可以超越任何苦受,不受欲贪的滋扰、不受嗔恚的侵袭、不受散乱和放逸的戏弄、不受懈怠和消沉的蒙蔽,不受猜疑和揣摩的掌控。也就是说修习安那般那念法,得心清净、得意清净、得识清净,得知见解脱。鼎然於七天禅定修持此安那般那念法(安般法)悉皆依止《杂阿含经》卷二十九(1028页)佛陀亲自宣说为依据,不会依止如今世道流行的所谓残缺式“安般法”。为什么要这样说?倘若人人言说如出一辙的“安般法”,我宁愿依止佛陀亲口宣说的安那般那念法。在这七天禅定当中对于安那般那念法的如实修持,十分殊胜和圆满。鉴于此,鼎然就把自己亲自禅定修持安那般那念法的如实体会用文字书写形式告诉给大家并与佛陀亲自宣说的安那般那念法彻底相应而无有一丁点背离之漏。鉴于这个缘故,鼎然才敢于公开此安那般那念法秘密修持的全部修习仪轨和精要。若无一定禅定秘密修证,也不敢如此公开。必定,模仿和空谈再如何逼真,终究不真。所以,有缘人看完此安那般那念法秘密修证后,应当如实进入禅定精进修习,不要空谈和模仿说教。

修此安那般那念法,先要找个比较安静和幽静的地方。譬如:幽冥的山林、安静的房屋、能遮风挡雨的大树下面、广阔平坦无有遮挡视野明朗的空地,或在比较干燥闲置的原生洞穴。鼎然就在原生洞穴当中精勤修持安那般那念法七天禅定。修此安那般那念法前,不要饿着肚子,也不要吃的太饱。感觉适度就可以了,也不要喝水太多适度就好。最好不要让别人打扰你,中途更不要让他人滋扰你,当然在修持安那般那念法前顺便洗洗澡是有好处的。修此安那般那念法,要把对世间所有财色名利等等欲贪统统放下,让心进入一个全新的纯正的空间,这个非常重要。其次,要保持持久良好的精力和心态,在禅坐中不能参杂贪欲、嗔恚、睡眠、掉悔(因懈怠而产生出来的散乱和消沉乃至焦躁和无聊),揣摩猜疑。最重要的是要进入“系念”(息止状态),这样才可以断掉世间贪欲,才可以得心清净无有欲染。否则,你在禅坐中就会出现不间断的欲想,总会让你的色身有所反应,心识必将产生各种觉受,这样的话修持者就很难进入全新的安那般那念法了。最后,修此安那般那念法要坚信佛陀的一切教义真实不虚,於一切善法清净无疑让内心产生对正法的决定信仰,这一点非常重要。

以上都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准备状态,此时就要端身正坐,进入一切心念息止的状态,也就是不再心生各种想念,让身和心处于一种安止的状态。即便任何带有明显觉知的发生乃至带有微细觉知的发生,都不要过于或刻意敏感其间否则会让心处于放逸。即便散乱和放逸了就要马上觉知不要再次进入其间,这个很重要不能马虎。另外,修此安那般那念法,主要是正念摄受。也就是不紧张、不散乱、不懈怠不放逸,不过于松弛也不过于绷紧。当进入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修持者就很容易捕捉到呼吸,此时就要把一切注意力缓慢缓慢地锁定在呼吸上面。

先修持:把一切心念锁定在内安止的状态,这就是念於内息,系念善学。也就是说当修持者把一切注意力缓慢锁定在呼吸上后就要启用有觉有观,觉知内在是安止的、凝寂的、没有任何杂想、纯粹的无想状态。这个十分重要,要时常这样启用有觉有观进入内在彻底的安止、凝寂、不动,无想的禅定。当修持者“守不住”内在安止乃至无想时(就怕念於内息时间长了人会产生昏沉和散乱),就要缓慢地开始启用有觉有观开始专注在呼吸上面,这就是念於外息,系念善学。也就是从内息止的状态缓慢过度到外面的呼吸上来即外息止状态。修持者不要忘记,内息止还是外息止,都必须有觉有观,有觉有观就是佛陀说的念於内息和念於外息。主要是这个“念”,它不同于如今世道上流行的所谓“安般法”。正因为要启用有觉有观,才可以达到最后的“明分想”(於一切悉皆分辨毕竟圆满)。否则,傻乎乎地专注在呼吸上什么也没有就不是真正的安那般那念法。倘若这样愚痴地修持下去,人就会处于一种呆板和沉寂状态,丧失灵性和本有的明觉。倘若你真看懂了鼎然所阐述的修持,就这样於内於外次第来回缓慢修习就可以了。直到念於内息止,念於外息止。於内息止,指的是内在各种想念只要一浮现你就会马上觉知瞬间可以达到无想状态;於外息止,指的是呼吸的均匀(冷暖粗细长短的出入)一旦发生不均匀时,你就会马上觉知瞬间调整呼吸趋向持久平稳的均匀出入状态。无论呼吸变得粗还是变得细腻都会瞬间觉知。也就是说当呼吸的出入发生变易时,则说明你的心识出现散乱和浮动了。此时,修持者就要马上念於外息,善于调整呼吸出入乃至冷暖和粗细,目的就是念於内息,让心识不再出现散乱和浮动。就这样来回修习不断打磨时常精进觉观,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身心止息。当身心达到粗的止息后,修持者就要进入下一步更加灵活的安那般那念法。

