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山上白云飞”——09初夏永州行记(之五)_鸽子_新浪博客

(2009-06-05 13:34:56)

“天下第一盆景”——玉琯岩

本来导游和大家约定,10:30结束舜陵游到停车场集合。但由于同行的另一辆车走错路耽误了时间,所以我们到达下一个景点玉琯岩的时间也推后了。

玉琯岩位于距舜帝陵两公里外的九疑洞村,是一个不大的小石山包。山脚有溶洞,宽约7米,高3~4米,进深不大,豁达明亮。据传因汉零陵文学(官名)奚璟在洞中发现玉琯(一种石质吹奏乐器)12支献于朝延而得名。由于它山体小巧玲珑,却地处四面高山环抱的小盆地,从四野平畴中兀然突起,加以喀斯特地貌原始次生林遗存的特质,使得这方怪石磷峋的小山岗上奇石怪树遍布,因而素有“天下第一盆景”之美誉。

与它紧紧相邻同处于这片山间盆地之中的,就是古舜帝陵庙遗址(怪不得景区入口处也排着和舜陵神道两侧类似的瑞兽与翁仲)。2002年至2004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玉琯岩舜陵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据已发掘的建筑遗迹,尤其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建筑基址,结合有关文献及玉琯岩摩崖石刻推测,这里就是汉代以来祭祀舜帝的祠庙遗址。其中宋代的建筑遗址已揭露的有主殿、寝殿、配殿、廊庑及排水设施等。遗址呈南北向、东西向叠压,占地3.2万平方米,正殿和两边厢房为九开间、五进式,符合古代帝陵“九五至尊”的建筑规制。其中正殿面积有876平方米,寝殿有412平方米,其规模在古代陵庙中十分罕见,可知当时舜帝陵庙庞大的建筑规模和宏大气势。

正因此,玉琯岩因舜帝葬于此而闻名,历代文人骚客仰先帝之功德,留诗文于石林,汇集了大量摩崖题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诗海碑林(真像我们桂林龙隐岩的“桂海碑林”),故尔又称为玉碑林。据统计,目前山上保存完好的宋至清代摩崖碑刻有24方,近代名家名人摩崖碑刻多达108方。这些碑刻中,楷、行、篆、隶、草,各种字体齐全,且历代名家荟萃,确是难得多见的书法艺术宝库。

对我们初次到此的人来说,第一眼关注的,自然是岩壁正前方右侧顶天立地的“九疑山”三个大字。它们字高1.8米,宽1.9米,笔力苍劲遒拔、醒神夺目。这是宋嘉定六年(公元1213年)南宋名儒、道州刺史方信孺所书。只是那“疑”字中间,不知为何少了一撇?导游给我们讲了个故事:说当时这三个字在请石匠雕刻时,要求每一笔的雕刻深度须盛得斗米,并说定将以每笔斗米作为酬劳。结果因报酬少付了一斗,于是石匠就少刻了一笔。当然还有其他诸多版本的故事,穿凿附会不一而足。

导游还指点我们看了洞口壁额宋人李挺祖所书题名刻“玉琯岩”,以及同样是由这位仿汉隶书法名家于南宋淳佑六年 (公元1246年)补刻的,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所撰《九疑山铭》。此时,大家对登上小山,亲眼目睹这“天下第一盆景”芳容的欲望更加强烈,于是跟着导游向山顶攀去。

上山的路十分陡峭,有一处山阶陡立,并有山石压顶,人须弓腰侧身才可通过。不过大多山路都修有完好的石阶,并不难行。此山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山上遍布莲花、龙头、龟、马、牛状的嶙峋怪石,还有中空的天生桥。在一处山道的拐角,有一块突兀而出的山石像极了牛头,尤其那努突于前的牛鼻子,鼻孔还是穿通的。导游小姐说,记得摸一摸它的鼻子,如果您炒股的话,保您天天牛市、盈利发财。引得大家纷纷上前,有几个竟然用手臂挽住牛鼻不撒手了。令人称奇的是,就这么一座不见泥土的小石山上,却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原始次生林!据导游介绍,山上拥有含黄楝木、黄柳芽、黄皮树等国家二类保护树种在内的80多个种类的树木,繁衍了各类藤蔓及寄生于古树的蕨类植物近20种,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种类齐全的袖珍植物园。

我们随导游看了不少树根穿山破石或含石于根的千年古树,这些树见缝插根,特别发达的根系穿过层层岩石,深深扎进山底,树抱石,石吞树,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树有多大根有多粗的壮观场景,随处可见。导游指给我们看一株穿石而生的千年黄柳芽,树高30余米,树围近4米,木质坚硬如铁,一人难抱的树根撑开石头,顺岩壁蜿蜒而下七八米后,又顽强地扎进石缝中。有一棵长在错落断裂巨石上的大树,断裂处是光秃秃的岩石,视觉上它成了一棵无根树,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它的根绕过断石,扎在了距树干一两米开外的山体里。还有一棵大树,枝叶茂盛的身上长满了绿油油的小树,导游说它叫“子孙树”,人们摸摸它的树身就可多子多孙(好在我们的团队里没有“计生”官员)。下山的途中看到一株数人合抱的千年古树,树干中空,仅余半边树皮,却依旧巍然挺立,上面巨大的枝干、苍翠的繁枝茂叶直耸云天,那中空的树心,我们四五个人站进去还很宽松!

玉琯岩的奇石怪树世所罕见,历代名人的诗、词、赋、文等摩崖题刻也随处可见。快下到山脚时,见到一块巨石独立在相对空旷的山坡上,好似《红楼梦》中的飞来石,上面满是碑文石刻。就在这“飞来石”附近,有两株并排生长几乎一模一样的姊妹树(其实这是一棵中间分杈的古树),她们的树干上有着与湘妃竹一样的斑纹。导游说,她们就是分别代表娥皇女英的湘妃树。一直为此行没能看到“斑竹一枝千滴泪”的湘妃竹而遗憾,这树虽非竹,倒也有聊胜无了。

下山后导游又带我们看了玉琯岩的几处名家石刻,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右侧岩壁一块保存完好,目前在全国摩崖石刻中绝无仅有的“蝇头小楷”石刻。这方清光绪年间的石刻,字体小若蝇头,在二尺见方的石壁上雕刻了一篇祭文和“玉岩怀古”、“娥英二妃怀古”、“九疑山怀古”及“紫霞洞怀古”4首诗,共750多字。它其书写之秀丽精妙,刻工之舒展精细,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在网上看到一篇写玉琯岩的文章,作者归纳出这一景点的“三绝”:无土可成林,穿石也参天,堪称树绝;字小如蝇头,笔深盛斗米,可谓碑绝;叠加改扩建,历经千余载,是为庙绝。我这里想为他再加一绝:数言论精确,片语点肯綮,真乃妙绝

(0)

相关推荐