倘若修持者念於外息(系念呼吸)与念於内息(系念一心)达到相应的安止和凝寂。此时,修持者就要步入更加细微的有觉有观的禅定状态(也就是把粗的观呼吸和粗的内觉受进行更加细微的分解,让有觉有观更加纯一真味)。具体是这样步入的:修持者不再专注於呼吸冷暖、长短,粗细上面。而是专注在有觉有知上面持久地观察这样的觉知是否恒明显现其间没有过多的动摇和偏离。也就是说念於外息不再停留在呼吸的冷暖长短粗细这些性相上面而能否持久进入安止和寂凝的状态。我们把这种安止和寂凝称之为“息”。能持久安止和寂凝就属于息长的状态,不能持久安止和寂凝就属于息短的状态。这就是息长息短,觉知一切身入息,於一切身入息善学;觉知一切身出息,於一切身出息善学。更通俗地说就是修持者不再局限於呼吸冷暖粗细和长短上面而是进入伴随呼吸冷暖长短粗细逐渐舍离呼吸相进入比较持久的安止和寂凝的纯一状态。如果你果真看懂了鼎然的阐述,就要去精勤修习了。

若修习的不错,此时修持者就要放弃静坐状态(静态式观呼吸法)而进入下坐后的身行修持状态了(身行觉知呼吸法)。这种禅定已经不再局限在静坐状态而是趋向身行状态了。也就是你的安那般那念法修的好与否,取决于下坐后身心面对外界所产生的各种觉知而定。鼎然於禅坐静观呼吸法三天后就开始放弃静坐而改入开启六根身心处于运动状态的修持了(鼎然游走在山林、泉水、草丛、雪堆,沟壑之间)。此时,修持者在运动中,也就是眼睛触及外色、耳朵触及声响、鼻子触及香味、舌头触及恬淡、身体触及冷暖,意识触及变化时,都会快速地觉知,不再停留在色、声、香、味、触,法当中而能够迅速专注在呼吸上并迅速进入安止寂凝的纯一状态。六根的发生一旦与外界触及,都能够很好地觉知并迅速进入安止和寂凝的纯一状态。这就是觉知一切身行息入息,於一切身行息入息善学;觉知一切身行出息,於一切身行出息善学。

若修此觉知一切身行息入息,於一切身行息入息善学;觉知一切身行出息,於一切身行出息善学达到娴熟境界,修持者内心乃至色身就会浮现十分殊胜的喜悦,喜乐。色身出现的喜悦是通过观呼吸(念於外息)得到的,心识出现的喜乐是通过觉知得到的(念於内息)。当色身出现的喜乐逐渐冥灭而趋向心识出现的喜乐,就是我们常说的觉观喜乐具生(念於内外息)。这种心识出现喜乐是微妙发生的微细显现的。倘若能够持久出现这种状态而不间断就算你已经得定了。也就是说无论你的身心处于静坐状态还是处于运动状态悉皆安止寂凝,这样的禅定基本入门。这就是觉知喜、觉知乐、觉知心行、觉知心行息入息,於觉知心行息入息善学;觉知心行息出息,於觉知心行息出息善学。

倘若你不在受内喜乐和外喜悦,则修持者的心十分寂凝明朗,这个明朗就是悦(慧的显现),这个寂凝就是定(性的显现)。此时,你一旦舍离内乐外喜,就从念於外息和念於内息中解脱出来了。也就是不再受呼吸乃至心识粗细觉观的主宰了,此时的你得心解脱。鼎然第四、五,六天获得(请读者注意:不要从文字表象上来认定修持进度,那是鼎然精勤修持禅定23年的基础,仅仅在这七天显现罢了)。这就是觉知心、觉知心悦、觉知心解脱入息、於觉知心解脱入息善学;觉知心解脱出息,於觉知心解脱出息善学。

倘若你於内外悉皆超越,这时的你无论开启哪种根悉皆明净满足一切慧力。譬如:开启眼根面对外色终不能被色染着也终不能被识染着更不能被任何触受所戏弄,更何况其他根相悉皆无有染着。这是鼎然於第七天获得的殊胜效应,至此,鼎然才深刻觉知到正法的不可思议和究竟无漏。这就是观察无常、观察断、观察无欲、观察灭入息,於观察灭入息善学;观察灭出息,於观察灭出息善学。至此,才是真正的修安那般那法。才可以得身止息、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休息满足。

七天禅定,鼎然几十年修行的基础并没有白白丧失掉。让我更加明白真实修行的重要性,使如今的我更加懂得曾经沉迷并执取在所谓见性开悟等等大乘文字名相说教当中是多么的幼稚和愚痴。靠空谈和模仿终究不能让我解脱自心,甚至让我更加堕落和轻狂。如实修行,身体力行才是我们修行乃至学佛和信佛人更应该去做的事情。


乞者鼎然直讲《楞伽经》第1课 

(0)

相关推荐

  • 修止

    右胸 与心对等处有棵柏树,心离一切作意分别,一门深入,定有成就. 初步修定.其实不必去计较什么是入定.只要能够做到系心於一境并能用较长的时间保持在这种平和宁静的心态之中,定力的修行已经获得成功了. & ...

  • 正修行人当依四念处修习而得大德神力(乞者鼎然)

    什么是四念处?身观念处.受观念处.心观念处,法观念处.这是真正的四念处,也是任何正修行人公认的四念法智.故经云<杂阿含经>卷20:尊者舍利弗语尊者阿那律言.奇哉.阿那律.有大德神力.于何功 ...

  • 古籍《天机焰口》修习瑜伽

    古籍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内容140多页(单面).

  • 修习《鲁班书》,必缺一门,源自鲁班的诅咒?其实牵扯天道秘密!

    如今自媒体特别发达,每天有无数信息供我们浏览,关于修习<鲁班书>,必缺一门的说法已经被太多人解读过,都以为源于鲁班的诅咒.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真相很残酷,牵扯天道秘密. 我们先来看一下&q ...

  • 鼎然文章:修止的奥妙

    止,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断念(不让自己的念头相续).止,形象的解释就是戛然而止的喜悦.止,用专业术语解释就是寂静态或安止态.然而止的如实性解释就是觉知或觉察.也就是说如实觉知,如实觉察就是止的本态. 当 ...

  • 鼎然文章:散修与专修有着巨大差别

    啥是散修?(非专业性的世间修行)因有世间因缘的牵制而不能专一性地进行禅定修炼(出世间修). 啥是专修?没有过多或者根本没有与世间有太多粘连或瓜葛而能专门进入禅定修炼(出世间修). 专修之人会把一生绝大 ...

  • 修习修习多修习(迩义)

    理明了,若不趁热打铁步入实修,就会成为知见.就像冷的铁一样,变得生硬生硬很难成型.况且这样明理并不是真正明理,是拿着佛陀教义用自己还没被完全净化的意识心揣摩而来.所以,时常执取文理研究文字空洞说教的人 ...

  • 僧伽鼎然开示禅修系列:如何把佛理实践在禅修当中

    理之所以是理,是意识的产物经受不起心识业劫的侵袭就会垮塌.譬如:在禅坐中为什么有满脑子的想法?满脑子的想法一旦萌生,你再明白何种道理有什么作用?这就像瞎子拿着镜子再怎么知道又有何用?画饼充饥的学佛理念 ...

  • 宸汐缘里修习三法则:白胡子不等于法力高,情劫难渡,别得罪大夫

    在<宸汐缘>喜提大结局之际,我们来聊聊这部剧很容易被忽略的修习话题.其实比起很多仙侠剧,<宸汐缘>已经是一部还算没放弃修炼业务的剧了,尤其男主角九宸,真的是即使沉溺于谈恋爱也从 ...

  • 修习丹道一定要学会辨别真伪!跟对真师!

    丹道性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是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的火种,此道不失传,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文化特色总可以保存,机缘一到就会燃成燎原之火. 老子的道学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是诸子百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